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资源 >> 正文 >> 正文

人生果实治愈系纪录片,带你回归田园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2/9/5
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776.html

《人生果实》是一部纪录被誉为“日本现代陶渊明”的津端修一夫妇日常生活的电影,又名《积存时间的生活》。

这部极其感人的纪录电影,由新闻工作出身的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他在三顾茅庐后,终以四封信获得隐居山林建筑师津端修一与英子夫妇点头“我们愿意协助”,开始着手拍摄这部电影。

该片借由津端修一夫妇丰富的生活阅历,一幢深居林间的小屋,两人的平凡日常,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中,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秉持的生活态度。

坚定地自然主义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了悟生活的意义

这幢深居林间的小屋,位于日本高藏寺新城的一隅,是修一爷爷按照其师安东尼·雷蒙德自豪的木造住宅所建成的。这里一年四季景致万千,庭园栽植的上百种蔬果,经由妻子英子的巧手成了道道佳肴。他们的家居环境处处充满温馨,夫妇二人更是相濡以沫,沉浸在美景、美食和美好的人的氛围中,隔着屏幕亦能感受到两位老人满满的幸福感。远离都市,隐居田园,是他们所秉持慢生活理念的选择,也是他们致敬自然的态度。

津端修一曾任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60年代便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理念,希望新的建案都能开始与自然共生,但他的建议未被当时以发展经济优先的政策所采纳,徒成一片片了无生气的集合住宅。他于是改从自身做起,放下繁忙工作,在住宅区购入土地、盖起房屋,并且种植了大量的林木。

仅在他们自己的小木屋,修一夫妇就种植了70种蔬菜,50种水果,施肥、浇水、修剪,修一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建构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夫妇二人还为种植的每一种作物都写了独特的标语,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大自然沟通、交流,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热爱。

竹笋,你好蜂斗菜芽,等不及了鸟盆,请自便报春花,春天来了凌霄花,享受这红色走廊吧

在历经半世纪的时光,两夫妇的勤奋与优雅,为这片淨土栽下了无数珍宝...也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竞相生长的美好景色。并且夫妇二人通过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在大自然中汲取着智慧。

下雨了,土壤会变肥沃,土壤肥沃后,果实会缓慢而稳定的生长。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坚定的生长。

修一夫妇也秉持同样的生活理念:“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开始,一件件来,缓慢而坚定的前进。”

在房屋的各个角落贴上表达生活感受的标语,用心地制作每一道食材,按自己的喜好设计房屋直至满意,将对彼此的爱融入每一件小事中:为爱人烹饪可口的饭菜,真诚地赞美对方...

去影响每一个日子的品质,那就是最高的艺术。——梭罗

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创作《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在多年前,梭罗搬到瓦尔登湖,过起了远离人群的田园生活。在瓦尔登湖,梭罗钓鱼耕种、砍柴做饭,同时用大篇幅记述他观察到的自然事件,从种子到树叶,从土壤到地面植物,从露水到天气,梭罗把这些观察与事实结合起来,用细微的测量和周期性的记录,以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向大众展现了瓦尔登湖的迷人图景。

所谓自然主义的方式是,它不同于浪漫主义的抒情和夸张,也不是现实主义的绝对客观写照,抽象地概括科学规律。自然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以哲学的思考探究,最终用充满诗意的文字表现自然。

梭罗用亲身实践去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那就是理解自然,珍惜自然,尽可能少地利用自然,在欣赏和崇敬自然中,过一种独立、节俭的生活,保证自己的行为对自然和社会都有益。这无疑与修一夫妇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他们都是坚定的自然主义者,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我到森林中居住,是因为我想活得有意义,只面对生活中最至关重要的事实,看我能不能学到生活可以教给我的东西,而不是在我行将离世的时候,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

回归自然自古以来就是被崇尚的美德,中国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主题思想就是道法自然,崇尚人应该敬畏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求生存的智慧,“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哲理,正如有位国外建筑师所说的:“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在这一点上,东西方都是一样的。

不做欲望的奴隶,食物终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它承载着对家人、对生活的爱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过:“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中国作为泱泱大国,拥有着丰富的食材资源,以及厚重的美食文化底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让全中国的人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