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四川疾控提醒又到高发季假期将至,外出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5/31

成都人户外露营的瘾,到底有好大?

可能就是“一到周末,朋友圈被各种露营照刷屏,成都各大公园的草坪、湖边,长满了各种天幕、帐篷、野餐垫……”的程度吧。

马上就到五一假期,想必许多“心痒痒”的朋友些,都已经制定好了出游计划。

为了家人的健康,今天这篇文章,你一定要仔细阅读!

当下正是各种蛇虫出动的季节,不要以为只有“蚊子”才令人烦恼,有种躲在户外的“夺命虫”,更是不得不防!

01

男子被虫咬后,多脏器功能衰竭

被送入ICU抢救

前不久,冯大叔儿子发现父亲精神不太好。在一次例行检查等待时,冯大叔突然晕厥抽搐,小便失禁。“发病前,父亲曾多次上山干活。”

送医检查后,确诊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送入ICU抢救。

而传播此病的原凶,正是蜱虫。

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出现一些蜱虫叮咬致病的事件,最严重的甚至有因蜱虫咬伤而身亡的病例。

①年,一家3人被咬,2人身亡!

江苏宋先生的小舅和岳母,先后都被蜱虫咬伤,造成多器官衰竭后不治身亡。

而宋先生为家人办丧事时,也被蜱虫咬伤了,随后高烧不退、头晕、神志不清,在医院抢救了半个多月才出院。

②年,20多人被咬,4人死亡!

医院接诊了20多名病人,都是被蜱虫咬伤。

大部分病情较重,身体各项器官出现衰竭,其中四人死亡。

③年,1个月内3人被咬死亡

02

每年4、5月是高发期

症状和感冒发烧类似,易被忽视

蜱虫为什么如此可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蜱虫——

蜱虫,是一种野外寄生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像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可变得跟饱满黄豆一样大小,大的甚至可达指甲盖那么大。

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朋友们,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

被蜱虫叮咬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极为凶险!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而且蜱虫携带的病菌较多,十分容易传播疾病。

另外,由于蜱虫体形极小,也有人将其误认为是黑痣。事实上,只要仔细观察就会看见蜱虫的足。

因此,发现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警惕是否为蜱虫。

03

四川疾控提醒

外出踏青虽然好,蜱虫防护不能少

据四川疾控介绍,蜱主要生活在野外,如山区、郊外、森林、牧区等,特别在牛、羊放牧的区域蜱密度也相对较高。

根据近年来四川省监测数据显示,在广元、内江、攀枝花、甘孜州、阿坝州等地都监测到有蜱虫活动,朋友们在前往这些市州的林牧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蜱虫的叮咬。

在野外活动可穿长袖衣服,戴帽子,将袖口、领口、裤腿扎紧,对裸露的皮肤涂抹一些含避蚊胺(不建议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驱避剂,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不能拔不能拍,那被蜱虫叮咬了该怎么办呢?

如果发现已经被蜱虫叮咬,医院寻求治疗。

医院较远,医院,可采取以下步骤自行处理:

①仔细观察,找到蜱的头部区域

一般蜱虫的口部会嵌入皮肤,躯干部分留在皮肤外。

②用镊子夹住蜱最靠近皮肤的位置

切记不要夹蜱虫的腹部,会导致它将唾液或血液注入你的皮肤内,更不要尝试用手指来捏住蜱虫,因为手指接触面太大,容易挤压到蜱虫的腹部,增加感染风险。

③用比较恒定的力度缓慢向外拔

拉动镊子时不要扭动、猛拉或摆动,不然蜱虫的口部容易被扯断遗留在皮肤中。如果没能避免口部被扯断,可尝试用镊子将其移除,若有少量残体遗留在皮肤深处无法清除,可先行暂医院处理。

④拔除蜱虫后用酒精或碘伏等

进行清洗消毒

若无消毒物品也可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代替,清洗时要将咬伤处和手同时清洗干净。

注意:自行清除蜱后数周内开始出现皮疹或发热症状,请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阐述遭到蜱叮咬的时间、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点。

04

五一出行

收好这份防虫手册+急救法!

被蜜蜂蜇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搔痒,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

如果身体被群蜂蜇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挤出蜂毒,用肥皂水、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

伤口肿胀时可冷敷,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隐翅虫体内毒汁呈强酸性,沾上后会引起隐翅虫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和小脓包,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应对方法: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蚊帐,以免毒虫进入。

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而应把它弹走。

如被咬,应内服抗组胺药,外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

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应对方法:有条件应立即就医。

若无法立即就医,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蚂蝗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型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蚂蝗吸附于皮肤上时不可强拉,否则蚂蝗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

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涂搽叮咬处,蚂蝗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恙虫病潜伏期4—21天,多急性起病。

初期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黑褐色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会造成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眼结膜充血。

应对方法:应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中坐卧休息。

野外作业后,及时更换衣物,并且单独放置、清洗。及时洗澡,重点是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处。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立即就医。

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可以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此外,也可以使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驱蚊用品。

假期将至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大家

为了家人的健康

请一定要重视防护!

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

编辑

豆豆制图

云云

监制

清清

审核

蓝岚

图片来源

创客贴、rf等

新闻来源见配图、部分内容来源四川疾控、人民日报、丁香妈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