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仅重庆有少量分布2万株和恐龙同时代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2/10

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远古生物,在整个亚洲,只有位于三峡库区的万州、石柱等个别地方有分布。它濒临灭绝,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被称为“植物大熊猫”。今年8月左右,它的生存和保护将迎来重大进展。

它叫荷叶铁线蕨,是一种繁殖能力低下,却又有着很高科研、观赏、药用等价值的珍稀植物。去年10月,重庆万州区采用人工分株繁育方式成功繁殖的株荷叶铁线蕨移栽野外后,已通过了保育性野外回归试验。接下来,剩余的2万余株也将被移栽野外,并在此基础上陆续使其回归原生地。

7月9日,上游新闻记者万州区林业局获悉,荷叶铁线蕨孢子繁殖技术在经过长期的前期准备后,将在今年8月左右正式进入试验阶段。该技术实验成功后,将对荷叶铁线蕨的生存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三峡库区的“特产植物”一度濒临灭绝

上世纪70年代,万州新乡镇、石柱县西沱镇等地海拔米左右的沿江岩石上,植物专家们发现了荷叶铁线蕨。这些植物或长在崖壁上,或藏在灌木丛中,且在亚洲大陆上,仅分布在三峡库区的部分地区,属于三峡库区的“特产植物”。

这种植物的发现有何意义?

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它不仅年代久远,与恐龙同时代。并且在研究了该种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后,公认它是印证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之一。

如此珍贵的植物,却一度在灭绝的边缘徘徊。其分布范围狭窄,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本身繁殖能力低,再加之人为过分夸大其药用价值,导致过度采集等,都是它“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珍稀植物的原因。

若对其放任不管,荷叶铁线蕨可能很快就会走向灭绝。一个物种的消失,往往会造成几个以它为寄生物的物种的灭绝,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导致生态灾难。因此,保护好荷叶铁线蕨势在必行!

“为了保护好这些脆弱的植物,万州区在年建立了共多亩的荷叶铁线蕨保护区,严禁出现采伐、火烧、种植等改变荷叶铁线蕨生长环境的行为,并落实了7名专职管护人员长期巡护、监管。”据重庆市万州区城郊林业站站长、林业副高级工程师谭中华介绍,年,万州区又在保护区内设置了7个观测点,定期对荷叶铁线蕨的生长环境和变化、植株数量及生长态势等情况进行监测。

建专门的保护区、安排巡护人员,都是保护它的方式。但荷叶铁线蕨似乎天生“娇贵”,如果不依靠人为研究扩大其种群数量,它似乎仍面临着灭绝风险。

对此,万州区在年前后,便开始了荷叶铁线蕨分株繁育技术的探索。

分株繁育获得2.2万余株荷叶铁线蕨

在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内的温室大棚里,2.2万余株荷叶铁线蕨长势喜人。可不要小看了这2.2万余株植株,它们的到来实属来之不易。

年,在经过长期的观察探索后,万州区开始将野外带回来的荷叶铁线蕨,在试验区里进行分株。

“带它们回试验区之前,科研人员们就已经做了长期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制适合荷叶铁线蕨生长的土壤。这种植物对土壤、水分、温度要求非常严苛,稍微哪一点不对头,它就无法生存。”谭中华表示,土壤成分确保以后,便是将荷叶铁线蕨进行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就是把花卉植株的球茎、根茎等,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另行栽植而成独立新株的方法。分株完成后,为使其生存,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严格要求,定期浇水、调试温度和湿度。热了就为其上遮阳网,冷了就为其盖薄膜,要将温度精确的控制在15-25℃。

经过一年悉心照料,第一次分株繁育试验成功,获得了1余株荷叶铁线蕨。第二年,按照相同的思路,再次对母株进行分株繁殖,年年累积,终于在5年后获得了2.2万余株荷叶铁线蕨。

余株荷叶铁线蕨通过了保育性野外回归试验

分株繁育成功了,但这些分株繁育的荷叶铁线蕨从小“娇生惯养”,能不能回到野外“自力更生”,成了大家担心的新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考虑,工作人员们决定对这2万余株荷叶铁线蕨实行分批试验回归。

“去年10月,我们从大棚里挑选了余株人工分株繁育的荷叶铁线蕨,将其栽种到珍稀植物园里面。这批被精心呵护的苗株,第一次去到外面,我们不敢懈怠,几乎实时监控着它们的生长状态。”谭中华说,这次移栽,对它们来说,只是第一步考验。

等熬过这一关后,苗株将去到它们的最终归属地,也就是荷叶铁线蕨的原生地。据以前的观测,荷叶铁线蕨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但近几年,随着观测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只要条件允许,也有部分植株生长在平地区域,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其为荷叶铁线蕨回归原生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地。

“目前,移栽野外的余株荷叶铁线蕨长势喜人,保育性野外回归试验基本成功。下一步,我们会将剩余的苗株移栽野外,并陆续让通过这次考验的苗株回归原生地。”谭中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另外,今年还将进行荷叶铁线蕨孢子繁育试验。

今年开始进行荷叶铁线蕨孢子繁育试验

说起荷叶铁线蕨孢子繁育试验,谭中华表示,它的“灵感”还是来源于人工分株繁育。

在人工分株繁育过程中,有不少荷叶铁线蕨的孢子成熟后落到土里,竟也开始生长。受此启发,工作人员们决定开启荷叶铁线蕨孢子繁育试验。这项试验比分株繁育更复杂,但如果试验成功,将大幅度提升荷叶铁线蕨的数量和质量。

同样的,孢子繁育对土壤的要求也非常高,此前,科研人员也早已在着手准备配制符合要求的土壤。另外,前期的观测工作也是相当繁琐。

观测分为对大棚内孢子自然繁殖观察和野外孢子自然繁殖观察,棚内的观察主要是观测棚内已经出现的自然孢子繁殖,通过持续检测,记录其繁殖的全过程,并在试验时,在棚内创造相同生长条件。

而野外孢子自然繁殖观察,则是为了尝试总结影响孢子繁殖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为促进原生地荷叶铁线蕨的孢子繁殖、实施进行生存环境改善的措施提供依据。

“荷叶铁线蕨孢子通常在7、8月份成熟,今年,我们将采取抖动孢子叶或拨动孢子囊等方式,帮助孢子传播和着床。”谭中华说,目前,试验的准备工作、方案都已就绪,试验一旦成功,将会填补该项技术的空白。

荷叶铁线蕨的保护离不开科研人员们的努力,也同样离不开基层的巡护人员,他们定期巡护看守,也为荷叶铁线蕨创造了相对安全的野外生存环境。通过多方保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植物大熊猫”也会像真正的大熊猫一样,由濒危降为易危。

上游新闻记者范圣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