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风筝的人》,根据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男主阿米尔的童年背叛与中年救赎的故事。
从阿富汗到美国,又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冥冥之中好像轮回一样为自己当初犯下的过错进行弥补。回忆爬上心头,让他无法逃避,没有释怀的苦苦心结,最终只能自我救赎。
电影开头,他接到了一个叔叔的电话(爸爸的朋友),叔叔告诉阿米尔,希望他去巴基斯坦看他,并告诉他:虽然时机很糟糕,但是有办法再次做回好人。
一通电话勾起了他所有的回忆,他曾经的生活,哈桑、阿里、他的爸爸、他的故乡喀布尔。
一、那个充满怀念与愧疚的童年生活
作为阿富汗的贵族小少爷,阿米尔有一个小仆人哈桑。
哈桑和爸爸阿里是哈扎拉人,在当时的阿富汗受歧视,但阿米尔和哈桑的关系却很好,一起玩耍,成为了当时喀布尔特殊的风景。
1.哈桑
哈桑善良、忠诚、勇敢。他总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也经常说:我宁愿吃泥巴都不会骗你。话虽幼稚好笑,但哈桑却一直这样践行着。他一直照顾阿米尔的起居生活,打架的时候保护阿米尔,犹豫害怕的时候鼓励阿米尔。
在他心里,阿米尔少爷是他的朋友。就算阿米尔只是周围没人的时候才跟他一起玩,就算阿米尔在他被欺负的时候阿米尔抛下他,他也从未想过抛弃阿米尔。
即使最后阿米尔冤枉他偷了手表逼他离开,他仍然选择包庇:承认偷了手表,替阿米尔圆谎。
2.阿米尔
阿米尔敏感、懦弱。他总是很在意爸爸对自己的态度,一直不断地努力想获得爸爸的赞许和爱,他爸爸对哈桑的好,他又羡慕又嫉妒。
在风筝大赛结束后,哈桑为了他去追风筝,被一群坏小孩欺负的时候,他看见了,却本能地逃跑了。
哈桑原谅了他,但是哈桑的善良也深深刺痛了他的惭愧与不堪。
他觉得哈桑的纯洁,让他觉得自己永远是个骗子。
他想让爸爸换仆人,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爸爸也在自我救赎。
于是他设计栽赃陷害汉桑,赶走了哈桑和阿里,留下了后面一直缠绕他的罪行与愧疚,同时也斩断了爸爸的救赎道路。
二、阿富汗爆发战争后移民到美国的生活
在美国,他和爸爸虽然贫穷,但是他们都很努力的在生活。
他慢慢长大,他和爸爸的关系渐渐变得好了起来。
爸爸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能独自打死一只熊的英雄人物,他成为了加油站的经理,会为自己儿子大学毕业而高兴,会尊重他的选择支持他去写故事。
在某个时候,他们也会想起哈桑,想起以前的生活。
后来,他们一起在美国弗尼吉亚洲阿富汗人居住区的旧货市场摆摊,期间,他爸爸不幸得了癌症,那个强壮的男人突然间变得孱弱。阿米尔很难过,他们是相互爱着的,但是他们的爱却没有强烈地表达过。
与此同时,他却意外邂逅了自己后来的爱人索拉雅,在爸爸的指引与支持下,摒弃了世俗的非议与偏见,选择接受索拉雅的过去,一起走入了婚姻地殿堂。
三、回到阿富汗自我救赎的过程
阿米尔来到了巴基斯坦,见到了那位叔叔,知道了所有的真相。
原来,哈桑——那个兔唇少年,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和妻子已经被塔利班杀害,留下了一个孩子索拉博。
通过哈桑的信件,他也了解到这个孤儿现在的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他们小时候的阿富汗消失了,那片土地上到处都是没完没了的杀戮,再没有善良。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回阿富汗,寻找被留在孤儿院的侄子,带他回美国一起生活。
看到了残破不堪、混乱的阿富汗喀布尔,听到了令人绝望、愤怒儿童遭遇,遇到了儿时欺负哈桑的仇人,受到了残忍的暴打与折磨,终于带着侄子逃离了阿富汗,回到了美国。
那年他想着哈桑能因为自己的逃跑打他一顿,而不是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原谅他;如今,他为了救哈桑的儿子,勇敢争斗遭受毒打,这一切就像是在赎罪。
四、一起在美国相处的生活
童年遭受苦痛的孩子,心理上会排斥很多事物。索拉博,他的小侄子,不爱说话,不爱笑,性格木讷孤僻。
他和妻子一直小心照顾着,他们也没有孩子,更是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这个小侄子,一个哈扎拉男孩,会受到很多居住在美国的阿富汗人的议论,就连自己的岳父也会质疑为什么要收养一个哈拉扎孩子。
阿米尔很坦诚的承认这个孩子是自己的侄子,承认是爸爸以前犯的错误,别人问起来就如实告知他们就是。
也很直白的表明立场,自己在的时候请不要叫索拉博“哈扎拉男孩”,他有名字,叫索拉博。
电影结尾,阿米尔和妻子,带着索拉博去野外玩。
索拉博看着天空中的风筝发呆,阿米尔和妻子看见马上买了风筝,带着他放风筝。像小时候一样,他们割断了别人的风筝,只是后面追风筝的人变成了阿米尔——“为索拉博,千千万万遍“”的阿米尔少爷。
很感人的一部电影,喜欢这类影视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看完了还可以读一读原著小说,小说的情节更加详细,感情也更加细腻。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看完文章动动手加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