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交汇点讯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近日发布一项为期一年的湿地鸟类调查报告,报告记录南京首次系统性调查9处主要湿地鸟类的分布状况,发现种鸟类,其中不乏濒危鸟类。这侧面反映,南京生态质量正在持续好转。
与大自然的次“相遇”
“长颈前伸、徐缓煽动翅膀,去年12月,看到小天鹅出现在石臼湖上空,团队成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调查带队专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茂松说,之前团队担心,石臼湖大桥的建造会影响小天鹅的正常生活,事实证明此次人类活动没有破坏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不仅数量没有减少,近年来南京鸟类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在龙袍、新济洲、石臼湖等开展退渔还湿的区域,调查团队惊喜地发现10余只东方白鹳、50余只白琵鹭,它们曾经极少被观测到,如今集群频现,这是退渔还湿、江滩湿地植物恢复的鲜活成效证明。
“在野外,每看见一只鸟类都像是和大自然的一次奇妙相遇。”全流程参与调查的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钟晶晶告诉记者,尤其是发现珍稀鸟类,团队成员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全身肌肉绷紧,缓慢靠近鸟类,尽可能拍摄到高清画面。“去年,团队共观察到只鸟,大家就像是通过鸟类‘精灵’和大自然‘遇见’了次。”
9处湿地发现鸟类种
六七人的调查团队分4个季节,在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固城湖省级湿地公园等9处重点区域调查,每次持续调查期约10天,采取样线、样点法调查,共发现种鸟类。
这些鸟类中,仅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就有11种,其中,濒危等级2种,易危、近危共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共计21种。
南京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是水鸟的重要越冬地。秋冬季节主要以水鸟为主,如普通鸬鹚、绿头鸭、斑嘴鸭、花脸鸭、红头潜鸭、小天鹅等。
湿地为候鸟提供“旅行驿站”
“雁鸭类、鸻鹬类、鸬鹚类等冬候鸟对水的依赖性较高,说明南京湿地对鸟类的越冬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刘茂松说。
“此次调查范围涵盖鸟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各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其中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和水库、养殖场等人工湿地。”刘茂松介绍。
从居留型上看,候鸟占绝对优势,计种,包括冬候鸟、夏候鸟、旅鸟,分别为56种、32种、23种。
南京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是鸟类重要的越冬或繁殖地,故记录到的候鸟种数较多。
修复鸟类家园达1.72万亩
南京也在不断地还“家园”于鸟类。“十三五”期间,南京在长江流域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共计修复湿地1.72万亩,其中包括长江湿地亩。同时,建设9处湿地公园和17处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6%,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还编制《南京市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标志着南京湿地由抢救性保护转向全面保护新阶段。
由于记录详实,调查报告被评审专家称为“一份完整的南京湿地鸟类监测报告”,建议“持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贯性”。刘茂松介绍,该项调查将持续多年一直进行下去,通过长期实地调查可以对比出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郄立云/制图
图片数据素材来源:《南京市湿地鸟类调查报告(-)》
刘春/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