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介绍 >> 正文 >> 正文

透过归园田居,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4/10/18
北京哪个专家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我们曾那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却终归在不断被裹挟的洪流中开始渴望回归。

时光倒流至魏晋时期,文学家、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在出仕十三年之后,终因厌恶官场而辞官还乡,创作了《归园田居》,全诗共五首,让恬淡怡人的田园生活流传至今。

其质朴的诗风也备受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推崇,称其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居官场,终归田园。堂前屋后,桃李相映。告别官场纷杂的明争暗斗,回归鸡鸣狗吠的宁静村庄,开启拙朴的田园生活。

虽是几间草屋、垦荒耕种的山间生活,却充满着重归自然的欣喜。从开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到结尾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终归要听从内心真正向往的东西去生活,才会获得快乐。

也许这一份快乐,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内心的欢愉只有自己才懂。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回归之后,不再有复杂的人事交往,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农事耕种,和邻居见面的话题也成为田间桑麻的生长。与此同时,内心忧虑的不再是仕途和人际关系,而是突然而来的霜雪会让田里的庄稼过早的凋零。

当生活与田园、自然建立起关系,便会自然而然慢下来,内心的宁静、美好便开始生长。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晨起晚归,勤耕农事,虽“草盛豆苗稀”,亦能自得其乐。即使草木深长,露水打湿了衣服,亦无怨无悔。

因为心是自由的,经过了出仕之后纷争与劳累,更懂“清风明月无人管,担荷踏泥暮时归”的自在。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久别田园,带着晚辈、家人,重拾山野之间的无限乐趣,山间昔日的住户已经人去宅空,慨叹人事往来,终归空无。

人生苦短,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选择和生活,尽可能做到“但使愿无违”,便会少一些遗憾。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除了和家人在山野之间游玩的乐趣,亦不乏躬耕之后,在家中备酒杀鸡,和邻里燃薪畅叙、不觉天亮的酣畅。

我们总说“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和惺惺相惜的朋友秉烛夜谈,不正是诗中所说的“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亮”吗?

五首组诗,从生活环境、内心感受到耕种之乐,从家人欢聚到邻里之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幅全景田园生活图,更是生长于我们心底念念不忘的田园生活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