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在运动中找到平衡点”爱旅游,爱生活的分享,这次的主题是“对于吃货游客来说,旅游的动力就是美食,那些来内蒙古旅游的小伙伴,一定被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优质牛羊肉所征服,其实除了它们,还有很多未被小伙伴们发现的美味小吃,有的还非常有故事,一度改变人们对它的认知,就像内蒙古西部的焙子,它与肉夹馍和驴肉火烧的馍和火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而内蒙古额尔古纳也有一个小吃,价格比焙子还低廉,才7毛钱一个,过去是穷人才吃,现在是贵族般的享受”。
褐面土炉子烤饼01物以稀为贵,美食也是如此
虽然现在大家都懂得吃粗粮的好处,但是在过去,在缺少大米和白面的岁月里,整天吃粗粮的人们,还是感觉到难以下咽,有时候为了果腹,巧手的妈妈总会变着法去加工,我们这次介绍的美味就跟这个话题有关,那时大家都稀罕白面,对粗粮嗤之以鼻,现在正好相反,过去大家都不爱吃黑面,现在成了稀罕物,不仅价格比白面还高,而且还很难吃到,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它就是额尔古纳地区特有的“褐麦炭火烤饼”。
火炉焙子土炉子烤饼额尔古纳的烤饼有一家非常有名,采用传统手工艺,坚持用土炉子烘焙,而且发面也是采用传统的手工艺,不用任何的酵母,一切全部是人工流水作业,从和面开始,到揉继子、二次醒发、再到手工擀饼,而且每个继子都是大小一致的,虽然会用秤来称,实际上都是“一把抓”,工人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让这个电子秤非常没有面子,几乎成了摆设。
褐面继子这还不是它最大的优势,还有一个优势是它的原材料,是一种适合生长在额尔古纳的褐麦,听到这里会不会想起俄罗斯列巴,它们的原材料中有一些成分相似,都是适合生在在极寒气候下的植物,过去这些黑面因为口感不好,巧手的妈妈把这些面醒发后,做成了面饼,冬季在取暖用的炉子上慢慢地烤,烤到两面金黄,鼓起如一个大大的面包状,让孩子们果腹,因为褐麦的面口感不好,要不怎么说美好的生活来自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两面焦晃据说俄罗斯的黑面包其实也是这个原理,虽然褐麦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但是因为口感的原因很难直接入口,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工艺,就解决了这么一个大的难题,而且目前这个工艺已经开始申遗。
凉凉后包装起来02工业时代,还有马大姐在坚持传统
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业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工业化产品的问世,让我们的美味缺乏了人体的温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可以随时吃上饺子,但是吃上一顿纯手工的饺子已经是一种奢望,真不知道我们的生活到底是改善了什么?
褐面饼作为这种烤饼也面临着成本的压力,人工的成本和时间成本不仅丝毫无法降低,还会因为人工的成本增长,但是对手们却在通过利用机器批量制作,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烤饼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让这种纯手工土炉子烤饼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土炉子烤饼两面金黄同时还面临着价格战,额尔古纳的烤饼需求非常大,相信很多游客都吃过,但是真正的手工土炉子烤饼却不多,“平衡点”居然在拉布大林找到一家,不仅味道纯正,而且价格也非常低廉,才7毛钱一个,对于一个来草原旅游的素食者来说,这就是最佳的美味,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炭火焙子有一拼,只是更加地廉价而已。
手工擀饼我对褐麦价值的了解,还是源于这家手工作坊,马大姐给我们讲了褐麦的生长习性,还有这个烤饼的来历,人们是如何从过去对它的不喜爱到现在的趋之如骛,因为这个烤饼易于保存和携带,还不容易变质,成了草原冬季外出最受欢迎的携带物质之一,在野外冰天雪地里,生上一堆火,稍微烤一下,抹一点辣酱或者在中间夹一点熟肉、咸菜等,就是一顿丰盛的美味,丝毫不差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汉堡,当地人开玩笑说:“这是额尔古纳的土汉堡”。
室内外温差60度左右虽然面临成本压力,还有价格战的挑战,老板却不忘初心,坚持用传统手工艺做烤饼,为的就是让游客吃到纯正的烤饼,老板不仅一直还在坚守,而且对我们这些外来参观的游客,也是非常热情,临走的时候还要给我们携带一些,加上我们的联系方式,想要给我们邮到家里,让家里人尝尝内蒙古草原上的独特美味,用她的话说“不是多少钱的事,是她的一份心意”。
鼓起来像面包一样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内蒙古额尔古纳因为是旅游热门地,会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如果你能够深入在当地的生活几天,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是待人非常热情的地方,那些景区特有的商人通病,当地人并没有。
内蒙古西部的炭火焙子因为是素食者,“平衡点”在内蒙古旅游时,每到一个地方都积极寻找这些小吃,发现每个小吃背后都有它的故事,特分享给大家。
那么你来内蒙古额尔古纳旅游过吗?吃过正宗的手工炭火烤饼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老板是当地的名人,还受到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在满洲里疫情期间,她曾捐赠个土炉子烤饼;褐面烤饼,比大多数白面烤饼口感更好,是真正传统的土炉子烤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