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优势 >> 正文 >> 正文

熊紫春玩虫子的90后大学生村长八年发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2/10/20
北京治雀斑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9596709.html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熊紫春发现的部分新种(受访者供图)

熊紫春在野外采集昆虫样品(受访者供图)

科普展上熊紫春带孩子们做标本(受访者供图)

熊紫春带村里的孩子们做标本(受访者供图)

他来自云南临沧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水坝头村,90后的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支援家乡建设。8年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水坝头村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昆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8年间,他发现并发表临沧地区昆虫新物种15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他是一位科普工作者,更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者。他,叫熊紫春。

农村娃与昆虫为友

和昆虫打交道,是熊紫春从小养成的习惯。从小生在乡村长大的熊紫春童年有大量的时间在野外嬉戏,与千姿百态的植物作伴,与数不胜数的昆虫为友。尤其是五六月份,虫子较多的盛夏时节,他更是沉醉于形态各异的昆虫世界中。

上世纪90年代,熊紫春家乡的信息还比较闭塞,那里没有书籍可供查阅,学校的自然课也都是在讲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他没有条件接触到更多与昆虫有关的知识,只能听村里的老人们介绍一些本地昆虫的民间俗称与基本习性。很多时候,熊紫春都是一个人伏在树林里默默观察,然后把对这些昆虫的意外发现写在日记和作文里。

“我父母是水坝头村的村民,从小我就在村里长大,经常和父亲穿梭在原始森林中,学业之余就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上山抓虫,下河摸鱼,在这里我拥有一个美妙而纯真的童年,从那时候起,我也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熊紫春说。

高考后,熊紫春选择进入云南农业大学主修植物保护专业。在大学,除理论学习,熊紫春也参与了诸多校外实习,开始学会有目标地在野外采集昆虫和制作标本。大学里的专业性学习为熊紫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小时候听村里老人口耳相传的很多昆虫知识是错误的,而对这些知识的科普是个很有必要的工作。

在熊紫春看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昆虫,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身边物种的严谨探索精神,也可以让人们对生物多样性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大学生回乡支援家乡建设

在大多数人看来,从省会昆明回到家乡水坝头村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身为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熊紫春深知父母对他的期望。“家里人当然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早点成家立业,但父母都很支持我在做的事情,我也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发展做出成绩,为以后村里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熊紫春说。

年,大学毕业的熊紫春回到家乡支援建设。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昆虫的发现、采集与科普工作,熊紫春每年都有超过半年时间在野外采集昆虫做昆虫调查。在他看来,采集到某个罕见的特定品类种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时需要在山上勘察数天才能有所收获。“在野外用煤气灶煮面条吃,睡帐篷、睡车里,被蚂蟥咬上几口,已是家常便饭。常年奔波在外、风餐露宿,有时还难免遇到一些极端危险的情况。”熊紫春说。

有次野外采集,熊紫春和团队要捕捉到的目标昆虫在悬崖下方,他们在那里蹲守时,突然听到背后有轰隆的响声,转过头去看竟发现居然是山崖上风化了的石头掉落下来,仿佛整座山顷刻间就要土崩瓦解。求生的本能让他们疯狂逃跑,还好最终躲过一劫。失魂落魄的熊紫春回到宿舍后开始认真思考是否要放弃采集昆虫调查这个职业,毕竟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第二天一觉醒来,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因为那份热情还在,“人活着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挺不错的,所以我又继续下去了”。熊紫春说。

对熊紫春来说,除了偶尔的危险,追求梦想让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兴奋与喜悦。8年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熊紫春对水坝头村及其周边的区域进行昆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制作昆虫标本上千个,发现并发表临沧地区昆虫新物种15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期间,熊紫春把发现的第一个新种以外甥的小名“绎帆”来命名,第二个发现的新种则以妹妹的名字“紫越”来命名。当然,这些昆虫新物种的发现不仅引起更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