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发展 >> 正文 >> 正文

美原读书狼图腾你们根本不懂狼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6/6

大学的时候跟风买过一本《狼图腾》,但是黑乎乎的封面上面黄绿黄绿的眼睛,实在让人发憷,于是我就对自己说“下个星期再看这本书”,于是就一直等“下个星期”,结果直到大学毕业了也没看一眼。最近发现姜戎出了新书,叫作《天鹅图腾》,才想起来我还欠着一本《狼图腾》没看,于是赶快补上。

作者没用什么铺垫,故事直接从北京知青陈阵(作者姜戎的化身)用铁马镫智退狼群开始,紧接着就是一个又一个惊险刺激的与狼“相爱相杀”的故事:一只饿狼深夜偷羊,陈阵“寄宿家庭”的大嫂嘎斯迈和九岁的儿子巴雅尔拽着狼尾,拉着狼腿,终于等到杀狼狗赶到咬死饿狼。而这仅仅只是开端。在草原上,狼会报复人,人也会报复狼。人偷了狼猎杀的黄羊,掏了母狼的幼崽,狼就杀人的马群;狼杀了人的马群,人就集体出动围剿狼群。不过几千年来,人从来没有把狼杀光,狼也不敢主动伤人。其实单论实力来说,人是比不过狼的:牙没狼尖,腿没狼快。可是人“善假于物也”:人可以训练杀狼狗去咬狼,训练快马去追狼,所以狼打不过人,而且狼很怕人——尤其怕人手中的铁器和套马杆(套马杆不只套马,还可以套狼)。就这样相爱相杀了几千年,狼群和人群都在草原上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直到陈阵和小狼这里,一切都改变了。

在爱上小狼以前,陈阵爱上的首先是这片草原。草原有那么多灾难:暴雪,干旱,饿狼,蚊虫;在草原生活那么无聊:白天到草场放羊,夜里在羊圈下夜,还得自己捡牛粪晒牛粪不然做饭就没有燃料;然而越是艰苦和无聊,陈阵的“狼性”就越是被激发出来:他学会了给狼剥皮,学会了收拾马驹羊羔的下水,并且开始了他的“狼民族与羊民族”的思考。

陈阵对小狼的爱既伟大又狭隘。伟大之处在于一个文弱的知青竟然对食物链另一端的纯肉食野兽产生了兴趣,并且到了痴迷、爱怜、敬佩、叹服的地步。他给“婴儿期”的小狼做肉粥,还在里面加入钙片;他给小狼挠肚皮,欣赏它尖尖的耳朵,甚至还敢把手指伸到小狼的嘴里;狼群准备营救小狼的时候,他做好了全副戒备,防止狼群把小狼抢回去;被小狼咬伤以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受伤,要不然小狼会被打死。可是他的爱又是狭隘而扭曲的。在陈阵给小狼栓上铁链的那一刻,小狼就沦为了一个囚徒。陈阵被小狼咬伤以后,他怕小狼再去咬别人,于是用老虎钳子把小狼的四根尖牙夹断了。更让人唏嘘的是,小狼还乐呵呵地抱着老虎钳子玩了半天,狼之为狼最重要的武器被夹断了都不知道。在陈阵把狼牙夹断的那一刻起,小狼便注定要成为一辈子的囚徒——因为它失去了在野外捕猎的能力,终生都得靠别人喂肉给它吃。或许这正是陈阵在潜意识里面想要的。什么等小狼长大了就放它回到草原,让它继承狼王的王位。他是在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减轻自己的愧疚。小狼的妈妈当初是因为偷活羊羔才被陈阵发现并且跟踪的。狼妈妈为什么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偷活羊羔?就是想让小狼崽们练习捕猎啊!现在小狼被铁链拴着,被磨掉了牙,它还能算是一只合格的狼吗?

与身体上的折磨相比较,更残忍的是小狼经受的心灵上的折磨。它与三只小狗一起吃狗奶长大,所以以为自己也是狗。听到狼嗥狗叫的时候,小狼首先学习的是狗叫。但是他发不出“汪汪”,只能发出“慌慌”,然后陈阵在旁边很恶作剧地接上一句“张张”,于是变成了“慌慌张张”。直到有一天群狼围剿牧民营盘的时候,小狼突然发现自己发出了远处某个物种的声音,聪明的小狼领悟到它和西北方向的那个物种才是同类,于是拼命嗥叫,引发了群狼组团营救小狼的行动。然而,小狼自幼脱离狼群,根本不会说“狼话”,生性多疑的狼群无法确认小狼的身份,又怕落入人类陷阱,便集体撤退了。小狼就此失去了回归狼群的机会。其实,陈阵在这个时候把小狼放回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个时候小狼的四根尖牙还在,它还有机会融入狼群,提高自己的捕猎技能。

陈阵给了小狼作为人类最真的爱,却也给了小狼一次又一次伤害。他明明知道小狼作为狼的倔强个性,却生生把它栓在牛车上拖着走,结果让小狼磨破了爪子,又让铁链勒破了喉咙。从此以后小狼无法正常吞咽,也无法发出狼嚎。它咳嗽,吐血,以前一顿吃完的饭要两天才能吃完。当小狼再次听到西北方向熟悉的狼嗥,它在本能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想要扯断铁链回到属于它的地方,宁可把自己勒死也在所不惜。而这次为自由而做出的挣扎也的确将它送到了生命的终点。还未到交配年纪的小狼已然病得像一匹老狼。它脖子上被铁链勒出的伤口肿胀发炎,喉咙流脓,双腿疼得哆哆嗦嗦,陈阵再也忍不下去,亲手给了它仁慈,结束了它的痛苦。

小狼死去以后,它终于摘掉了囚徒的链子,终于得到了自由,终于得到了狼之为狼的尊严。可是从那以后,陈阵成了自己心灵的囚徒,受着无期徒刑的折磨,因为他永远无法得到自己的原谅。

伴随着小狼的离去,草原狼这个群体也濒临崩溃。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在生存的竞技中,狼与人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跑,跑不过汽车,只能把自己跑得口吐白沫,肝肠寸断而死;逃,逃不过远射程的猎枪;咬,咬不透巨大的铁皮盒子。作为食物链上以主动进攻为生的物种,草原狼遇到了更高端的人,于是只能像兔子、田鼠一样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夹着尾巴离开了额伦草原。

在毕利格老人的世界观里,狼没了,黄羊、兔子、旱獭、老鼠就会多起来,那么草就会被吃没了,草没了,草原的大命就没了,草原的大命没了,人也活不了了。可是他小看了人类的科技:人们用炸弹、毒药、猎枪把狼打没了,但是黄羊兔子旱獭并没有多起来,因为它们也被人类打完了,也不是全打完了,就是把它们打成了濒危物种而已,这个一级濒危,那个二级濒危,然后人类又开始把它们保护起来,宣扬不能打狼、不能打黄羊,不能打这个那个,这个要一级保护,那个要二级保护。

在狼群离开以后,杀狼狗也没什么用处了,小狗崽被摔死了,大狗被人偷走吃了;马也没什么用了,养着还浪费草,所以留下小小一群,够给游客观看、拍照就行了。牧人可以骑着摩托车放牧,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驯马。只是草原的大命真的没了。草原沙化了,河流干涸了,每一年,沙尘暴和春天一起来临。只不过,谁会想到,狼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报复了人类?

年,电影《狼图腾》上线了。可以说,从导演到演员,大家都很努力了,毕竟跟狼一起演戏不容易。但是,电影的槽点并不出现在狼身上,而且观众都夸狼演得太好了,槽点出现在人身上。演技什么的,我也没那么关心,关键是许多情节的魔改实在让人不能接受。首先,电影改编竟然把巴图给改死了!巴图是草原上的马倌,是蒙古族的英雄。在原著中,巴图为了抢救一群战马独自一人跟着狼群跑了一夜、战斗了一夜。虽然战马全军覆没,但是除了包顺贵这种心中只有“军区首长”的人,没人敢说巴图不是好汉。在原著中,年轻时代的巴图和嘎斯迈基本没有同框过,连一句对话、一个眼神都没有。可是即使这样,我依然觉得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一个是马倌,一个是牧业组的组长,一个护马,一个看羊,还有一个勇敢的儿子巴雅尔,一家四口,祖父孙三代都是打狼的好手。而电影却把巴图改死了,只为增加一条并不精彩的感情线,让嘎斯迈和陈阵谈恋爱!其次,嘎斯迈最后把小狼放了,算是和平解决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可是这样一来,整个《狼图腾》的悲剧性、复杂性就完全没有了。小狼的痛苦、反抗、为了自由付出的努力、对同类的渴望完全没有了。陈阵的忏悔、心灵的折磨、灵魂的救赎也没有了。

就像毕利格老人说的:你们根本不懂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