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到横跨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从20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到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从“濒危”转为“易危”……改革开放40年是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转危为安的40年,是中国大熊猫保护取得丰硕成果的40年,是在大熊猫保护伞效应下人们生态意识不断提升的40年,也是中国借助大熊猫扩大海外“朋友圈”的40年。作家、编审,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为大家讲述“滚滚40年”的故事。
问:改革开放伊始,大熊猫保护和对外交流迎来了哪些机遇?
谭楷:大熊猫保护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常有成绩的一个项目
改革开放是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全面开放。对于大熊猫保护来讲,国外是迫不及待中国把国门打开,中国也很愿意把国门打开,和国外交流,了解世界怎么保护珍稀物种。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有一个国际组织,叫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现在叫做世界自然基金会,它的简称是WWF,对中国心仪已久。外边希望了解中国,中国也希望得到国外的技术,我们就一拍即合。从年开始到现在,有很多国际组织和中国在保护熊猫、雪豹、朱鹮、藏羚羊和保护我们中国的生态等方面,都有全面合作。保护熊猫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常有成绩的一个项目。
问:过去40年有哪些重大事件?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呢?
谭楷:生态觉悟是我们最大的进步
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中国和国际组织展开全面合作,引入科研资金、国外专家和先进技术;第二是大熊猫保护项目成为一个国际项目,全世界关心大熊猫命运、抢救大熊猫;第三是启动“迁地保护”计划,将孤岛性分布的病弱野生熊猫进行人工圈养,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规模;第四是探索野放,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野化培训后放归自然,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我认为,大熊猫整体从迁地保护到大熊猫的研究,到野外的研究,现在都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势态。
我觉得更重要的,我们最大的成就是看不见的成绩。什么是看不见的成绩?我们现在全国有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有46个,占了三分之二。由于保护熊猫,熊猫的伞护效应,人们的生态觉悟得到了提高。保护熊猫,就要保护它吃的竹子,就要保护竹笋,要考虑保护环境。我觉得生态觉悟是我们最大的进步。全民都知道要保护动物,由此保护熊猫、保护金丝猴、保护梅花鹿、保护牛羚,保护所有动物。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自己。生态觉悟的提高,是我们全民族一个宝贵财富。
问: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在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各方是如何看待大熊猫的?
谭楷:把熊猫抱在怀里的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快乐
年,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终于生了一个“圆仔”。生了“圆仔”以后,台湾的舆论怎么说?在生“圆仔”的那一天(年7月6日),台湾整个电视都是黑白,所有的报纸都是“圆仔”“圆仔”“圆仔”……他们说“圆仔”就像“一颗炸弹”,是个“震撼弹”,把台湾“炸回”了“黑白电视时代”,全部是黑白,24小时不停播。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大熊猫就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形象。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尼尔盖曼,他是写科幻小说的,他说把熊猫抱在怀里的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快乐。他说,我相信如果全世界的人,每个礼拜去看一次熊猫,那么世界和平在一个星期就实现了。这就是他们对熊猫的看法。在我看来,世界对熊猫都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熊猫的样子长得很符合人类的美学要求,还有它这个动作,它一扭动作很有趣。
问:过去40年间,有没有一个物件最能体现你与大熊猫之间的难忘故事?
谭楷:夏勒博士说,我已经把我自己种在中国了
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我印象很深。比如年12月24日平安夜,我赶到青川唐家河参加圣诞聚会,唐家河是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那晚聚会的主人是乔治夏勒博士,他是世界顶尖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改革开放后受WWF邀请来到中国研究大熊猫。他在中国干了四年多五年,工作完成了,他要离开中国了,很舍不得中国。
那天他准备了一棵圣诞树,圣诞树上挂了他在非洲、在亚洲、在美洲,他所有生活过地方的小动物挂件,一棵很有意思的圣诞树。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很好的圣诞夜。最后这棵树呢,他从哪儿挖的坑,他还要把它栽回去。
到年,32年以后,我和夏勒又在唐家河见面了。我们俩去找圣诞树,因为只有我们俩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最后找到那个地方,看了很久那棵树,这么粗了,长得好高了。三十多年了,泥石流下来以后,把整个地貌给毁了,只剩几棵孤零零的树在那儿。夏勒博士好高兴啊,就在那儿照相。我觉得那棵树给我印象很深。夏勒说了一句话,我已经把我自己种在中国了。我觉得这是让我感动的。
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