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很敬佩古代那些文人墨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也很羡慕他们能够在竹林草涧里度过悠悠岁月、不用被外界的一些嘈杂的事物所劳心。于是最近这几天就在一片竹林中安了家,在我想来,春天就一定要离大自然近一点,这样才是对春天、对生命的尊重。
要说哪里的竹子长得好,湖州当然首当其冲,郁郁葱葱、笔直冲天的竹林,让住在那里的人能够最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山里的生活,我还特地准备了一套舒服的“农夫装”。
这次去的这个长满竹子的山叫德清山,住的小屋就是那种完全仿照电视剧里那种世外高人住的地方建筑的。在竹林中孤零零地立着,还有一排长长的竹栅栏,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是也颇有趣味。
在这竹林草涧里,会感觉空气格外的清甜,所以也一定要尝尝山里才能吃到的这道春天“特有”的美食——青团。主要的食材是艾叶,全是靠我自己背着小竹篓去山里采的,真正的0污染纯天然。
阳春三月,山里氤氲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拐着小篮子到田间地头去随便找一找,就能找到我们的青团原材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那一丛丛叶底灰白的艾叶中挑选出最多汁的嫩叶,每到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会提着竹篮到野外采艾叶。
收获颇丰!带着满满春意的一竹篮嫩嫩的艾叶被掐回家后,首先需要认真的清洗一下。虽说山里的空气湿润清新,但是也不免会落上灰尘,入口的东西一定要保持干净。随后就可以起火烧汁啦!
在土灶上将采来的艾叶煮成一锅青汁,趁热和面,这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的面团里能够有艾叶的香味,这也是我们制作青团的精髓所在。其后就跟包包子一样,把大面团摘成一个个小团子备用,摸上去就Q弹Q弹的,很是好玩。
青团可以包很多种馅料,看你喜欢吃什么样子的。我选择的是当地传统的雪菜肉末,要认认真真地把馅料包进去,千万不要“露馅儿”。把青团做成圆圆滚滚的小团子其实就算完成了,但是像我这种追求“颜值”的人,当然要精细加工。
跟当地的阿嬷要了一个花模,把圆圆的小团子用花模印一下,精致得很,这个印模的过程非常解压,小小的团子进去,精致的“小花”出来,爱上制作青团的手工课!有时候觉得做个大厨也蛮好的,很有成就感。
吃青团的最后一步就是架锅蒸熟了,因为青团的个头不大,所以蒸20分钟差不多就可以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小花”出锅后又被打回原形,变成圆圆的团子了。但是还是很享受啊,春天的味道,就在这一口软糯的青团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