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因为电影《七十七天》是以探险作家杨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创作,本人也是徒步走过青藏线的,所以对于电影有非常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喜欢的户外题材,魅力不仅在于沿途美丽的风光,更在于对灵魂的拷问和对生命的思考。《七十七天》基本上两条都做到了。
一直想去祖国的北方看一看辽阔的天地,却始终未能成行。感谢这部电影的存在,让我在影院里就能感受西北特有的壮阔与美丽。摄影师的构图技巧和配色能力自然是没话说的,开篇的几幅风景就已经把我震撼到了。跟着杨一路走下来,从荒原戈壁,到水天一色,到皑皑白雪,不禁感叹,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片如此真实,又如此梦幻的土地。公路电影跟纪录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中探险家的存在让风景更有温度,也更有力,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的主题也更有说服力。
为了区别于纪录片,影片特意设置了两条线,穿插进行。女摄影师蓝天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一个自由的灵魂因为生命开的巨大的玩笑而被永远地束缚在封闭的牢笼里。虽然电影里女主的部分有点矫揉造作,台词太过矫情,表演也过于刻意,观影中间不止一次觉得这条线完全可以删去,但到后来,男主几度濒临死亡的边缘,女主的温暖的笑让他绝地逢生。这种精神的力量我一点也不觉得刻意,真正孤独过和绝望过的人会懂,会感同身受。男女主坐在悬崖边看着远处的珠穆朗玛峰,配着一壶小酒,聊起人生,聊起理想,电影在此处开始卖弄起情怀,但是我就是买账啊。诚如男主所说的,“人生有多少天,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的”。在他数次绝望地躺着等待死亡的召唤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坦然的,因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过。
电影的最后,主题开始升华。“如果我从这里走出去,我一定要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这是经历过绝境、死亡边缘的人的深刻领悟啊。给屏幕另一边的一直生活在舒适区的我当头一棒。
在人生遭遇无人区的时候,孤独或是绝望,努力地活下去,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恩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