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介绍 >> 正文 >> 正文

心理学毛毛虫效应的本质人对惯性思维的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2/10/22
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何为“毛毛虫效应”?所谓“毛毛虫效应”,就是指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并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

这一心理效应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实验中得出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观察发现,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追随习惯去觅食。

他想通过实验,确定毛毛虫是否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感到厌烦,从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

法布尔将一些毛毛虫摆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之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圆圈。然后,他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撒在与花盆周围相距15厘米的地方。

随后,他观察到,这些天生具有“跟随他人”习性的虫子,一只接着一只地开始围着花盆边缘绕圈,一圈又一圈,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仿佛不会疲倦,就这样固执地绕着圈子。

最后,在连续七天七夜之后,这些虫子最终因饥饿难当,筋疲力尽,全部死亡。

随后,法布尔开始了第二次实验。他打算先引诱其中的一只毛毛虫离开这个圈子,以便它改变自己的运行轨道,走出一条生路。然而出乎法布尔意料的是,无论他怎样诱惑,这只毛毛虫都死死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最后,法布尔干脆拿走其中一只毛毛虫,如此一来,那个圆圈就出现了一个缺口。结果处于缺口处的第一只毛毛虫,由于无法看到前面的同类,就改变了方向,自动离开了花盆边缘。

因为它的这个举动,那些毛毛虫不但没有全部饿死,而且找到了自己最爱吃的松针。后来,科学家就将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将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惯性思维的影响

在法布尔的实验中,毛毛虫因为习惯跟随,不愿意打破原有的运动轨迹,因此失去了食物,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而导致这种从众行为的原因就在于惯性思维。而毛毛虫效应的本质就是人对惯性思维的过度依赖,类似于毛毛虫的这种表现,在自然界中还有不少。

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的个头小,惯于群居,而其中的强健者自然就成为群体的首领。科学家对其进行过如下实验。

选择一群鲦鱼中的头领,手术割除其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于是这条鲦鱼就失去了自制力,行动也发生了紊乱。随后,研究人员将这条鲦鱼放回鱼群中,结果发现,纵然这条鲦鱼的行为紊乱,其他鲦鱼仍旧紧随其后。这一实验同样证明了“毛毛虫效应”,个体固守于原有的东西,不肯改变一丝一毫去追求有价值的东西,它们用生命盲目地去追随,到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

“毛毛虫效应”的启示

“毛毛虫效应”表明了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的存在。个体处于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会下意识地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就出现了“随大流”的现象。毛毛虫因为这种效应的影响,出现了习惯地跟着队形前进的习性,而人类同样存在这种心理,进而导致惯性思维的产生,束缚了个体前进的步伐。

无数事实证明,个体倘若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勤于思考,勇于改变和创新,就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力量,在长期的从众中丧失自我,进而被时代抛弃,甚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为此,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摆脱毛毛虫效应的影响。

首先,要努力反省自我,以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惯性思维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式,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个体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但是,倘若情境发生变化,惯性思维就会妨碍个体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种消极思维,束缚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此,个体若想避免自己陷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就要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多加思考,而不是习惯性地全盘接受。

其次,要学会跨界思维。所谓跨界思维,就是能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及时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建立多元化思考的习惯。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要学着停下来思考、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

“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

事实上,“毛毛虫效应”的提出者法布尔并非心理学家,他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而他留给后世的最大的贡献,也不是“毛毛虫效应”,而是《昆虫记》和《自然科学编年史》两部科学著作。

年,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龙省鲁那格山区的圣莱昂。从3岁到6岁,法布尔就被寄养在祖父母家。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这个好奇心重、记忆力强的孩子,观察到自然万物,并对它们产生了依恋和热爱。6岁时,法布尔回到了父母身边,到私塾上学,开始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并在照顾家禽的劳动中,了解到更多的自然产物,如水晶、云母等矿石。

随着年龄的增长,法布尔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对自然的热爱就更深了。师范学校毕业后,19岁的法布尔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带领学生接触自然,上野外测量实习,并由此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阅读布兰歇、雷欧米尔等人著的《节肢动物志》,从此迷恋上了昆虫学。25岁时,法布尔成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开始研究动物、植物,并由此开始了他生物研究的历程。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他通过毛毛虫实验,给后人留下了发现“毛毛虫效应”的科学依据。

从55岁开始时,法布尔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成《昆虫记》,一直到86岁,共完成《昆虫记》10卷,并由此荣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被法国文学界称之为“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的一生始终在不断奋斗、努力,身体力行地打破了“毛毛虫效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和文学财富,因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誉他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清楚自己的思维误区

“我想变成一颗明亮、璀璨的星星”“我希望人们在听到我的歌时,能少看到一些黑暗”,一种渴望的情绪,伴随着丝绒般温柔的声音传达出来,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南非歌手拉里·乔。31岁的乔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这个来自底层黑人家庭的歌手,与家人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13岁时,尽管和父母搬到了一所小房子里,但生活仍旧窘迫不堪,甚至经常忍饥挨饿。

乔清晰地记得,妹妹有一次哭着对他说,自己特别想吃面包,但乔无法满足妹妹,因为当时别说面包了,家里没有任何东西可吃。那时,乔开始仇恨这个社会,认为社会是如此不公平,自己和家人的不幸都是这个社会造成的。

后来,乔认识了一些坏朋友,开始产生了“仇富”心理,认为自己和家人的贫困,是因为有钱人夺去了所有的资源和好东西。于是,乔和他那些所谓的“朋友”开始了偷盗生涯,成了犯罪团伙中的一员,希望可以借此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开始每天谈论偷些什么,目标是哪里,如何偷。最后,乔不但没能将家庭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反而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在南非的道格拉斯监狱中,他每天仅能通过小小的窗口看到一片狭小天空上的7颗星星,更不能与家人团聚。就在他服刑期间,年迈的父亲离他而去,而他却无法参加父亲的葬礼,送父亲最后一程;一岁半的女儿夭折了,自己没能见女儿最后一面。他闭上眼睛,眼前仿佛还是自己入狱前看到的那一幕:小小的女儿身上插满了医用试管。

那天,获悉女儿去世的消息时,乔几乎崩溃了。他陷入一片死寂之中,苦苦思索自己的人生:他回忆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认定自己原来是一个好人,可是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地步呢?在苦苦思考后,他深刻地认识到,造成自己今天的悲剧的是自己,而非外界,更不是那些有钱人。

自己不能再将犯罪归咎于想摆脱贫困,想让妹妹吃上面包。他决定从此做一个好人,让自己获得重生。从此,乔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通过开发自身才能,找到了自己内心渴望的平静,做回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绅士。

在入狱的第八个月,他开始和吉他、歌曲为伴,并在内心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请求狱方将自己单独拘禁,接着在一人牢房中用几个月的时间创作歌曲。在创作中,他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入歌词当中,然后一边狂乱地弹奏着吉他,一边放声歌唱,希望可以用吉他将自己的感受恰到好处地传达出来。正是由于他将情感融入其中,他的歌声让听者心碎。

乔的歌声打动了监狱管理人员,年12月1日,当南非顶级音乐组合之一的FreshlyGround为纪念世界艾滋病日在道格拉斯举办音乐会时,乔在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后,参加了这次义演。他的表演让观众震惊,让观众疯狂,成功地赢得了大量的粉丝,也打动了一位音乐制作人,他就是FreshlyGround的创始人阿伦·图热斯特·斯瓦兹。

斯瓦兹听到乔的音乐,感到那声音是如此曼妙,让人产生飘飘然之感,于温柔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斯瓦兹看到乔的粉丝因为乔的歌声而疯狂,他知道,乔的歌声是有生命的,只有经历过人生波折的歌手方能唱出这样的歌曲。

后来,斯瓦兹去监狱看望乔,与乔交流,了解到乔的心路历程,并聆听了乔在狱中所写的40首曲子中的一部分。随后,他决定为乔录制专辑,以CD的方式将他的歌声和渴望传达出去,也给乔一个获得重生的机会。就这样,单人牢房变成了录音棚,斯瓦兹和乔在整个寒冷的冬季都忙碌在那里。

年12月13日,乔在监狱里录制的专辑正式发行。与此同时,乔也在服刑两年零十个月后,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假释出狱。当天下午,乔在监狱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一方面用于庆祝自己重获自由,另一方面为自己的CD《疯狂生活》的发行开声。乔用一首《让你知道》道出了自己重获新生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热爱。

那是一场并不盛大但足够热烈的演唱会,乔走下舞台,来到狱友们中间,被他们包围着,大家一起纵情欢跳。而在舞台边上,狱警们也随着音乐愉快地与囚犯们共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