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发展 >> 正文 >> 正文

洪水过后到处都能看到鱼,为何有人说这些鱼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1/26
白癜风咋治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如果你知道这些鱼都经历了怎样的生存环境后,我相信你也会顿时失去胃口,别说吃掉它们了,甚至都不想再多看一眼。只要一想起洪水中的那个画面,你的身体肯定会产生“别样”的感受。

在我印象中,经历过两次发洪水的场景。一次是小时候,一次是前几年,虽然时间间隔久远,可看到洪水时却感受到了同样的震惊和恐惧。奔腾的洪水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所到之处全变成了一片汪洋,泥水夹带着各种垃圾、断掉的树枝等杂物咆哮着奔向远方。

人在这个时候是无力又绝望的,面对这头发怒的狮子,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被瞬间摧毁。此时,每个人都能深深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与无助。

洪水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对人类家园的毁灭,那些生活在野外的动植物也不能幸免。具体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分析。

一、房屋、道路、农田等遭到破坏,遭受经济损失。前几年老家发洪水时,那个惨状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因为雨下得又大又急,不停歇地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别说农田了,村里刚修的水泥路也因为暴雨的冲刷导致路基损毁,路面出现了垮塌和裂缝。

我们村因为地势偏高,房屋基本没受影响,但相隔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遭了殃。因为刚好地处洼地,大量的雨水很容易聚集,又不能很快排出去,好多人家里都被淹了。雨水漫进家里将近一米高,家具、电器啥的都被泡坏了,损失可想而知。

二、大量的生活垃圾、有害物质会在流水的作用下四处飘散,加大对环境的污染。不下雨的时候,平常的生活垃圾都是堆积在地上,只要不随意翻动,就不会出现垃圾满天飞的情况。可一旦遇到下雨,这种场面就有些令人作呕了。

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地势广阔,不少搞养殖的都会选择在距离村子不远、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养牛、养羊。平常这些牲畜排泄的粪便养殖场都会及时清理,并运送到其它地方当作肥料。可要是遇到下雨或者极端的天气,粪便清理的工作可能就会延迟。

就比如我的老家前几年的那场洪水,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道路又遭到了破坏,所以附近养殖场牲畜产生的粪便在雨水的冲刷下四处漂浮,不仅味道难闻,水也被污染的严重。

如果遇到周围有化工厂的,如果储存不当,也可能导致有害物质被洪水冲走,而这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各种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情绪上也会出现波动。别说是洪水了,就连平常的下雨天都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影响,堵车、晚点这都是正常情况。而洪水带来的危害却远大于此。

道路遭到破坏,多数交通工具根本不能通行,只能依靠步行或者其它小型的交通工具。同时生活物资的供应也是个问题,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万一遇到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集体转移的村落,对大家带来的情绪波动也很大,家园被毁、自己居无定所,任何人都无法坦然面对这一切。

四、动植物会在洪水的肆虐下丧生,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洪水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发生在人类身上,那些野外的动物也无法从这场灾害中幸免。网络上有过不少动物为了求生,可怜又无助地紧紧抓住树枝好让自己不被洪水冲走,老鼠、蛇、野兔等等,都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在洪水的肆虐下,动物也失去了家园,不仅如此,寻找食物对它们来说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因为饥饿、伤口感染病菌、被水流冲走就是大部分动物最后的结局。太多的生物失去了生命,那么这一片的生态平衡也将遭到破坏。蛇少了,老鼠就多,庄稼就会破坏的严重,失衡的生态最终影响的还是我们人类。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洪水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对环境和生产活动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但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也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和消沉,反而会在灾害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比如在洪水过后的河沟、稻田里抓鱼。

雨下得太大、池塘里的蓄水量有限,一旦池水漫过堤坝,池塘里的鱼虾就会被冲得七零八落。生命力强的鱼虾会顺着水流往下游游去,而那些经不起折腾、生命脆弱的鱼虾就只能在洪水的冲刷下死亡。所以,经常能在洪水过后看到稻田里或低洼的地方聚满了前来捕鱼的人,还别说,大多数时候都能满载而归。

但很多人并不建议将这些鱼捕回家烹饪,他们认为吃这种鱼会对健康造成特别大的危害。虽然表面上看这些鱼都是活蹦乱跳的,身上没有伤痕、也没被细菌感染,但如果我们在了解了爆发洪水时鱼虾会面临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或许就会改变把鱼捕回家吃掉的想法。

一、身体被树枝、垃圾等划伤,伤口被细菌感染。洪水冲刷的力量是巨大的,重达几十吨的大卡车都能被洪水瞬间吞噬,更别提体重仅有数千克的鱼了,在洪水面前,它们只能“随波逐流”。这种环境下,它们要去哪里根本由不得自身,能尽量避开那些混在水流中的树枝、石块,不被划伤、砸伤已经是最大的万幸了。

但很多鱼并没有这么幸运,在洪水中,很容易被树枝石块等硬物划伤身体,而动物一旦受伤,伤口的感染会加速它们丧生的过程。这些受了伤的鱼,身体已经感染了很多的病菌,伤痕累累的身体上已经布满了细菌,这种鱼真的不建议食用。

二、长时间在浑浊不堪的水中生活,鱼身上的土腥味儿特别重,而且体内也吸入了不少淤泥,难以彻底清洗干净、口感差、感染病菌的几率大。健康的鱼身上本来就有鱼腥味儿,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恶劣,这种鱼腥味儿就越强烈,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臭水沟、排污池中的鱼,根本无法食用。

而在洪水中捕捞起来的鱼,它们的生存环境也不乐观,混浊不堪的水质、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甚至垃圾,鱼身上的鱼腥味儿必然很强烈。而且长期在这种水质中生存,鱼的身上也沾染了很多病菌,不适合拿来食用。

三、有些鱼本身就具有毒性,如果不小心被误食,对健康会造成伤害。既然是洪水,那肯定波及的区域就比较广,人们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肯定会见到一些以前不曾见过或者很少见到的动植物。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如果烹饪方式不当,很可能在食用之后身体出现不舒服甚至中毒的症状。认识河豚的人知道该怎么吃,可遇到不认识这种鱼的人就很难保证了,不小心误食的话,很容易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四、部分鱼可能是保护动物,被不明所以的人吃掉后可能招来麻烦。有些鱼是因为有毒不能吃,而有些鱼是因为受保护不允许吃,特别是对于那些珍稀鱼类,平常生活中就很难见到,更别提吃了。

记得老家那次发洪水时,就有人捕捞到一条长着四只脚的“鱼”,因为长相怪异很多人都前来凑热闹想“一睹芳容”,而捕捞到这条鱼的人打算等大家都看够了把它给处理了,让家人尝尝鲜。

谁知这事很快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传了开来,有人认出了这条鱼,是野生的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捕捞可是要承担责任的。吓得这家人连夜找到有关部门,把鱼给上交了!事后万分庆幸自己没有吃掉,否则不知道会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呢!

总结

从以上几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洪水过后捞上来的鱼最好不要吃,不仅因为鱼在洪水中会受伤、感染病菌、土腥味儿重,还因为有些鱼本身有毒,如果烹饪方式不当,被人吃下后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有些鱼是受保护的种类,要是被捕捞吃掉的话很有可能惹大麻烦。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要对自然、对生命心存敬畏。洪灾的发生除了自然的力量之外,人为的原因也不可忽视。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偷猎偷盗、大量的废气垃圾四处排放,这些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几乎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所以,为了减少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让我们生存的家园变成每一个人的乐土,地球上所有的人应该携起手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多植一棵树、多节约一度电、多挽救一只小动物,我相信我们的地球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逐渐恢复健康,蓝天碧水、山清水秀的美景也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