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年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范彦萍
8月13日晚,四川彭州突发山洪,已造成多人伤亡。网友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不由得对户外探险的安全性发出了灵魂拷问。
在山洪救援时被困人员为何错失了最佳自救机会?驴友们为何青睐未经开发的地点露营?这些社交媒体上美丽的网红打卡点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风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户外达人//
美丽的风景背后是看不见的风险
户外达人大嘴已经有十几年的户外探险经验,喜欢参与各种探险,前不久他刚参加完一个漂流探险。“这几年物质水平提高了,户外是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美好和风险有时候成正比。”大嘴认为,探险都是有危险的,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懂得如何去处理。玩户外这件事需要循序渐进,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有理性认识。比如,有人去溯溪遇到山洪、暴雨,一旦下暴雨,水冲下来很快。就拿四川这件事来说,当时山上面已经有人在喊了,但游客没及时反应,浪费了十几秒的黄金撤离时间。
这些年,大嘴玩过激流,在高海拔的野山徒步过。他目睹了有人因为体能不够,出现坠崖惨剧。他也遇到过泥石流,小溪瞬间变成河流,水温一下变得冰冷。“有的驴友没有经验,夏天不带很厚的衣服。但山里面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刮大风,一会儿艳阳高照,一天经历四季是很正常的事。对于网友来说,他们可能只看到靓丽的风景。殊不知,探险需要多年户外经验的积累。盲目跟风,会有很大的风险。”
大嘴以登山为例,哪怕出现鞋不合脚的情况,也可能酿成事故。如果鞋不合脚,脚后跟会磨破,在高海拔的山上都无法下山。还有一次,大嘴在贡嘎雪山探险的时候,遇到了北京来的小伙伴,因为是夏天的缘故,对方没有带羽绒服,所幸他多带了一件,救了一个人。“在户外很容易出现失温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休克的现象,危及生命。”
在看了四川彭州的山洪事件援救视频后,已有20多年探险经验的户外达人包一飞认为,这些游客忽视当地汛期的预警,完全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救援队//
要有章法地等待救援
上海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队长徐俊给记者发来了三段训练视频,分别在激流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和救援队的相应科目。他介绍说,作为被困人员,首先要争取快速自救,比如水流初期开展结组横渡组队自救。安排最强壮者正对上游顶流,顶在最前方。后面的人按照或一字型或是三角形、半页型的金字塔姿势排列,两两支撑住顶流者的肩膀,膝盖靠拢,形成小组共同抵抗洪水的冲击力,等待救援。如果被困人员对水情比较了解的话,可以通过抗阻水压的过程中慢慢移到岸边。“如果实在移不出去,小组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水中等待救援。”
如果自身不能脱困的话,徐俊表示则需要通过救援人员施救。有攻击手活饵救援和舟艇钟摆救援等方式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外部救援,即救援队员系上安全绳,强渡到被困人员面前,让他们穿上救生衣或者橡皮艇用钟摆的方式带回来,把人员从上游人带到下游。“在开展这类山洪援助时,救援队员会把绳子系在锚点上,顺着绳子将人靠到岸边。前提是有足够的时间支撑救援人员,如果时间紧迫,现场情况比较恶劣的话。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会将救生衣尽量投到被困者附近水上,想尽办法让他们先穿上,被困者穿戴救生衣即便被冲如激流,在水面上不至于被卷逃到水下乱石堆里,受到石头的撞击,人生还概率会更大一点。此外,如果有直升飞机救援的话更好了。”
在分析四川彭州事件时,徐俊也认为,当时游客们没有及时撤离,缺乏野外安全预防意识,到野山野溪玩,首先要了解当地情况,是否能跑赢洪水。洪水发生前夕,一定会有一些征兆,游客需要及时识别预兆。逃生的时候一定要果断,险情发生后撒开腿就跑,绝不能留恋露营用的锅碗瓢盆和装备,否则就失去了最佳逃生时间。此外,还要提前设计好逃生路线,识别哪些地方可以扎营,尤其是避开溪水容易暴涨的地方。他指出,本身当地政府已经做了防洪标识。扒开铁丝网走进去。又缺乏野外生存于逃生知识,各种综合原因的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徐俊还指出,这几年去野山野溪探险的游客很多,建议尽量不去未开发的地方,除非是专业的驴友有向导带领下,后者的野外生存知识远比家庭旅客要多。这几年频频发生驴友失踪救援事件,这是因为一些驴友是新手,带队的领队经验不是很丰富。遇到路线不熟、山里变化大、野生动物等意外时难以应对。“要知道,探险也是分级别的,一天的线路适合新手,四五天的线路适合老手,因为他们具备充沛的体力、比较完善的野外生存知识。探险终究还是有风险的,即便是大神级的驴友也可能出事。”
“其实,确切地说,到四川彭州游玩游客们还不算探险,他们去的地方离村镇或道路很近。”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王永镇介绍说,如果有户外活动经验的人,经过基础学习的话,绝对不会选择泄洪沟这样的场地扎营。他们扎营的地方不是正规的溪流,也不是地图上标记过的自然河道,而且路边已经有警示的标牌。“山里下暴雨,到引发山内的洪涝也就二三十分钟,这也是这块地方没有开发成景点的缘故,不应该下去玩。”
王永镇指出,在这一事件中造成这么多伤亡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撤离。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大家都觉得水没那么快漫上来,先收拾东西。“说明这些游客的户外经验比较少。在逃生时,大部分秉持的观念是‘我在这里下河,再从原路上河’,这种原路去原路回的常规思维并不适用户外险情发生时的自救。从视频中我观察到,有些人已经到河边了,但没有就近上岸,而是回到原路找家人。越是延缓,越难以逃生。只有紧急靠近岸边,哪怕没有上岸,在更高的堤岸上,总比在水里一直受冲击要好。”
他还指出,这几年户外露营比较热门,大家看到自媒体人推荐的网红打卡点,心向往之。但出发前,大家关心的只是能否停车,周围有无商店,带什么食物,天气好不好等等。但却缺乏户外探险的常识。作为普通游客,能学会把帐篷搭好已经很不错了。在买帐篷的时候,销售也不会提醒说,搭建帐篷远离河滩。
“但缺乏这些常识很可能丧命。”王永镇举例说,户外帐篷搭建,不要搭在水边,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像彭州这样的地方,一整座山的降雨,会迅速汇集到泄洪沟里。“你看,视频里的石头是很尖锐的,这些石头是被水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头的颜色呈现灰白色,说明它们不断地接受撞击、碎裂。说明山体的地质变化很复杂。但一些开发过的旅游景点岸边的石头一般是光滑的鹅卵石,水流是比较规律的。驴友们不能光听信网上的介绍。如果当地有禁止标牌的话,就别去。”
//上海户外联盟//
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是溺水
上海户外联盟发起人之一董冬建议,驴友出行要选择有资质的俱乐部,经过培训的户外指导员才能做好领队工作,指导驴友怎么选扎营的地点、如何搜集垃圾、固定帐篷等,而非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