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巴拉素镇推动伙场改革,发展伙场经济,实现了环境美、生活美的目标——
干净整洁的伙场道路、热闹非凡的伙场公园、丰收在望的伙场葡萄园、粉刷一新的文化墙体、悬挂上墙的家风家训……仲夏的傍晚,走在巴拉素镇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乡村宜居生态美、农民幸福生活美的浓浓气息扑面而来。几个月前的王家峁伙场却是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典型代表,破烂不堪的围网、衰败杂乱的圈舍、随处堆放的垃圾,一片萧条的景象。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短短几个月,王家峁伙场下硬茬推动伙场改革,盘活了伙场土地,整治了伙场环境,发展了伙场经济,实现了环境美、生活美的目标。
“伙场”意为“结伙盘场”,指榆林北部草滩地区农户对自家宅基地以及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近年来,巴拉素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突出位置,以伙场改革为突破口,按照“打扫伙场、消除破烂、清厕净圈、分区规划、村容美观、综合提升”的原则,实现了伙场大变样、村庄大提升。同时,发展起了伙场经济,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顶层设计形成镇村整治合力
走在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鲜花簇拥的农家小院,整体排列的伙场小菜园,生机勃勃的伙场苜蓿地,一一映入眼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伙场改革,拆除了围栏网子,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户伙场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设施区‘四区分离’,实现农户美、产业旺、伙场新,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生活越来越好。”新庙滩村党支部书记贺利平说。
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的变化得益于巴拉素镇的顶层设计,年初该镇人代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栓正伙场”创建,大力发展“伙场经济”的实施方案》,坚持“镇级引导、村级主导、群众主体”的打造模式,镇级层面在航拍图上确定整治规划,村级层面按照规划图挂图作战,实行片长责任制,一村一品,对表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实施、一线指挥,村“两委”成员划片包干、跟进指导,群众全员发动、全程参与,形成伙场农户家家参与、人人行动的强大合力。
“权属清晰是发展伙场经济的根本保证,年初,我们制定出台《巴拉素镇伙场改革十三条指导意见》,按照‘议定基础伙场+人口变量伙场’的原则,通过‘丈量面积—议定面积—签订承诺—退补并举—明确权属—合理规划’六步程序,科学确定每家每户伙场面积,同步腾退出公共伙场,构建起‘伙场土地、集体管理,严格保护、协商共治,科学布局、合理使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伙场土地管理机制,破除了伙场环境治理堵点,为发展伙场经济打好土地利用基础。”巴拉素镇党委书记纪怀雄说。
一串串数字展现了巴拉素镇伙场改革的成绩:按照“六步程序”,全镇11个村伙场盘子改革多点开花、全域推进,累计召开“三清会议”42次,整治伙场盘子16处,打开围栏网子米,收回并折股量化伙场土地70亩。
因地制宜打造多彩“栓正伙场”
伙场面貌的焕然一新让新庙滩村村民王世珠格外感慨:“刚开始镇上说要进行伙场改革,打造‘栓正伙场’,当时以为就是喊个口号,没想到过几天镇村干部就上门讲政策、做规划、谋发展,伙场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后,我才明白‘五条路径’不是务虚的。”
什么是“五条路径”?巴拉素镇镇长杜梦晨解释,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巴拉素镇探索形成了“打开围栏网子、拆除废弃房子、收回伙场盘子、摊好伙场份子,建好饲草棚子”的治理路径,不仅有效治理了脏乱差问题,还创新修建了“共享草棚”“共享圈舍”,利用腾退的伙场公共空间发展起了伙场大棚、伙场果园,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伙场经济”,现在已经注册了北草地伙场羊肉、伙场土鸡蛋、伙场沙葱、伙场沙盖等伙场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环境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讨讨滩村草滩·栖林里,格桑花海、蒙古包游,林中小屋、野外烧烤,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过去,这里是村民的一个闲置旧伙场,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立足伙场实际,坚持原生态治理理念,不搞大拆大建、不改变伙场风貌,通过栽花种树美化绿化,利用伙场小树林建起了集休闲娱乐、野炊露营为一体的口袋公园,将闲置旧伙场变成了生态微景点。”讨讨滩村党支部书记米登瑞介绍。
为打通“屡扫不净”“屡治不洁”“屡次反弹”的伙场整治瓶颈,巴拉素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起来,改造标准化圈舍80户,推开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四园建设”12个,栽植党群幸福林11处,因势利导创建了“致富、干净、生态、文化、和谐”五类伙场,涌现出了元大滩村常家文明伙场、讨讨滩村张家生态伙场、忽惊兔村郭家致富伙场、白城台村邢家海子干净伙场、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综合体等一批典型示范。
多措并举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看着设计蓝图变成美丽家园,新庙滩村党支部书记贺利平激动地说:“‘栓正伙场’怎么创建,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年,初次提出创建“栓正伙场”时,村民们并不乐意,大家都担心自家的利益受到损害。贺利平和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多次召开伙场群众会,广泛听取民声,“伙场路要硬化了”“我家的饲草没地方放了”,村民们的意见和困难贺利平都记在随身的小本上,村干部集体商议解决方案,一件一件加以落实,打消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创建“栓正伙场”,资金是个大问题。“我们采取‘镇上奖一点、社会帮一点、村上配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将问题化整为零,一是政府对农户伙场改造和公共伙场打造出台了奖补政策;二是发动乡贤力量积极争取企业帮扶资金;三是村集体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利用公共伙场打造小公园、小果园;四是群众筹资筹劳,共整合资金万元,建立了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巴拉素镇人大主席刘东介绍。
白墙灰框、四方院落,窗明几净、鸟语花香。“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农机具停放得整整齐齐,室内收拾得一尘不染,我家被镇上评为了‘栓正人家’。”村民边海霞高兴地说。巴拉素镇坚持让村民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人翁,创新推出“一户一档”家庭档案溯源精准治理模式,信息化开展任务积分活动,激励群众向好向美,倡导村民从我做起,创建“栓正人家”。
同时,制定了“伙场公约”,每年评选表彰好媳妇、好父母、好榜样、好邻居、好学生等先进典型,培树文明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尝到伙场综合整治的甜头后,更多的巴拉素镇村民投入到了“栓正伙场”的建设中。时下,正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道路上持续开辟具有巴拉素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华商报记者杨虎元编辑常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