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之中,同时,各地也相继推出了不少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特殊服务”。比如海洋馆里的海豚合拍项目、动物园喂食长颈鹿等服务,这些年甚至出现了“北极熊酒店”。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一家主打“24小时观赏北极熊”的极地宾馆在哈尔滨开业,这里面生活着两头成年北极熊。试住房的价格定在了元一晚左右,刚刚推出,就被众人哄抢,连报纸都刊登了相关消息。
这种体验对于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但深挖下去,却又不禁怀疑,这不是变相的“有买卖、就有杀害”吗?
动物宾馆模式的成功,对动物来说是好是坏?
在极地宾馆的北极熊,是出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动物园的白令与马雷金。它们两个在年被卖到哈尔滨极地馆,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在随后的时间里,极地馆开展针对它们的各种表演和展览,直到年,“北极熊酒店”的建设完成。
这两只北极熊脱离了每天表演、展示的工作,转而被单独圈养在特地建造的酒店内。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极熊活动的地方被两边高高的建筑遮挡着,两边布置着许多块钢化玻璃,游客和住宿者能够通过钢化玻璃看到下方的北极熊。
钢化玻璃也保护了游客的安全,酒店还配备了一个专用的“投食口”。可以说,在这样的生活区域里,北极熊时时刻刻被注视着,毫无隐私可言。
在“环视+坑式”的圈养展示下,动物们虽然站在了“中央舞台”,享受明星一般的待遇。但这对无处可藏的动物来说,却充满了压力。观众们甚至会产生“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下”的潜意识,这样做真的对吗?显然,这样的设计不合理。
北极熊被圈养真的好吗?
对于动物园饲养动物的行为,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的,毕竟野生动物在受伤后,是需要一个地方暂时修养和生存的。还有一些动物不适应野外环境,生活在动物园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动物园的展示行为,也值得理解,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也可以普及动物相关知识。但是像“北极熊酒店”这样的噱头宾馆,难免有点“过度消费动物”的感觉。它们并没有让动物的生活更好,更多的是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而已,私心太重。
其次,按照这个地方的建筑,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与动物园的区别,第一,活动范围。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需要广阔的天地,就算是在动物园里,也需要有较大的空旷场地。这样封闭式的场馆,活动范围大约在平方米左右,很难不对它们产生影响。
北极熊在北极生存了数万年,已经进化出了适应极地环境的感官、肌肉等组织,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北极熊除了维生系统、背景音乐等少数的声音外,几乎没有任何交互的行为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北极熊缺少觅食、社交等活动,连声音也被弱化,很难想象它的身体感官是否会退化。我认为,这并不利于北极熊的保护,反而“逐利”的因素更多。
总结
如果这个“北极熊酒店”的生意逐渐火爆,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进入其中呢?到那时,会不会有人主动抓捕野生动物,来卖给这样的“宾馆”。又或者,为了建造这样的宾馆使用某些特殊办法呢?
个人认为,逐利可以,但不可过度,野生动物需要的不是圈养,而是自由。同时,野生动物也不能成为赚钱的工具,不然它们和那些被偷猎者捕杀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