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村是深藏在云南西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个奇怪村落,
村民们都是6至14岁的孩子,
他们长年生活在这里,
为的是完成他们小学6年的学业。
这是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一个叫‘’天登‘’的地方,
方圆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只有一所天登中心完全小学。
它建于年。
由于山高谷深,
山路崎岖,
天登的孩子不可能每天往返10多公里到学校上课,
为方便孩子读书,
惟一的办法就是住校。
但学校又拿不出钱来为学生盖宿舍,
于是很多家长就自费
在学校前的坡地上给孩子们盖了房子。
说是房子,
其实就是小窝棚,
简陋的很,
但孩子们却很满足,
至少不用翻山涉水。
久而久之,
就出现了70多户人家,
居住着位小村民。
学生村已有30多年的历史,
是天登最大的一个村,
全体小村民都是来自白族或傈僳族,
这里有的小木屋已住过父子两代人。
孩子们每天除学习外,
还要到山下3公里外的地方背水,
背回来的水主要用来饮用和做饭。
从住进学生村的第一天起,
无论孩子们几岁,
自己生火、做饭、洗衣服。
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料理,
否则就得饿肚子。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句话就是学生村孩子的真实写照,
他们真的太坚强,
太让人心疼了。
这里很多都是兄弟姐妹同住,
比如12岁的何树松是这里的老村民了,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六年。
现在他和上三年级的弟弟合住,
由于地方习俗,
弟弟跟着妈妈姓,
叫杨灿军。
因为山高路远,
每次来回的山路都要走四五个小时,
他们都是一个星期回去一趟,
回来时把一星期的粮食背上。
而因为条件艰苦,
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
上午十点上完第二节课后,
他们就要开始做早饭,
吃完第一顿,
等到晚上六点才吃第二顿。
到了饭点,
何树松开始准备午饭,
他让小军去淘米,
小军着急忙慌的淘了米,
问哥哥自己可不可以出去玩,
何树松就说让他赶紧出去,
自己做饭时不喜欢别人在旁边。
其实他知道弟弟玩心重,
故意这么说的。
在那个年代,
真是长兄为父,
在杨小军面前,
何树松既是同伴,
更是一个靠得住的长辈。
做好饭,
何树松赶紧把杨小军喊回来吃饭,
不要耽误了下午的上课时间
一锅糙米饭,
一锅土豆泥,
这就是他们的午饭,
在今天看来简陋无比,
但兄弟两人吃的津津有味。
而与兄弟俩相比,
村子另一头的大伙房则显得十分拥挤,
这是学校为家庭条件更加困难的学生盖的大伙房
虽说是大伙房,
可开的全都是小灶。
孩子们各有各的灶,
各吃各的饭,
一旦住进来,
不管你有多小,
柴米油盐这些事儿都是靠自己料理,
否则你就会饿肚子。
孩子们常常一边做饭一边聊天,
家里条件好的就吃糙米饭,
条件差的,
一天吃一顿
顿顿都吃苞米面。
张国海就是这里条件最差的,
几乎每天一顿都吃苞米面。
两个条件好的伙伴看不下去,
总想着把他叫过来一起搭伙吃,
可是张国海自尊心极强,
每次都委婉的拒绝了
或许以后回想起来,
既会觉得心酸,
又有那么几分骄傲吧。
孩子多了,
难免有摩擦,
一旦发生什么吵嘴、打架,
认识的孩子都会凑上去七嘴八舌一起调解,
往往一顿胡闹下来,
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村里日子虽然很苦,
好在孩子们都很乐观,
总是能够苦中作乐,
刚开学几天
家长亲自来学校给孩子交学费,
但一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却面临着失学的危险。
何树松的同学张国海的母亲来到学校,
他无奈的诉说着苦衷,
因为家里太穷,
供不起三个孩子,
他只能让其中一个退学。
而作为家里最大的哥哥,
张国海知道很有可能是自己被退学,
但他又不能和弟弟们争,
哭得伤心极了。
幸运的是,
在校长知道了张国海家里的具体情况,
主动免去一份学费,
这才让张国海留在学校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代课老师李绍军的班里,
今天班里有一个女孩没有来,
李老师很着急,
刚一上完课便匆匆赶往几十里外的张继梅家里,
张继梅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家里条件的确很差,
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家长,
继梅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希望他们紧一紧。
不要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可是几番劝说还是敌不过现实,
家里没钱也没办法变出来。
虽然李老师只是个代课老师,
但他热心教育,
实在不忍心孩子就这么毁了,
于是自掏腰包拿出块钱给了张继梅的父亲,
让他赶紧去学校把学费交了,
不要再耽误孩子上学了
家长见状连忙推脱,
但在李绍军的坚持下,
最终只能千恩万谢的收下,
了却一桩心事,
李绍军也安心了,
然而回家后他却被老婆狠狠骂了一顿。
其实并不是妻子不通情达理,
原来李绍军只是代课老师,
一个月下来也只有块钱的工资,
其他任何福利保障都没有,
一家三口的生活本就过得紧巴巴的,
而一下子给出去一个月的工资,
这让他们自己怎么生活?
而且这种事他不是第一次做了。
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李绍军自知理亏,
只能默默的低着头挨训。
遇上这样一位老师,
真的是三生有幸。
在天登山完全小学,
一共有14个老师,
多个学生,
学生们单独生活在一个村子里,
吃喝拉撒都是自己料理,
而老师们除了日常教学,
晚上还要轮流值班照看孩子。
今天是李绍军值班,
天一擦黑,
他就提着煤油灯去村里查房,
因为孩子们白天要生火做饭,
他要确保每个屋子里的火都灭了,
这样才不会引起火灾。
孩子们都很谨慎,
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火灾。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句话放在学生村的孩子身上一点不差。
快要毕业了,
六年级的孩子都开始努力,
但六年级的何树松却另有打算,
和他同住的弟弟小军在上三年级。
却连一本字典都没有,
他想在毕业之前送给弟弟一本。
这个周末,
何树松叫上弟弟小军早早从家里回来,
他们带着锄头和背篓去山上挖防风,
这种草药能治风寒感冒,
药店里常年收购,
趁着放假,
他们想多挖一点卖钱,
可是辛辛苦苦挖了一上午,
结果才挖了半箩筐。
再把防风倒出来,
掐头去尾,
一下子又少了大半
年幼的小军忍不住嘟囔两句,
何树松虽然也只有12岁,
可早就是个小大人。
一番激励的话,
弟弟听后立马又来了劲儿,
提起锄头接着挖,
一直挖到很晚才回去。
第二天他带着弟弟逃学去了县城云龙县,
成年人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县城,
他们两个天蒙蒙亮就出发,
直到上午11点才赶到县城。
之后,
他们带着房风来到杂货铺,
一番讨价还价后,
将五元的收购价讲到六元,
一斤半防风一共九元,
结果一大叠五毛一角,
何树松珍惜的将钱揣在胸口。
后来他们直奔书店。
售货员拿出三本字典给他挑,
最终他选择了最便宜耐脏的蓝色那本。
买过字典后,
辛辛苦苦一天赚的钱只剩一块二,
但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出了书店,
城里路边的小吃摊很多,
兄弟俩驻足看了一会儿,
他们也想吃,
可是口袋里没钱,
只能选择离开。
他还剩下一块二毛钱,
给自己和小军一人买了一个馒头,
这是他们能买得起最好的美食了。
吃过午饭,
他们又赶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回去,
第二天,
因为私自旷课外出,
何树松被李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他自知理亏,
一言不发。
当得知他们是逃课去买字典时,
李老师神色缓和了些,
可依旧严厉批评了他们,
毕竟两个孩子徒步去30里外的县城,
万一路上出了什么意外,
那该怎么和他们的父母交代?
所以必须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次之后就开始努力复习了,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
考试也很有压力。
这不,
因为今年他已经六年级了,
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
他能否取得好成绩直接关系到他能不能继续读初中。
距离毕业考试的前一个星期,
何树松连着几个晚上熬着松油苦读,
在紧张的复习中,
考试的时间到了,
而三年级这天没有考试,
小军便留在家里做饭,
等着哥哥何树松回来。
弟弟听说哥哥考得还不错后,
弟弟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试卷批改的很快,
第二天成绩就出来了,
何树松的语文只考了61分,
好在其他几门考得好,
最后排在了全校第七名,
这也意味着何树松还能继续读初中。
放假这天是个好日子,
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封了顶,
等到来年开学,
就可以搬进新教学楼,
李绍军通过了教师考试,
成一名代课老师转成正式合格教师。
与此同时何树松家里也十分高兴,
暑假过后,
何树松的父母为了庆祝儿子升学,
特地给他买了双新鞋,
作为第一个考出去的学生,
家里对他格外重视,
一家人围着他殷殷嘱咐,
又按照当地风俗在雨天将儿子送出了门。
父母望着何树松的背影,
这一刻,
他们背后是山,
而眼前却是希望。
这部纪录片上映于年,
讲述了那个年代一群身处大山的孩子们艰苦的求学经历,
对于小俞来说,
真的感到十分震撼,
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
孩子们还能如此乐观和坚强。
这部纪录片与其说讲述了贫苦,
不如说讲述了面对贫困的坚韧不拔。
和乐观,
他们在为了走出大山,
如此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在今天的孩子们身上,
真的很难想象,
他们将来一定是强者,
因为经历过苦难,
所以铸就了他们的未来。
纪录片的播出同样引发了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