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郝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六次莅临北京大学,两次给北大师生回信,与青年学生谈心,给予他们真切的关心并寄予厚望,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智慧,给予后辈珍贵的启发和教诲。
年五四青年节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并向青年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希望。年9月,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希望青年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要求,勉励广大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这八个字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学懂弄通做实这八个字,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抓手。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爱国和励志回答了当代青年圆什么梦、为谁圆梦的问题,求真和力行回答了怎样圆梦的问题,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任何国度,爱国都是高于一切的。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也是当代青年成长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青年学生牢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身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才能实践报国之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怎么去爱国?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爱国的共同底色从未改变。古有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担当,近有陈毅“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气概,今有青年学子“以隽永之心树报国之志”的誓言。5月2日的座谈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向总书记汇报的宋玺同学,大三时候入伍成为一名侦察兵,先后参与特种大队的各项训练,作为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中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被誉为“国系90后”“红海行动真人版”。近些年,北大平均每年有多位毕业生去基层和西部,有去南疆喀什当驻村第一书记的,有到雪域高原基层卫生所当医生的,扎根边疆奉献青春。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李雨晗放弃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深造机会,选择去三江源从事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和当地牧民一起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从人类社会的视角去理解、研究并尝试解决动物保护的问题,献身科学事业。他们的青春行走在不同的大地上,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总书记所说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和王守仁的话,阐释了立志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话,认为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鼓励大家继承传统,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要向历苦弥坚的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学习,向吃苦耐劳的同时代劳动楷模们学习,主动到艰苦岗位中磨砺自己,淬炼不怕苦、能吃苦的坚强意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今年5月15日,北京大学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参与登顶的唯一一位女队员回来后说:“我们攀登珠峰不是为了宣扬学校的实力、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希望告诉更多的普通人,你也可以坚持理想并通过不懈奋斗实现理想,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句朴素的话感动了很多北大师生,也很好地回答了“志”的深刻内涵。北大的登山社团取名山鹰社,意在鹰的精神,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有理想,敢于立志,敢去奋斗,这是励志的前提,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题中之义。
“奋斗所到处,青春恰自来。”立志让人心中有阳光,奋斗让人脚下有力量。不畏艰难,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既做追梦者,又做圆梦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
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品即人品,有什么样的为学求知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品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自觉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不为一时世风所惑,心无旁骛,勤奋学习,以高洁的学品涵养高尚的人品,以良好的学风锻造做人的风格。“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什么是“真”,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学生曾经在一次本科生的学术讨论中说,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人类社会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我国建设一流国家的学问才叫真学问。这句话得到了很多北大师生的认可。他们在求学打基础的阶段已经在探求真学问,已经自觉将学术研究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种“求真”“求实”将是他们未来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坚实基础。
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总书记与大家分享了他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即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他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同学回信,对他们在野外考古实习中的收获“甚为欣慰”。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流传一句话,“有群北大人的青春叫考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体用餐、上工不辍、师生同行”,这是考古学专业学科建设中最重要的“田野考古”的真实写照,也是知行合一的最生动体现。这种特殊的田野教学在北京大学已经坚持了60年。“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很多荒无人烟的广袤大地上都留下了考古系同学们青春的脚印和汗水,他们在艰苦的实习环境中扎下根,在不懈的探索中长才干,是“力行”两字最生动的实践。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青年是毛泽东眼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李大钊笔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群体。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圆梦新一代”正意气风发,必将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以使命精神自省,以创新精神自强,以工匠精神自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