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对很多家长而言,深夜将至,孩子却依然不愿睡觉,无疑是一件如噩梦般的事情,毕竟在外工作的忙了一整天,身心俱疲;在家照顾孩子的也被磨了一整天,想早早休息。于是很多人家便出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起初好言好语,然而在耐心耗尽之后,便是一场“腥风血雨”,最终基本上都要以孩子大哭一场告终。
而此次新华先锋出版的绘本《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所解决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小兔子因为不愿意去睡觉,便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用饼干诱骗黑夜,并把它关进饼干盒里。这样一来,不断暗示自己“我还不累”的小兔子便可以继续玩下去。
可是黑夜的消失也让夜间活动的动物,以及需要夜间凉爽温度的植物们遭了殃。而苦口婆心试图说服小兔子放出自己的黑夜,也不得不在求情无效的情况下使出自己最终的杀手锏——唯有让小兔子亲身感受到黑夜消失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让他从自己闹别扭的情绪中跳脱出来。
——没错,不愿意按时睡觉的小兔子正是在闹别扭,正如不愿意乖乖上床按时睡觉的孩子一样。只不过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只求速战速决,结果只是适得其反,还是让我们看看黑夜是怎么做的吧!
黑夜让小兔子了解到,自己的消失会让好吃的胡萝卜全都热得打蔫发软,这无疑是爱吃胡萝卜的小兔子不愿意见到的;而因为不去睡觉,小兔子失去了吃早餐和睡前故事这两大兔生乐事,也是他不愿见到的。更何况小兔子的鲁莽行为还给其他的小动物,诸如蝙蝠、猫头鹰、狐狸带来了麻烦,这一切与不睡觉强撑着继续玩相比,他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损失,使他最终选择了放出黑夜,并乖乖回到床上睡觉。
众所周知,孩子在三岁以后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听从父母的话,然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萌发,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有辨别是非和趋利避害的能力。面对孩子那些表达自我意愿的反抗行为时,家长如能有效避免“武力镇压”,而采取更为平和的方式——就像故事中的黑夜一样,从孩子喜好得失的角度去约束他,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都会像故事中的小兔子一样选择妥协。
诸如孩子因为家长不同他的想法开始哼哼唧唧耍赖皮时,若能告诉他继续这样做,今天晚上睡觉之前便不再给他讲睡前故事——注意这里需要家长做的,绝非是恐吓孩子他马上要挨打了——它很可能会立即停止当下的行为,因为他清楚,耍赖皮不仅无法达到他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让他失去更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惩罚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挨打;二是让孩子失去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睡前故事。相较而言,后者既然能达到和前者相同的目的,家长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绘画的角度上看,《赶走黑夜的小兔子》作为一部绘本作品,书中的画作均采用的是手绘水彩的形式,动物形象可爱鲜明,能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书中所描绘的白天场景,多采用淡黄、淡绿、淡蓝这些温和的色彩,颜色丰富且过渡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描绘夜晚的场景,则借由深蓝、深紫与墨黑三色,表现出了夜空的深邃,配以皎洁的明月和多种形态的星辰,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同时,身为主人公的小兔子,其表情也极其丰富,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事实上,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诸如一开始小兔子兴奋时耳朵是立起来的,可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后,耳朵明显全都耷拉下来了。至于其他动物的喜怒哀乐,也皆能由其肢体语言展现出来,可见画家的功底与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兔子打开盒子放出黑夜的过程,画家特地将其设计成了立体书的形式,不仅使孩子能主动参与到故事之中,同时也增强了打开盒子的瞬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受孩子喜爱。
另外,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两次白天花园里的场景进行对比,以及将白天黑夜的花园里的场景进行对比,都能促进孩子主动发现黑夜被关起来后外界发生的变化,让其自己发现胡萝卜和小动物面临的危机,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许这本书除了故事本身,也将带给父母与孩子另一番亲子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