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像作品,纪录片深入现实生活,记录时代变迁,深受观众的喜爱。6月21日,在本届上海电视节“新时代表达国际化叙事——纪录片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纪录片的时代使命,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年中国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诞生于上海,年中国第一个纪录片专业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也诞生于上海。上海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上海电视节首次设立“纪录片日”,也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展现纪录片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题材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多元,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平台不断拓展,融合传播效果显著。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纪录片工作者在新征程上应有更大作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是要强化思想引领,用思想凝聚人心;二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用精品奉献人民;三是要保持正气和锐气,靠创新推动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颖指出,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思维,充分思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纪录片应该如何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优势,以新作为铸就新辉煌。纪录片创作要聚焦主题主线,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真正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打造新时代精品;要强化精神引领,让人民始终处于叙事的核心、镜头的焦点,以极具温度和情怀的时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要进一步渗透“纪录+”的理念,打通产业链各行业各要素,统筹实现纪录片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三赢局面;要适时切换主赛道,利用好居于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互联网平台,把更具“网感”的高品质作品推向海外。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台长、总裁宋炯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台长、总裁宋炯明则给纪录片发展提出了“四心”的建议:一要不忘初心,初心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二要保持恒心,纪录片人必须要保持恒心,时间的沉淀是纪录片的价值所在;三要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用充满文化自信的纪录片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精神;四要有雄心,让每一部纪录片都有世代流传的信心和底气。为更好地实现纪录片工作的协同发展,“纪录长三角工作委员会”今天在论坛上宣告成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副局长张宇,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军,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台长、总裁宋炯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周学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副总监沈芸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纪录长三角工作委员会”将通过联合投资出品纪录片项目、共同开办纪录片栏目等方式强化长三角纪录片创作交流合作,推进国产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同时,助力长三角文化元素流动更通畅、内容产业融合加速度。纪录片的创新之法,用能被认知的角度和语言来表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唐俊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因此纪录片的创新表达至关重要。6月21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唐俊主持的“新时代纪录片的创新表达”圆桌论坛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人、导演徐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人、导演徐欢透露,今年是央视中央纪录片频道成立12周年,这12年历程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就是紧跟时代的脚步,这是央视纪录片团队一直追寻的方向。在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频道增加了短视频的内容,开展了与新媒体的各种合作。徐欢还表示,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纪录片应该讲述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在此过程中,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思想引领的作用,“我们要思考如何用能被认知的角度和用叙事语言来表达。”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对于央视纪录片团队的不断创新,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表示赞同。他认为,十余年前《故宫》刷新了人们对于纪录片的认知,《舌尖上的中国》则在主题的精细表达、叙事的速度感和细节的美学把握上,把纪录片带到了新的高度。今天的纪录片行业遇到了瓶颈,技术越来越华丽,但创意不充分,大量产出在平面上不断循环。“纪录片需要新改变,要讲以前没有讲过的故事,或者要对老故事进行新维度的挖掘,思想创意上要进步,美学上要有新体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秦博工作室负责人、纪录片《田野之上》总导演秦博不断创新的要求,正促使纪录片人采取更先进有效的手段去进行创作。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秦博工作室负责人、纪录片《田野之上》总导演秦博说,现在要做“有态度的纪录片”,对于拍摄主角就不能仅仅采用过去那些传统的观察手段,可以用纪录片人直接参与的方式,纪录片人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田野之上》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拍摄的。“希望我们的拍摄在当地的村子中引起一些反应。”秦博说,“在这些反应中,能够看到朴素的中国人在乡村当中的那些事。”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说到创新,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认为,纪录片人应该充分借助融媒体发展来提高讲故事的效率。当下短视频承担了纪录片传递知识的功能,纪录片有必要从内容深度上下功夫。北京伯璟董事长、芒果伯璟负责人李东珅北京伯璟董事长、芒果伯璟负责人李东珅说,把议题的推导过程展示出来,这就是纪录片。所以拍摄纪录片需要考虑所拍摄事物、行业的底层逻辑。纪录片的国际表达,好奇心和同理心一样重要SMG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由SMG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主持的“中国故事的国际化叙事”圆桌论坛上,嘉宾为纪录片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出谋划策。纪录片导演罗飞纪录片在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纪录片的“国际表达”,用世界通行的方式去呈现,就变得尤为关键。纪录片导演罗飞认为,人类相通的地方比不通的地方多得多。在他看来,探索彼此间的不同,发掘出不同的理念和“秘密”,这种好奇感是纪录片人需要有的品质。此外,纪录片应该推敲讲述故事的方式,比如,大部分外国人并不了解兵马俑和秦始皇的那段历史,“但是通过兵马俑,可以把外国人带入这种历史的情绪和语境之中。所以,讲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拍历史,不一定必须要用老素材堆积,比如我们拍《六人》,就把它变成外国观众容易接受的侦探片、探秘片。”NHK节目制作公司主任制片人小谷亮太NHK节目制作公司主任制片人小谷亮太说,纪录片想要得到好的传播效果,拥有“好奇心”和“同理心”一样重要。用4K、8K拍摄,这种实验性质的设备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激发观众的兴趣,这就是“好奇心”。“同理心”就是要求纪录片人选择可以引起共鸣的题材,比如展现中国的社会张力和生活百态,这些是世界上的人们想要看到的。TVB新闻及资讯部高级专题节目经理阮小清对此,TVB新闻及资讯部高级专题节目经理阮小清深表认同。阮小清认为,纪录片要做好“国际表达”,首先就要搞清楚人们想知道什么。比如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人怎么生活。还有就是一定要拍人的故事,拍摄人如何面对问题。这些都能引起世界各国观众的“共鸣”。哔哩哔哩纪录片总监制张元哔哩哔哩纪录片总监制张元透露,目前B站的纪录片已经成为了视频内容的第二大板块。和BBC合作的《未来漫游指南》是科幻题材纪录片,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相信会对中国纪录片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火锅、熊猫、兵马俑、长城曾经是中国纪录片最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