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久居城市,对于闲时去踏青,挖野菜,早就迫不及待了,一家人在户外踏青,顺手采摘一些充满大自然生机盎然气息,有机无污染野菜,想想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野菜毕竟是稀罕之物,日常在菜市场和超市中可遇不可求,吃腻了各类蔬菜水果,山珍海味,又有多少人能抵制住舌尖上蠢蠢欲动想尝鲜的冲动,当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春天吃野菜,不仅可以满足口舌之欲,更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野菜大多性凉,初春干燥易上火,吃野菜能让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尝尝鲜,改善一下口味儿,到野外放松一下心情,舒展一下筋骨,人生之大幸也。
挖野菜最难的地方不是找野菜,而是认野菜,看着田野,地头,河岸两边的点点嫩绿,林林总总的各类野生植株,还真没几个人能认识全面,就算是好吃的野菜就在眼前,不敢下手去挖,这样做是对的!不认识的坚决不能吃,应为好多野菜是有毒性的。下面就介绍几种野菜,同时分享用这几种野菜做的美食,好吃营养,绿色食品,做法易学!
一、荠菜肉馅饺子
苏东坡盛赞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吃荠菜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荠菜《诗经》有云“甘之如荠”,民间也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不管是小区绿化带,还是田间地头,路边沟壑,都有它生长的身影,几乎人人都吃过,堪称野菜之王,一步之遥就能跻身正规蔬菜行列了,因为味道鲜美,益胃下火,现在菜市场也很多有卖,荠菜馅的饺子更是经久不衰,深受喜爱。
准备食材和制作方法:饺子皮克、面粉少许、猪肉克、荠菜、葱姜蒜、鸡精、生抽、料酒、食盐。1、猪肉洗净切成肉馅,放葱姜蒜和生抽、料酒、鸡精、食盐搅拌均匀备用。
2、荠菜清洗干净焯水后剁碎,放入猪肉馅中搅拌均匀。
3、提前市场买来饺子皮,把馅放入饺子皮中,包好饺子备用。
4、锅中烧水,水开后下入饺子,开锅后倒入少许凉水,反复开锅3次就可以捞出食用了。
二、凉拌蒲公英
蒲公英,开花的样子大家都认识,但嫩苗估计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它的叶片有点像荠菜,植物全株都可以入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一种食材,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称号,号称降火之王。焯水之后,可以煲汤或炒肉丝,也可以晒干以后泡水喝,都是非常不错的。
准备食材和制作方法:蒲公英、干辣椒、大蒜、香油、鸡精、食盐、白糖、香醋、生抽。
1、挖来的蒲公英去根,清洗干净备用,大蒜拍碎备用,干辣椒切碎备用。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蒲公英,焯水后捞出过一遍凉水,控干水备用。
3、把蒲公英放入碗中,加鸡精、食盐、白糖、香醋、生抽、大蒜。
4、起锅烧油,油温6成热放入干辣椒,炸出香味后倒入蒲公英碗中,搅拌均匀装盘就可以吃了。
三、肉丝炒蕨菜
蕨菜主要长在长江以南的温暖湿润地区,口感细腻滑爽,是少有的富含淀粉、蛋白质丰富的野菜品种,在饥荒年代可以用其根部做成的粉来充饥。蕨菜外观独特优美,成自然弯曲状,犹如紧握的小儿拳头,是蕨类植物的嫩芽,宋朝诗人黄庭坚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蕨菜口感清香滑润,清凉爽口,是难得的绿色食品,用沸水一烫,苦味全消,采摘蕨菜一定要嫩芽,叶子开了以后就不能吃了。
准备食材和制作方法:蕨菜、里脊肉克、生抽、鸡精、食盐、葱姜蒜、料酒、香油、淀粉、红椒。
1、里脊肉清洗干净切成肉丝,放入碗中用淀粉、食盐、姜、料酒腌制10分钟。
2、蕨菜清洗干净后,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蕨菜焯水,捞出后放入凉水中浸泡一下马上捞出备用。
3、起锅烧油,油温5成热好爆香葱姜蒜,放入里脊肉爆炒变色。
4、倒入生抽上色,放入蕨菜大火翻炒,加入鸡精和食盐调味,放入红椒点缀颜色,翻炒几下就可以吃起锅装盘了。
小贴士
所有野菜在烹饪制作前都最好用开水煮一下,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有害物质,食用更安全放心。
挖野菜注意事项
1、挖野菜需仔细鉴别,虽然大部分野菜确实可以食用,但是大部分不是说全部,还是有极多的野菜对人体非但没有帮助,还会有害的,小心谨慎为好。专家建议,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如果不认识野菜,千万不要随意采摘,因为你无法分辨它们到底是野菜还是有毒的野草。误食后极易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引发腹泻、头晕等中毒症状。
2、野菜的生存适应能力都非常强,田间地头、山坡路边、水岸墙根,到处都能看到野菜的身影。但是并不是只要有野菜就可以挖来吃,要看野菜生存的环境,比如汽车流量大的路边的野菜、化工厂墙根地下的野菜,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污染,不适宜食用,因此应当选择农田、公园、河边等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去挖采,以保证野菜本身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一旦食用野菜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应尽快通过催吐(用手指触及咽喉,直至毒物全部吐出为止)、导泻(最方便的就是喝肥皂水)自救,最好是尽早就近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救治。同时尽可能保留食物样本,以便医生对症治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喜欢的朋友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