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蕾
“天哪,你们居然直接‘造’房子!”在浙江全省特警年度拉练行动中,记者在宿营地看过湖州、绍兴、温州、舟山等地的特警们搭建了大小帐篷之后,赫然看到杭州特警直接在营地上“造”起了房子!
这、这、这也太符合“基建狂魔”的形象了吧。
看看现场的视频吧,这还是特警蜀黍用无人机拍的呢。
一共七间营房,搭建速度超快的。第一间用了十多分钟,后边的基本上都十分钟就搞定一个!
问了蜀黍们这才知道,“宿营房不贵,车子太贵。”
宿营房搭好以后,杭州特警蜀黍们打开德国Man牌卡车的尾部箱子,神奇地变出了床铺、地暖、空调……甚至都不需要接电源,他们连发电机都自己带了。
每间营房可以放八个床铺,床板一翻就能成为会议室。
住在房子里的舒适指数是不是比住帐篷要高多了?
可惜因为用电负荷的问题,地暖和空调没能开起来。当然了,经验丰富的特警小哥哥们都做好了保暖措施,教官还说,“我穿了特别厚的memorecool(棉毛裤)!”
让我们回到年12月的第一天清晨。
早晨8时,浙江省公安厅突然向全省11个地市公安机关下达了特警跨区集结的指令。警察蜀黍可不怕“偷袭”!平时天天练的就是快速反应嘛!
8时接到指令的11地市公安特警队,快速完成了人员召集和物资准备,9时已经启动车队,陆续向金华开进。
13时30分,金华东高速口的特警车队蔚为壮观。
全省各地名特警队员乘坐63辆警车,通过摩托化开进的方式,全部在5.5个小时内抵达指定集结地点金华市警校。
他们之中,最远的从公里之外赶来,全部特警队的总行程达余公里。
“练快速反应、练远程投送、练组织协同、练战时保障,发现问题、查找短板。”浙江省公安厅特警总队长沈秋伟给记者们解释了这次发起“突袭式”野外拉练的动机,“检验我省公安特警的指挥通信、协同配合、快速反应的能力和水平。”
人是铁,饭是钢,驻扎的第一件事就是埋锅造饭!
开饭了!
风尘仆仆赶到金华宿营地的杭州特警们打上了热气腾腾的大排和虾仁炒蛋、炒生菜、紫菜蛋花汤,后勤蜀黍们还很贴心地给特警队员们带了一筐香蕉。
“全省的帅锅都在这里了啊!……连厨师里面都有一个特别帅……”真是服了你们!
亮出了自己的小马扎,特警小哥哥们开始就地用餐。
吃完饭,大家主动去拿大塑料袋装分类垃圾。
好吧,来的不仅是全省的帅锅,还有来自全省各地的美食!
午饭后的蜀黍们忙着两件事:第一扎营,第二准备一场丰盛的晚餐,这两件事,基本都是他们自己动手。
先看各地的蜀黍们扎营:
特警队的小哥哥们和蜀黍们不但精气神儿十足,高个儿还特!别!多!
我们看到了好几个大高个特警。
看,这位十分和善热情地接受记者群访的就是湖州特警的闵支队长。
再看蜀黍们准备晚餐:
湖州特警的蜀黍们又是炒鸡块、又是卤羊肉,柴灶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
尝尝带着锅巴的米饭,是不是小时候的感觉都回来了?
舟山特警的场地最吸引人了是不是!
虽然宁波台州温州都靠海,舟山特警愣是带了一大堆海鲜啊。
做饭的蜀黍一边娴熟地剖鱼刮鳞,一边还挺抱歉地说,“在我们很多的岛上,新鲜蔬菜才是奢侈品……”
很快,炸鱼的香味袅袅飘起,油渣的香味也起来呼应。
宁波特警和温州特警还用上了炊事车!
来,听这位于蜀黍介绍一下高大上的特警炊事车都能做些什么:
这是温州特警的炊事车:
开饭的时候更加让人开心。临时的“食堂”虽然简陋,但是特警兄弟姐妹们却吃得十分开心。
浙江省公安厅特警总队总队长沈秋伟就在宿营地接受了大家简短的采访。
“希望你们走进我们的特警。”
夜色中,有的特警小哥哥们计划着来个篝火晚会,有的紧张地筹备着第二天的“红蓝对抗”各种细节。
其实夜风还是寒冷刺骨的,可是站岗的小哥哥们一个比一个坚挺呢。
如果你觉得全省特警拉练像是一场大型成人野外秋游活动,那并不是全部!
此次活动,既是浙江省公安机关积极响应公安部实战大练兵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浙江公安特警应对处置突发案事件的一次跨区域实战实训。
在36个小时里,全省公安特警相继开展了跨区集结、野外宿营等活动,依托兆无线指挥系统、高速公路卡点查控系统、4G单兵图传系统、无人机传输、特警便携式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点对点、可视化全程指挥,首次打破依赖任务地保障的增援保障模式,增援警队充分依靠行前准备和现场搭建,完成生活物资、屯兵宿营保障工作,实现了野战条件下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障。
好,现在是12月2日的早晨了!
现场记者用《明天你好》拉开今天演练的序曲。
嘉兴特警服,不但防火、阻燃,还防砸。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