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山茶野外回归作业,是全国首次,我非常激动!”在广东省河源市的紫金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廖文波向记者说。三月春意盎然,草木葱葱。3月21日,紫金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成员”——株大苞山茶。大苞山茶是山茶科家族的重要一员,株型优美,花径最长可达18厘米,极富观赏价值。它最早于年在中国香港惊艳现身,当时仅发现一株,目前仅在广东、香港少数地区零星分布,数量极为稀少,因其濒危程度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当天,紫金县检察院携手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季启动仪式暨大苞山茶野外回归行动。在活动现场,党员干部、检察干警和当地群众一道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灌,共同栽种下株大苞山茶。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大苞山茶野外回归作业。“检察机关与保护区共同开展保护行动,是希望通过重建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种群,使其逐步恢复种群规模,摆脱灭绝危险。珍稀濒危植物的后续管护费用均来自检察机关与财政部门、法院建立的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河源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介绍。据了解,河源市检察机关已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3个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多次组织检察干警、“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现场参与植树造林。截至目前,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入账万余元,为补植复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通过设立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既鼓励违法犯罪人员积极修复生态损害后果,也通过发挥“检察林”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义务植树与森林建设工作,传递“生态文明”“绿色检察”理念。本次开展大苞山茶野外回归作业活动的紫金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设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是河源市检察机关首个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该示范点采用“义务种植”+“涉案种植”模式,已经种下本土树种钟花樱桃、红花油茶和红花荷余棵。而此次栽种的株大苞山茶更是为示范点再添新意。“从今年开始,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将与检察机关在每年春季举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野外活动。保护区科研团队近年来对区内重点保护植物进行保育研究,已经储备了回归用苗。”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说道。在明媚的春光下,早前种植的树苗已抽出嫩枝,刚刚“安家”的大苞山茶迎风摇曳……文、图|记者董柳通讯员韦磊邓莹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