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桶泡面吃出五星级餐厅的感觉?
答案参照金城武主演电影《喜欢你》——
霸道总裁半夜失眠,起来吃泡面,对煮泡面的时间掐算严格,甚至要用秒表计算,科学原理+复杂工艺的泡面制法,仿佛是在烹饪一道法国大餐。
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即使我们的吃法没有那么高级,泡面也是香气四溢的美食,尤其是在晃悠悠的绿皮火车上,或在深夜晚归,吃一桶热气腾腾的泡面,更是倍感温馨的经典回忆。
然而如今,泡面虽然还在,但是不那么“香”了。
据方便面行业市占第一的老大康师傅发布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康师傅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7.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5亿元,同比下滑14.5。尤其是方便面板块,净利润实现8.96亿元,同比下滑47.13%,几乎腰斩。
从资本市场上来看,康师傅的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亿暴跌至如今的亿,接近腰斩级别。
方便面老大的没落,也代表了整个行业的衰退。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上半年,方便面行业整体销量同比衰退7.7%,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3%。
那么我们要问了,从热到冷,康师傅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90年代走出来的顶流
康师傅虽不是泡面的首创,但堪称将泡面在中国带货的第一品牌。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商人魏应州,祖籍是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早年在台湾经营食用油业务,后来将业务拓展至大陆,谁曾想不仅一分没赚到,还赔了两千多万。
就在魏应州倍感灰心之时,一次出差意外地为他带来了转机。当时他自带了一桶台湾产的方便面在车上吃,没想到的是,这香味引来了很多人的旁观,很多人都问他从哪里可以买到。
当时,大陆的华丰、北京麻辣、双峰这类方便面,都是一个面饼配一包调料的配置,料包里面是盐、辣椒粉、胡椒粉、味精之类。
这样的方便面,泡出来之后清汤寡水的,倒也说不上难吃,但顶多是个充饥的工具。
至于像他泡的这种调料丰富、香气四溢的泡面,有倒是也有,不过都是进口的,价格太高,在九十年代初期,是很多人都消费不起的水平。
魏应州灵光乍现,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赚钱机会?
说干就干,他和自家几个兄弟投资了八百万美元,生产了好吃又便宜的方便面产品,并且取名为康师傅。
在当时进口同类产品要卖到5-10元的情况下,康师傅只要1.98元一包。如此“价格杀手”引发了社会轰动,当时很多批发商在厂区门口排队五个小时都可能买不到一箱康师傅。
年,魏应州在广州、武汉、重庆等地相继设立康师傅方便面的生产基地,由此形成了全国性的产销格局。
没过多久,康师傅的日产量就突破了万包,销售量也超过了60亿包。仅四年时间就在香港上市,巅峰时期,公司市值超过亿港元。
好吃又便宜的康师傅,也引爆了整个行业的风潮,泡面就在风靡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通吃的那种。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在年中国的方便面年销量曾达到巅峰的亿包,而那一年,中国的人口数量为13亿,平均下来每人一年要吃掉38包方便面。
然而,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方便面的销量在年达到巅峰之后,年开始便有了下滑迹象。年,中国方便面的年销量锐减至.2亿包,比十年前跌了百亿有余。
02
打劫康师傅的,
不是统一,也不是美团
若论泡面衰退的原因,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外卖。年时,外卖行业厮杀正盛,几个市场巨头补贴战杀的是天昏地暗,9.9就可以吃到一吨营养又健康的正餐。有了这条件,谁还会想吃“不健康”的泡面?
所以很多人都支持一个观点,康师傅等品牌的下滑,美团、饿了么肯定要首先背锅。
其实这句话虽然正确,但并不全面。美团虽然抢了康师傅的生意,但是主要责任还是在“康师傅”自己。
泡面虽然香气四溢,但是却一直伴随着“不健康”的标签。“方便面里有很多添加剂”“方便面内壁蜡不能消化”“方便面里有致癌物”“吃一次方便面,要排一个月毒”的消息比比皆是。
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提升,大家其实一直在期待一种能和泡面一样美味、快捷,但却能更加健康的“替代物”出现。
外卖的兴起只是恰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即使不是外卖,人们也会追求其他选择。
这就好比是一对夫妻感情破裂,除了外界因素之外,两人之间本身也有问题。
从更高维度上来看,泡面行业的整体衰退,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有关。
除了人们收入水平提升引发需求变化,所以不再那么想“吃泡面”之外,那些最想吃泡面的人、最适合吃泡面的场景都已经发生了重要改变。
方便面的第一消费主力,除了都市白领和学生之外,更多的还是农民工。曾有专业人士将方便面销量曲线与民工人口流动曲线做比较,发现二者都在年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而绿皮火车这一经典就餐场景,也随着高铁动车的出现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据AI财经社报道,年,全国进行铁路调整运行图,完成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对,其中动车组列车对。
有网友表示,面还没吃完,车就已经到了。
多重因素交织之下,泡面虽然“风味犹存”,但我们很难再对它“专一”了。
而作为行业老大的康师傅,它的日子也随着大环境的不景气而越发难过。康师傅在年至年曾遭遇营收三连降。年年初开始,便相继出售了西安、南宁、南昌、成都等地的厂房和设备,年还爆出了裁掉员工人、经销商家的新闻。
03
这届年轻人,怎么这么难搞?
时间发展到了今天,泡面行业发现一个更加头疼的问题——这届消费者,越来越难伺候了。
当前,Z时代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消费主力。生活于经济发展、创业风潮正盛的他们,有金钱实力、更有充裕的产品选择去追求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
根据CBNData《Z世代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我国Z世代开支达4万亿人民币,其开销约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的13%,消费增速远超其他年龄层。
显然,对于愿意日常花30元买一杯奶茶、66块买一支泡面的他们来说,泡面3元一包的“性价比”卖点真的已经out了。
有句话说得好,对手比你聪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手比你从没还比你努力。这句话用来形容泡面的对手也再合适不过。
首先是美团、饿了么等外卖龙头,依靠强大的平台算法和规则,还有风雨无阻、快速穿行的外卖小哥,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越来越快地享受到各种健康美味的正餐。
还有“7-11”等的出现,彻底革新了传统连锁便利店行业。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小区门口,我们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这类便利店,在这里买到稍作加热、便可食用的便当,甚至还有快餐。
除了泡面,速食行业也有了“万物可泡”的趋势。比如方便米饭、红油面皮、酸辣粉、螺蛳粉、米粉、冻干粥等,各种各样具有地域特色的速食产品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
此前有媒体推出了《网红速食好评榜》的榜单,调查发现,提名次数最多的前三位速食,分别是螺蛳粉、自热火锅和红油面皮,曾经的速食代名词泡面被提出了前三。
螺蛳粉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它醇厚的酸鲜味,辣味和酸味都十分厚重,我经常在螺蛳粉里放个炸蛋,蛋饼焦脆的外衣吸满螺蛳粉汤汁,一口咬下去,确认是整碗当之无愧的灵魂配料。
除了螺蛳粉,红油面皮也是风靡全网,让人欲罢不能的存在:红油的辣爽,芝麻的香气再加上面皮的劲道,小小一份,宵夜必选款。如果当正餐的话,我这个平平无奇的(大胃王)女孩,一份吃不够两份有点多,每次都会纠结到底应该煮几包。
疫情期间出现的“自热产品”,这种本来用作于军方的技术,被应用于大众食品,便形成了降维打击。
自热食品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军队在野外执行任务时,无可避免会遇到大风、沙尘、雨雪、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而不便使用明火或禁止使用明火煮食。
响应军人需求,自热技术应时而生。食品加热剂与加热容器配套,打造出“一拉就热”的自热食品,以在一二十分钟内,将一定量的饭、菜、粥食、汤汁和饮料等食品加热。
近几年自热食品技术的适用范围逐渐从军用扩展到民用。无论是居家,还是出行、野餐等场景,自热食品都很方便,不插电、不开火、15分钟即可享受一顿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美味。
如今,自热米饭、自热面、自热火锅、自热粉,甚至自热烧烤、自热年糕等在内的众多自热食品势头强劲。
根据天猫数据显示,年春节期间,光是“自嗨锅”一个品牌,线上订单量增幅就超过%,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04
后浪来袭,康师傅被迫下沉
当然,康师傅自己也不甘心就此没落,近年来也不断努力,走起“高端化”的路线。它在财报中强调,要“逐步强化高端产品布局,并以多口味、多规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康师傅定义的高价袋面以汤大师等产品为主,目前汤大师产品售价一般为4-5元/袋左右,实际上仍属于低价产品。
当然,更高端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康师傅推出的Express速达面馆煮面红烧香辣牛肉,4盒装售价近70元,超过了一些线下中小餐馆一份拉面的价格。
但有些消费者却表示,有这钱,我干嘛不直接点一份外卖呢?
不过也有很多奔着寻求新奇目的消费者,但是在创意方面,前浪到底赶不上后浪,新晋网红品牌们无疑更有噱头、更有卖点。
比如网红品牌“空刻意面”,就主打“黑椒牛柳”、“番茄肉酱”和“咖喱鸡肉”三种口味,包装里光肉酱调料包就有6-7袋,包括帕玛森芝士、海盐、橄榄油等调料。
还有走新奇营销风的网红品牌,比如“媛娘娘”,包装设计主打“中国宫廷风”,配色也以宫廷最常见的大红大紫大黄为主,并且还打造了自己的专属IP:一个耍贱卖萌的帝都娘娘,中了年轻人好吃、好看又好玩的心理。
还有号称“和包装盒上一样的面”,无论是劲面堂自带的大块牛肉,还是寻味狮面里卧着的半只鸡,都让年轻人们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吃到和堂食别无二致、讲求真材实料的速食面。
看到这些新锐品牌,我们不禁要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把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近年来,“下沉”一词颇为流行。
其实,除了那些在一线城市崛起的品牌,向三四线城市发起进攻的主动下沉之外,还有一种是因为社会消费升级而产生的“被动下沉”。
比如说,当年康师傅在一众白水加盐的泡面中属于高档产品,但如今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和,3元一桶的泡面已经沦为了只能被困在小卖部里的低配。
其实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三十年来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十倍,方面便饮料价格增长仅为数倍。
“战胜了所有对手,最后却输给了时代”。虽然企业努力了,但是它的进步速度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那么品牌依然是在被动的下沉,会渐渐失去消费者的心。
我们不得不说,康师傅,真的要加把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