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市场 >> 正文 >> 正文

云吧极边美味腾冲滇滩姊妹山竹筒鸡潇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4/3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进入4月以来,极边之城腾冲大地上繁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腾冲旅游的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很多极具当地特色的美食。其中,出自腾冲市滇滩镇棋盘石姊妹山傈僳人家的特色美味——土包羊还登上央视《味道》栏目。4月3日,继土包羊之后,《味道》栏目组再次来到滇西腾北极边重镇滇滩,录制本土传统美味姊妹山竹筒鸡。

在美食榜上堪称一绝

在当地有着“极边美味”之称的姊妹山竹筒鸡在腾冲市滇滩镇的美食榜上堪为一绝。而其做法和吃法最初也是源自当地傈僳族群众遥远的走山和看群(放牧)历史。

相传很久以前,滇滩本土的傈僳族走山人和放牧人在大山中生存,为了方便,就把散放的鸡宰杀了,收拾干净,砍剁成块或保留整只,放上盐巴,在野生芭蕉叶或稍微宽大点的树叶上搓揉,有时候还随机加点深山里可随处采摘到的香草、香味叶、辣棒香、山胡椒、竹叶、粽叶、黄绒花、绿灯草、马蹄莘之类的调料去腥锁原,增香提味。拣拾柴火,砍来竹子,把竹子每节削去一端作为填料入口。

准备妥当,把鸡肉块或一整只鸡塞进竹筒,填塞完毕,往竹筒里倒上随身携带的荞酒、米酒、包谷酒或水,再用一根长竹片上下贯通,确保没有气流阻塞,然后用芭蕉叶、竹叶或者其他叶子将竹筒堵塞封口,又将竹筒直竖,用石块或培土固定稳当,最后在竹筒周围架起柴火,四面同时点火烘烤。

随着熊熊火势大发其威,约莫一个小时,一道解馋扛饿、喷香美味的下饭、佐酒之物就在野外闪亮登场。

烧烤人用腰刀劈开竹筒,用竹筷夹起,或直接下手撕扯,将肉塞到口中,“格滋格滋”,咀嚼着混搭了竹子清香和其他野生作料气息的金黄色肉块,舌尖香郁绵绵,多味交织,妙不可言。吃喝完毕,唇齿留香,意犹未尽。清理罢火塘及垃圾,稍事休整,即刻精神大振,继续走山放牧。当年走山人和看群人(放牧人)那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操作,竟然意外成就了一道大山美味——竹筒鸡。

本地土鸡是最重要的食材

说到竹筒鸡也许有人会问,把鸡装入竹筒里,那这个竹筒要有多粗多大?确实,姊妹山竹筒鸡从选材上就有特别的讲究。

首先,当地人选材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竹筒的粗细一般要跟一个成年人的小腿一样;其次,选用的土鸡体格不宜过大,一般选择重约3市斤左右的土鸡为备料。制作竹筒鸡,本地土鸡是最重要的食材。

滇滩的村寨大多靠山近水,养殖条件优越。土鸡的饲养尤为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进行数量规模不一的土鸡养殖。山里人家在树林间散放的土鸡因为生活空间开阔,来去自由,青草、树叶、野蘑菇、香蕈、虫子、野果、植物花叶籽等林下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导致放养的土鸡肉质劲道鲜甜。品性上乘、绿色健康的原生态食材,也就衍生了一系列风味别具的舌尖美食,土鸡肉可采用烧烤、黄焖、清汤、火炖、白切、盐焗、盐卤、土包、肚包、竹筒等诸多吃法,吃货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制作美食的样式层出不穷,且不断推陈出新,道道美味皆催人垂涎,无法自拔。其中,延续传统的竹筒鸡堪为滇滩土鸡系列美食中的一大亮点。

·吃鸡步骤·

滇滩的土鸡个头不大,斤头最多就在3市斤左右,羽毛鲜艳,叫声洪亮,体型矫健,来去自如,能飞身上树,夜间栖息树腰高处或竹架,简直就是地地道道的丛林“飞鸡”。

因为“飞鸡”动作敏捷,野性十足,抓鸡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刺激的挑战,和聪明而诡诈、身怀绝技的飞鸡斗智斗勇,须得好一番苦苦周旋。有时,还不得不施展古老的猎捕技巧来完成抓捕,如食物诱捕法、下扣子、置竹夹子、网捕、用竹鸡罩扑罩、用泥丸弹弓打,甚至弩射等,大有在山林间亲临实战,抓捕逃窜之敌的感觉。

历经一通不寻常的抓鸡周折,终于把土鸡擒获在手。把鸡宰杀收拾干净,砍剁成小块。放上盐巴、辣椒粉、胡椒面、草果等作料及十多种深山食材调料制成的秘料反复搓揉后腌渍数刻,让卤汁充分入味。

接下来的步骤是砍竹子,筹备烤鸡的竹筒。

滇滩多竹,村村寨寨,山边水尾,几乎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竹子的身影,只是品种不同而已。制作竹筒鸡,人们多用金竹,金竹结构紧密,柔韧性好,竹肉汁水鲜甜,容易成就竹筒鸡的竹香美味。若是要烤制一整只鸡,大竹为宜。当然,竹子的选择,也得视当时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小孔的滑竹、箭竹、刺竹等不便使用,其他的包括苦竹、母竹、糯竹、攒竹等,都可以作为烤制竹筒鸡的烤具。

随着腌渍鸡肉、砍竹筒、装填、塞口、固定、添柴、起火等一系列工序按部就班展开,历经大火烧烤,小火调和,在耐心等待的时光里,天然食材在竹筒里精心酝酿,烈火把原本翠绿的竹筒紧紧搂在怀间,亲密呵护、呢哝缠绵一个多小时,竹筒外表最终被烧烤得焦乌成炭、面目全非。筒口香气“呼呼”外冒,金黄色的卤汁和泛光的油脂“咕嘟”翻腾喷溢,竹筒鸡的制作即大功告成。

用刀具破开竹筒,视竹筒外壳虽“黑不溜秋”,混合竹香、蕉香和其他作料香味,色泽黄白相间、耀眼夺目的竹筒鸡肉便完美现身。品尝之,骨酥肉香,油珠淋漓,汤汁圆润饱满,肉丝略微甘甜而又鲜嫩爽口,五味调和,生津开胃,直接挑战食客味蕾。

一干亲朋好友,蓝天为幕,绿草坪为席,围坐一起,芭蕉叶为桌,摆上竹筒鸡,倒上竹筒酒,端起竹筒杯,捻起竹筷子,一边喝美酒品美食,一边畅所欲言,谈天说地,闲话家常,肉香酒纯情浓,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其乐融融,乐趣无限!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崔敏通讯员柴嘉张王利丹李明宗龚德涛摄影报道

责编易科彦

校对徐红

编审王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