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优势 >> 正文 >> 正文

在太空吹响萨克斯,航天员也可以很浪漫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2/9/11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8月8日晚,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闭幕,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按照惯例,下届奥运会东道主所负责的8分钟表演,通常是整个闭幕式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之一,这次也不例外。

在8分钟的表演中,法国音乐家们不仅在音乐厅,更在巴黎的各个角落演奏《马赛曲》,巴黎圣母院前的小提琴演奏、卢浮宫内的马林巴琴演奏、巴黎旧火车站的钢琴演奏……音乐家们号召人们共同参与,一起运动。

托马斯·佩斯凯在国际空间站吹响萨克斯

最后,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任务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用萨克斯吹响了《马赛曲》的最后一段,将整个表演推向高潮。太空失重漂浮的状态,加上人与乐器的结合,非常有艺术感。

托马斯在国际空间站借助奥运会闭幕式实时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萨克斯表演,让网友纷纷赞叹,“玩浪漫,还得看法兰西!”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国际空间站吹响萨克斯,早在年的纪录片《16次日出》中,他就在相同背景下用萨克斯吹奏了《马赛曲》,并被收录到了该纪录片的同名原声唱片中。

纪录片《16次日出》讲述了托马斯·佩斯凯在年11月首次执行太空任务的全过程。当时38岁的他为了此次航程,已经接受整整七年训练。与他同行的是美国NASA资深航天员惠特森、俄罗斯航天员诺维茨基,三人搭乘联盟号火箭前往太空,准备执行第50与51号探险任务,并在国际空间站展开为期天的无重力生活。

这部以托马斯·佩斯凯为主角的纪录片带领观众,在距离地球公里不断旋转的国际空间站,每天经历16次日出,见证了地球这颗行星的不断演变。同时宇航员们还捕捉到了超级风暴、零重力生活和“太空漫步”的壮观镜头,为地面的人类提供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视角,让我们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该纪录片中,第一次执行太空任务的托马斯,除了随身携带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和他笔下最著名的人物——小王子玩偶到太空。他还带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萨克斯,在瑰丽的太空中,托马斯深情酝酿闭目吹奏,穿越时空的浪漫即被定格在此,而这幅构图完美的景象,也成为了纪录片及其原声唱片的封面。

宇航员托马斯是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3岁的托马斯·佩斯凯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航天学院,在成为宇航员之前,他曾是一名客机飞行员。年,他在法国高等航天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主修航天器设计与控制。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托马斯曾作为交换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和太空硕士课程。

托马斯在地球上进行太空行走训练

年至年,托马斯在法国航天局担任航天任务自主研究工程师,之后他被法航选中参加该航空公司的飞行训练计划,并于年开始驾驶空中客车A。年,在总飞行时长业已超过小时的前提下,他从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欧洲航天局选中,从而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为了准备执行太空任务,托马斯曾分别在欧洲、俄罗斯和美国接受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培训,年3月17日,托马斯被分配到国际空间站执行长期任务。年11月17日,托马斯与美国NASA资深宇航员佩姬·惠特森、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诺维茨基,搭乘联盟号火箭前往太空,随后在国际空间站展开了为期天的无重力生活。

托马斯与其他两位宇航员一起进入联盟号模拟器

在太空逗留期间,托马斯参与了50多项实验,六名机组人员也创造了科学工作的时间记录。他完成过最出色的任务包括两次“太空漫步”以维护国际空间站:一次是更换电气通道上的电池,另一次则是修复冷却泄漏并维修机械臂。在太空度过了半年多后,托马斯于年6月2日乘坐联盟号MS-03号返回地球。

经过一段时间的地面修整后,托马斯重返欧空局宇航员队伍现役,并于年4月22日与另外三名宇航员一起进入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阿尔法”任务,该任务以最接近地球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命名,是遵循了法国以恒星或星座命名的航天传统。今年6月,当中国国家航天局把三位中国宇航员送上太空后,托马斯还在太空发布了欢迎推文。

托马斯执行“太空漫步”任务

当托马斯不在太空或为下一次任务训练时,他喜欢篮球、慢跑、游泳、壁球、冲浪等户外运动。他在潜水和跳伞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是柔道黑带。除此之外,在室内独处时托马斯最喜欢的两样事情就是演奏萨克斯和读书,此次东京奥运闭幕正是他展现这一兴趣爱好的明证。

在纪录片中读懂航天精神

事实上,类似于《16次日出》这样记录人类探索外太空事业、描写宇航员科研工作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90年代冷战格局瓦解之后,欧美、亚洲等国家重新以和平、协作的方式展开各类宇航探险,再加上影像技术及新媒体的大幅度发展进步,航天类纪录片的拍摄遂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早在年的时候,正值NASA(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成立50周年,Discovery频道就推出了一档划时代的全系列特别节目《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详细记录NASA所进行过的各种先驱任务。

《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

该系列纪录片不仅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拿到了尘封已久的影像资料,而且邀请了多位曾参与过宇航探险的先驱讲述自己的航天经历。无论是早期的水星计划,还是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乃至于从联盟号航天飞机对接到BruceMcCandless的人类第一次无绳太空行走,古老的视频样片以及宇航员们亲自摄录的关键录像,加上飞船上摄像机的珍贵记录,都成就了这部包罗万象的系列纪录片。

此外,在年的时候,艾美奖纪录片导演托德·道格拉斯·米勒,也曾率领制作团队与美国太空总署及国家档案馆合作,拍摄了一部名为《阿波罗11号》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不仅搜集到阿波罗11号登月50年来所有的纪录片段,而且还首度发现了从未曝光的70mm珍贵片段,以及超过11,小时、记录了整个登月任务的对话录音。导演米勒及其团队遂将这些重见天日的宝贵影像,以高至8K的解析度进行数码化修复处理,将阿波罗11号登月之旅,以前所未有的最高清质素呈现在人们眼前。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除了偶尔穿插太空飞船的飞行影像外,其内容完全由新发现的视频组成。整部纪录片既没有旁白解说,也没有戏剧性的剧情演绎。集导演、剪辑、制片人于一身的米勒完美无瑕地为观众描绘了阿姆斯特朗等三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壮举,毫无遗漏地记录了每一个创造历史的时刻,全片看起来清晰、干净而原始,突出地反映了那个大时代的氛围和质感。

而在欧美国家之外,其实中国也拍摄过这类航天纪录片,其中年由央视制作的4集系列片《太空英雄》就是一部足以展现中国航天精神的作品。

《太空英雄》()

该片历时七年,拍摄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从选拔、训练到乘坐神舟5号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以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真实的画面内容,反映了航天员大队以及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这部纪录片先是从我国70年代秘密实施的“曙光”号载人航天计划入手,揭秘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酝酿的飞行员训练工作。而后又过渡到90年代一项代号为“”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伴随其诞生的中国航天员大队。

最关键的是,这部纪录片还以资料汇编的方式全面记录了航天员们参与飞行、跳伞、超重、失重、野外生存、水上出仓等训练的全过程,并以2集内容的篇幅展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升空及航天员杨利伟实现太空之旅的心路历程。

也许,从数量上来看,目前直接记录并描写宇航员生活的纪录片还不够多,在影像层面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似乎是那些卖弄视觉效果的科幻电影。但即便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人类不断克服科学困难、不懈追求航天梦的伟大精神。

不管是阿姆斯特朗,还是杨利伟,亦或前几天在国际空间站演奏萨克斯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他们都成为了整个人类的代表。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各国在探索星辰大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越来越这样的纪录片。

-F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