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发展 >> 正文 >> 正文

此生唯愿生活在松潘CCTV4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2/20
白癜风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

“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的话,我别无所求,只愿能够生活在松潘。”

这是英国探险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一百多年前对松潘的赞美之词。

确实,初来松潘的人,无不为古城的美丽而惊艳。

这里气候异常温和,晴空万里四季可见。

岷江穿城而过,为古城增添了秀美和灵气。

然而,这座城令人倾心的地方,不只是这里秀丽的风光和宜居的环境,更是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

有难一起帮

“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

在古代,松潘是连通四川和甘肃、青海的川甘青茶马古道上的一处重要的交易市场。

当时,商队要翻山越岭,穿草原、过峡谷才能到达松潘。

往来于这条茶马古道上的商帮之间有一条心照不宣的规矩,在野外生火做饭时不能把骨头丢进火堆里。

其中原因,还要从一次意外说起。

川甘青茶马古道山高路远,商队行进途中难免会受到土匪和野兽的攻击,随时有性命之虞。

有一次,一支从松潘出发的马队在途中休息,生火做饭时,一不小心把骨头丢进了火堆。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在意,酒足饭饱之后,纷纷睡去。

夜色正浓,正在酣睡的人们突然被守夜的马夫叫醒。

原来,是他们扔进火堆里的骨头发出的阵阵焦香,吸引了狼群。

大家伙儿赶忙点起一束束火把相互配合、奋力反击,才最终吓退了狼群。

这次意外之后,人们渐渐明白,唯有齐心协力、和合相帮,才能在这条茶马古道上生存下来。

如今,古城中的马队已不是过去远行的商帮,而成了旅游体验项目,但是这种精神却一直在。

在马队中有不同民族的成员。

有一次,马队带游客出行时,一位藏族向导生病,被紧急送回城中。

后来,马队不仅没有扣除向导的工资,还按惯例把这次的收益均分给了他。

“有事一起扛,有难一起帮”,是松潘人心里最朴实无华的道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为松潘是各条商路的交会点,所以这里会聚了天南海北的商人。

人聚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而喜欢平和生活的松潘人,自有一套解决矛盾的方法。

相传,有一天,城里的两名商人因在廊桥上抢占摊位起了争执,双方相持不下,所以请了城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茶馆来评理。

长者思索片刻后,认定先到的商人在理。

主持了正义之后,长者劝两人以和为贵。

矛盾得到调解以后,他们相互把茶混在一起,你喝一口,我喝一口,握手言和,并且理亏的一方主动支付了茶费。

这一整套流程,叫作“吃讲茶”,后来成为古城人解决矛盾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法。

此后,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生意伙伴之间的矛盾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现在,解决矛盾的方法,已经变成了一顿“土火锅”。

哪两家有了矛盾,找个“中人”调解一下,然后再来上一顿火锅,啥矛盾也都解决了。

同行不压相互帮衬

到了民国时期,国内军阀割据,在乱世之中经商十分困难,松潘古城中的几大商号纷纷倒闭。屈锡通就是其中一家商号的后人。

年,屈锡通的父亲去世,家业凋敝,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经商,担起让家族事业东山再起的责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条路格外困难。

就在屈锡通举步维艰的时候,在松潘经商的两位同行,得知屈家的处境后决定帮一帮。

两人分别借给屈锡通块银元,还赊给他价值块银元的货。

不仅如此,两位同行还带着他到外地进货,打通货源。

在同行的帮助下,屈锡通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对于松潘同行的帮助,屈锡通始终心怀感激。

后来,只要古城里有困难的商户找上门来借钱、借货,屈锡通从不推辞。

“同行不压,相互帮衬”的传统就这样在古城中代代延续了下去。

互济互补和谐相融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古城迎来了新的机遇。

松潘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各种餐饮、客栈、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古城的东山上有一家民宿,极具特色,它的建造者是四位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他们民族不同,但却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他们的民宿,在外观上融合了富丽堂皇的藏式民居特色和造型美观的川西民居风格,室内装修设计则把藏羌回汉各民族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在年轻人的一个个创意中,松潘这座千年古城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古老与现代,民族与时尚在这里相互交融,带给人们许多新奇的体验。

今晚20:00,看高原明珠松潘的风姿,听古城人守望互助的故事。

《记住乡愁》第七季

播出内容

《松潘——川西重镇五彩古城》(下)

播出时间

年2月19日(周五)20:00

播出频道

CCTV-4中文国际频道

来源:CCTV4《记住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收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