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前景 >> 正文 >> 正文

知青故事他立功回乡寻亲她已投奔亲友,41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7/30
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主题,爱情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向往美好生活,憧憬未来的见证。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年轻人敢于冲破樊篱,相互抱团取暖,创造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本文详细记录了北京知青常正飞和村姑严凤喜曲折艰难的爱情经历,令人唏嘘又颇具传奇色彩。

一)

常正飞是一名北京知青,当年他和本校79名同学一起下乡到陕北延安插队。时过多年他仍然清楚记得那是年9月16日。一路上三次倒车舟车劳顿最后到了延安地区严家沟大队第一生产队。来到第一队的有九名北京知青。没有住处,队长让大家分散住进社员家里。常正飞被队长领着来到社员严老四家里。严老四的婆姨早年生病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女儿凤喜当年已经15岁,爷俩个相依为命。

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凤喜从小死了娘,她小小的年龄,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外面的活都能拿的起,放的下。常正飞跟着队长来到她家里,她早就简单收拾好一间窑洞了,因为早几天队长就对她说过,要安排一名知青来家里住。她把窑洞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她认为队长会给她家安排个女知青,没承想队长领来一个小伙子。

常正飞穿着一套蓝色的运动服显得很精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只看了一眼她就被他融化了。她赶紧接过队长递过来的行李,很快把床铺整理好。队长说:凤喜,队里只来了两个女的,我安排到二丫家住了,只能给你安排个男的了。你要好好照顾人家啊!说完队长转身就走了。

队长走后常正飞做了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常正飞,今年16岁。你叫什么?凤喜不好意思和他握手,只说了句:我叫凤喜,15岁。那我就叫你凤喜妹子吧!

凤喜就开始生火做饭了,眼见就到中午了。凤喜很快做好了饭。杨老四从外面回来了。他是个个头不高的中年大叔。常正飞忙喊了一声大叔。严老四说:小伙子,欢迎你到我们家来住。我家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今后我们三个要在一个锅里扯勺子吃饭了。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常正飞已经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了,他也和严凤喜相熟了。严凤喜虽然比他小了一岁,但她就像个大姐姐一样,时刻照顾着他,让常正飞觉得心里暖暖的。

一开始常正飞吃不惯当地的饭菜,吃饭的时候随便对付一下子。时间长了,他就瘦了一大圈。奉喜把家里的鸡蛋都煮给他吃了,严大叔也没舍得吃一个,弄得常正飞有些不好意思。

为了能让常正飞吃好饭,凤喜没少费劲。她把家里的面食做出了花样。她学会了摊煎饼,还学会了包菜盒子。两个人渐渐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下地干活,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在野外干活,小常饿了,凤喜就会挖几个洋芋,在地里挖个坑,找来干树枝,生火烤洋芋。小常吃着又香又面的烤洋芋,开心极了。

三年很快过去了,凤喜也18岁了。都说女大十八变,凤喜也变得漂亮了,身上散发出少女独特的气息。常正飞往往会偷看几眼,心里会想入非非。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哪个少女不思春?有时候凤喜望着常正飞,禁不住会脸红,少女的心事写在脸上。

常正飞望着凤喜有时候也会莫名的激动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美好的感觉。但是谁也没有主动捅破那层窗户纸。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种宁静和美好。

二)

严大叔有段时间总感觉肚子疼,到医院一检查他竟然患上了胃癌晚期。医生给他开了药,让他回家多吃些好的,他的病没救了。

严老四回到家心里难过了好几天。他才48岁就得了这种病。可是他想到女儿奉喜心里更难过了。凤喜哭了,为爸爸哭,为自己的苦命哭。爸爸死了,她还怎么活啊?严老四思前想后,他觉得在他走之前一定要把女儿安顿好。家里没有什么亲人了,他想到了知青常正飞,这是个特别仁义的小伙子。

那天,严大叔把常正飞和凤喜叫到床前。他说:小常,大叔没有多少时日了。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您就说吧,只要我能办得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严大叔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娘死的早,我把她拉扯大也不容易。可老天不开眼,让我得了这种病,我死后她一个女孩子家怎么活啊?我想把她托付给你,你觉得怎么样?常正飞有些为难,严老四似乎捕捉到了他眼里的信息。

小常,我知道凤喜配不上你,你是城里的知青,将来还要回城。我的意思是你俩做不成夫妻,做一对兄妹也好。你今后一旦发达了,好好照顾一下她,我实在放心不下她呀!

常正飞望着严大叔那期求的眼神,心里一软就答应了下来。他说:大叔,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凤喜妹子的。严大叔这才闭上了双眼。凤喜哭得死去活来。

这几天,常正飞在严家忙前忙后帮着族人把严大叔送下地。凤喜披麻戴孝哭成了泪人。葬礼过后,常正飞望着瘦了一圈的凤喜,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从此,凤喜变得少言寡语了,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常正飞说:好妹子,你一定要节哀顺便啊!天灾人祸人生无常,你一定要想开些,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凤喜一下子扑到他怀里说:常大哥,我爹死了,我娘也死了,我一个女孩子家怎么活啊?

严大叔走后家里只剩下两个年轻人,队长想把常正飞安排到别处去住,可他实在找不到地方,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女知青赵红梅安排和凤喜住在一起了,这样两个女孩能相互照应。凤喜也渐渐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一年后,赵红梅被推荐当上了小学老师,她要去学校居住。队里另一名女知青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现在凤喜没人作伴了。队长心想只能这么将就着住了。

正处于秋季,晚上刮大风,呼呼的风刮得到处都是响声。凤喜心里特别害怕,她干脆抱着被褥推开了常正飞的门。她把被褥放在他的炕上。她说:小常哥,到处都是响声,我太害怕了,只好在你这将就一晚了。你睡那边,我在这边,我们谁都不打搅谁。

常正飞说:好妹子,这怎么能行呢?这要是被别人看见了会说闲话的。

说什么闲话?那你说怎么办吧?我嫌害怕,你难道要把我赶出去吗?

说着说着凤喜就哭了起来。她说:我爹临走的时候,你可是答应过的,要好好照顾我。现在,你就嫌弃我了吗?她呜呜哭得很伤心。常正飞心软了。

好妹子,你别哭了,你哭得我心里好难受!那你就住这儿吧!你睡里面,我在外面保护你。

凤喜就上炕睡了。她睡里面,常正飞睡在外面。凤喜很快睡着了,有常正飞在外面保护着,她心里睡得踏实,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第三天晚上又起了大风。凤喜老早就脱衣上炕了。她脱掉了内衣露出了雪白的脖颈。常正飞看见后心里有了莫名的激动,禁不住多看了两眼。

凤喜转头望过去,四目相对,她脸上羞起了一朵红云。常正飞心里狂跳不已,他一下子把凤喜抱在了怀里,两个人再也难以控制内心的狂热的情感……

两个人偷偷相爱了,凤喜喃喃地说:小常哥,你娶了我吧!在这个世上我没有别的亲人了,你就是我最亲的人了,你娶了我吧!我要嫁给你,我要给你生一大群孩子,我要和你一起好好过日子……

常正飞每天和心上人在一起情意绵绵,他想着这辈子就陪着心爱的女人过吧!可他又下不了决心在农村过一辈子,他心里非常纠结,非常矛盾!

年3月,村里来了参军的名额。这可是离开农村的大好机会,全公社的知青都报名了。结果常正飞榜上有名,这就意味着他就要离开严家沟了。凤喜也替心上人人高兴,但她又舍不得他走。

可常正飞还有隐隐的担心,他担心他走后凤喜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窑洞里晚上害怕。他把自己的担心对队长说了,队长准备安排一个女娃和凤喜作伴。常正飞这才放心离去。

那天,常正飞穿上了军装,显得特别威武特别精神。凤喜把心上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凤喜说:小常哥,我等着你回来看我。常正飞说:放心吧,妹子,我一复原就回来找你。常正飞走了。

常正飞走后两个月凤喜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她怕被别人发现用布袋子狠狠把肚子勒起来。到了六个月的时候凤喜走路像划船一样,身子明显胖了不少。最后她还是被人发现了。有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常正飞。凤喜为了保护心上人,始终没有提常正飞的名字。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没有人再说什么。

凤喜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儿子。她真想把这喜讯告诉心上人,可她又不敢说这件事,她怕会影响到常正飞在部队的发展。她想写信向他透露一下,可常正飞一直没有给他写过一封信。未婚先孕在农村唾沫星子会淹死人,可凤喜管不了那么多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凤喜在苦等无望的情况下,决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年3月,她受不了村里的风言风语,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常小宝到遥远的新疆投奔表姨去了。

三)

常正飞到部队以后积极要求进步,三年后他入了党,提了干,到广州军区步兵学院学习两年,毕业后分到某部通讯连任排长。年8月,他随部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踩响了地雷,当时就被炸昏了过去。

医院中醒过来,发现自己的左腿被炸断了。为此他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荣立连集体二等功一次。从战场回来后,他晋升为连长。但他走路瘸了,成了终生的残疾。

年3月,常正飞利用探亲的间隙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地方——陕北严家沟。他找到了老队长,向老队长打听凤喜的下落。老队长说:凤喜抱着一岁多的儿子去新疆投奔亲戚去了,走了有六年了。由于新疆路途遥远,他的腿又行动不便,常正飞便打消了去新疆找凤喜的念头。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心上人能过得好。

年10月8日,常正飞和驻地棉纺厂的团支部书记李红霞相识,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李红霞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得非常幸福。

年8月1日,常正飞由副团级转业到地方任当地区民政局党支部书记。李红霞也随夫回到地方,在当地街道办任办公室主任。

四)

严凤喜带着儿子到了新疆以后,第二年嫁给了表哥吴强。婚后凤喜为吴强生下一个女儿。年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后,吴强一家分了近80亩土地。两口子又开垦闲置的荒地近30亩,他家的土地达到亩。两口子把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棉花。当年家里又喂了一百多只山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八年过去了,吴强一家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凤喜觉得就这样过下去挺不错的,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能吃饱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吴强却不满足于现状。他听朋友说买货车跑运输能挣大钱。他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年8月,吴强筹集资金三万元,买了一辆大货车,和朋友一起拉食品和服装运往中俄边境。(由于当时苏联刚解体,国内急需食品)

一年下来吴强除去各项开支还挣了一万元。转眼快过年了,吴强准备再干一趟,挣了钱过个好年,可不曾想这一趟却出了事。

吴强和朋友开着货车,刚走后天降大雪连日不开。货车连人带货被堵在半路上,朋友提议等雪停了再走,可吴强是个急性子,他提议绕道山区抄近路到边境,送完货好回家过年。朋友无奈只好同意了。可因为人生地不熟,积雪太厚认不清路,他俩连人带车翻进了路边的深沟里。

凤喜带着孩子在忐忑不安中过了春节。年二十那天,当地救援队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吴强和他朋友的遗体。凤喜当时就哭昏了过去。最后凤喜把吴强埋在自家的棉花地里。从此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

儿子常小宝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助妈妈干活了。家里种了一百多亩地,遇到忙季凤喜带着儿子连天加夜地干(最远的地离家有十来里)。

年11月16日,22岁的小宝娶了当地姑娘李玉英。婚后一年她生下一个男孩。年10月28日,19岁的女儿吴小兰嫁给当地小伙子赵北仁。

此后,凤喜把家里的地全部交给女儿,女婿打理,她带着儿子,儿媳一家人全部来到北京打拼,因为儿子小宝经常念叨着不知道亲生的爸爸到底长什么样的?

凤喜也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余生一定要找到常正飞,把儿子交给他。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到了北京,儿子、儿媳到处打零工。严凤喜帮忙带孙子。三年后儿子干起批发蔬菜的生意。开学后凤喜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她也到处打听常正飞的下落。可北京太大,找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没有任何线索。凤喜有些心灰意冷,她觉得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常正飞了。

五)

年8月,常正飞从单位光荣退休,妻子李红霞当年也办理了退休手续。两个女儿也相继成家立业,两口子可以安享晚年了。

年5月,李红霞在一次身体的例行检查中发现患上了乳腺癌。尽管做了化疗,仍没能噩耗的降临,当年的9月她不幸去世。

埋葬了妻子,常正飞特别伤感,毕竟两人在一起生活了31年,她为他养大了两个女儿。没想到她这么早就离世了,真是人生无常啊!

两个女儿就商议着要给爸爸找个住家保姆,照顾他的生活,毕竟他每月有退休金,他不差钱。可常正飞不愿意。他说还不如自己一个人过着舒服。

他是军人出身,他多年来养成军人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那天,邻居张大哥对他说,离这五里外有一家新建的蔬菜批发市场,里面的蔬菜特别新鲜,两人相约早上去那里看看。

第二天早上6点,两人准时来到了批发市场。市场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郊区的菜农都来这里卖菜,蔬菜果然很新鲜。另外一片大棚里停靠着许多货车,车上摆满了从外地拉来的蔬菜。常正飞让老张先买菜,自己要到处逛逛。两个人相约7:30在大门口汇合。

常正飞边走边逛,在一处批发蔬菜的货车前,他意外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看上去那是一家三口在忙着批发蔬菜,两个年轻人三十七、八岁的年龄。男的忙着称重,女的在计算收钱。还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妇女在忙着招呼自家的生意。

她一抬头常正飞看的清清楚楚:她正是严家沟的严凤喜。尽管过去了40多年,但她的大模样没变,只是人显得老了许多。常正飞仔细端详了好几遍,最后确认一定是她。到了8点多,等那家人生意忙的差不多了,常正飞决定向前问个明白。

那个妇女正在整理蔬菜,常正飞走上前问道:你是严家沟的严凤喜吗?那个妇女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一看她怔了一下,很快就认出了对方。她有些吃惊地说:你是常正飞常大哥吗?常正飞点了点头。

凤喜,真的是你吗?严凤喜确定眼前的站着的正是常正飞以后,她再也难以控制内心的激动,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我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常大哥,你还好吗?常正飞心里也特别激动,他说:我很好,你过的好吗?

严凤喜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忙把儿子常小宝叫到跟前对他说:小宝,这是你爸爸常正飞,你不是天天念叨着要见爸爸吗?赶快叫爸爸呀!

常正飞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的长相和常正飞年轻时非常相像。常正飞说:想不到我们的儿子都这么大了!凤喜,这些年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啊!

严凤喜说:是啊!儿子都快40岁了!转眼间41年过去了。常小宝喊了一声爸爸,常正飞应了一声,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

年8月16日,常正飞正式迎娶严凤喜。本来严凤喜说找亲友在一起吃个饭,就算结婚了,可常正飞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一定给你补一个像样的婚礼。婚礼异常隆重,许多亲友都到场祝贺,大家无不被这对恋人的爱情感动着。

大家真心祝福他俩百年好合,婚姻幸福!严凤喜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一对恋人历经多年的等待,兜兜转转又走到了一起。

真爱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您说呢?

(本文根据知青常正飞的讲述撰写而成)

大家好,我是一亩情感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