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年10月8日(星期五)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占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刘健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栾海军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理念、重要举措和进展成效,介绍中国践行多边主义、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的倡议行动和世界贡献。
这部白皮书全文约1.4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这部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帮助大家准确、深入了解白皮书内容,我们今天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占海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先生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现在,先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介绍情况。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徐想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刚刚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相关情况。借此机会,真诚感谢新闻界的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自然景观文化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的福祉。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一年的主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年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年9月18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GBO-5),报告指出,尽管在多个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自然界仍遭受着沉重打击,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仍日益恶化。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智慧。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行动和成效。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即将召开。《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已迈入实现全球目标的“行动十年”。与此同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际社会正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节点,在这个时刻,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旨在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理念与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中国将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我先介绍这些。接下来,我们三位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谢谢!
陈文俊: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是我国第一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白皮书,接下来马上要在云南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这份白皮书?白皮书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赵英民:刚才我介绍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这项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在COP15即将召开之际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的工作。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要求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而且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布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这件事本身就是中国全面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具有标志性意义。
二是集中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行动和成效,表明中国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以及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交流合作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大国担当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为世界携手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的信心和主张。
三是总结提炼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和经验,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作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恰逢COP15召开之际,通过发布白皮书分享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经验,将为全球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风险挑战树立信心,对推动达成兼具雄心与务实的大会成果,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是激发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性,加快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国家、每个组织、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将以白皮书发布为契机,认真履行国际公约,持续广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请问,中国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谢谢。
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边治理、合作共赢的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白皮书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起来有十个领域的成效。
一是优化就地保护体系。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家熟知的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二是完善迁地保护体系。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生物遗产资源收集保存水平显著提高,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
三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颁布实施《生物安全法》,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机制逐渐完善,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高。
四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和治理。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极大缓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建。
五是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注重以自然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行业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进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六是完善政策法规。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我们还调整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七是强化能力保障。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八是加强执法监督。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大涉及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问题的打击整治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九是倡导全民行动。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基本形成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行动体系,公众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方式更加多元,参与度不断提高。
十是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促进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下一步,我们将系统谋划、持续推进。在政策法规方面,还要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年),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完善法律体系。在行动措施方面,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年)》,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完善观测网络。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数据和信息平台等,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
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北京青年报记者:年9月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显示,年定下的20个“爱知目标”实现情况并不理想,想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在20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上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如何?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谢谢。
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爱知目标”是年《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制定的-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年9月,《公约》秘书处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虽然大多数缔约方都积极地制定了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行动目标,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遗憾的是,“爱知目标”全球实现情况总体不够理想,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回顾以往,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一是全球目标设定既需要雄心,更需要务实可行。二是执行机制和保障条件需要完善,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在履约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需求等。三是各缔约方都需要重视和执行,也就是在进一步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执行方面要加强。
即将召开的COP15将讨论“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实施进展和经验,为转型变革带来契机。因此,在商定新目标战略时,我们应该充分地吸取“爱知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既要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雄心和信心,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达性、可操作性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差异,制定兼具雄心和务实的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和指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框架”还应该坚持公正、透明、缔约方驱动原则,完善执行机制和保障条件,加强科学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履约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风险挑战。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认真落实“爱知目标”,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目标执行取得积极成效,20个“爱知目标”当中,3个目标进展超越了“爱知目标”预期,13个目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爱知目标”执行的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第五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中多次提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监测体系,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抓手,推动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落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谢谢。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开展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自然资源部负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请问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谢谢。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占海
(徐想摄)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占海:谢谢你的提问。自然资源部自组建以来,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并把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目标。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相关规划中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年)》,重点开展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建设及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个总体规划中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其中23项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间,在陆域,中央财政投入亿元,在祁连山、贺兰山、长白山、小兴安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区域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全国治理矿山修复面积约万亩。在海域主要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十三五”期间,全国整治修复海岸线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今年已经启动实施“十四五”期间第一批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15个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以实施总体规划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开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科学实施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继续为保护和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中国日报记者:林草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责部门之一,请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进展?谢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徐想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多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和成果。林草部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责部门之一,下面我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林草系统的工作。
一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主要是在四大生态系统上下功夫。在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开展了保护与修复,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工程,天然林面积蓄积量大幅度增加,森林总碳储量的78%来自天然林,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了双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持续增加。
在草原生态系统,扎实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等措施。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以上,草原质量稳中向好。
在湿地生态系统,“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53个,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等补助项目余个。新增国家湿地公园处,新增湿地面积万亩,修复退化湿地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了50%以上。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水质改善,候鸟种群数量显著回升。
在荒漠生态系统,持续开展了43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21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15年的石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还采取了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等多种措施,我国在遏制荒漠化这一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上久久为功。据监测,我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平方公里,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是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我局从年开始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朱鹮、苏铁等15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确定为重点工程。采取拯救措施,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显著发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主体稳中有升,麋鹿、普氏野马、朱鹮等野外种群从消失到恢复重建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效。
三是在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方面,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来推进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一是开展植物园体系建设,已建成个植物园,收集保存了野生植物两万多种,已基本完成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二是开展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处,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和新疆分库,保存各类林木种质资源10万余份。三是开展草种资源库建设,建设完成草品种中心库一处,国家草种质资源资源圃11处,保存以牧草为主的草种质资源6万多份。
在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构建和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机构和种质基因库。支持建设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保护中心、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亚洲象保护研究中心等,收集保存了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遗传材料和基因,共计超过个物种22万份全基因组的DNA样本。
多年来,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拯救繁育和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三个方面持续做好工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