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外籍特种兵朱贤健在吉林市的野外度过41天之后被抓获,人们又回忆起中国真正的野外生存之神——刘连仁的故事。
这是因为与小野田宽郎、中村辉夫等在南洋热带群岛上的野外生存相比,刘连仁的经历更为严酷:他是在与中国吉林省纬度相近的日本北海道的野外独自生存了长达13年之久!而且与小野田、中村这些经历过野外生存训练的二战日本兵不同,刘连仁在逃出北海道的明治煤矿时只是一名来自中国山东高密的农民,他甚至连自己身在哪里都不太清楚。
■日本北海道的纬度与中国吉林省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野外生存,温度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原因在于适合人体生存的环境温度范围很狭窄,只有18℃~25℃,过高与过低都会影响到人体的行动能力,损伤机体,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应对高温,人体可以通过排汗加快散热这样的自然生理机制来自动进行调节,但面临低温人体自身几乎就没有什么保存热量的能力了(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人类身上的毛都不见了?!)。因此,在寒区生存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自身所散失的热量,另一方面也要依赖外界的热源取暖。而这两方面都是寒区野外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远的不说,就以今年上半年的甘肃白银5·22百公里越野跑活动来说吧,名参赛选手只在较低温度下暴露了几个小时,就造成21人死亡、8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而赛事记录到的最低气温还没到零下,只是降到了4℃左右。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此时的体感温度大约在零下5℃左右。
■年5月22日8:00~23:00时间段内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1号打卡点、2号打卡点、3号打卡点体感温度变化曲线。
由此可见,在寒冷的野外条件下人体会迅速失温,很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而热带生存基本上是不用考虑这方面的危险的。因此,与在菲律宾和印尼坚持野外生存30年的小野田宽郎和中村辉夫相比,刘连仁的野外生存条件无疑更加恶劣。
北海道是海岛性气候,与相同纬度的中国吉林省相比冬天并没有那么寒冷,最低气温还没有超过零下10℃(近期的气象数据),但从11月就开始下雪,要到第二年的4月才会融化,而且由于海上水分丰富,北海道的雪非常大,这对刘连仁的野外生存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威胁。
■北海道各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小时和平均湿度。
刘连仁的办法是向熊学习,挖洞冬眠。实际上野外生存要抵挡北海道长达半年的冬季大雪封山,也只有这么一种方式了。
第一个冬天,刘连仁和一起跑出来的陈国起、杜桂相他们三个人没有经验,就在山沟的斜坡上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挖洞造棚,等下雪之后就蜷缩在洞子里面不出来了。没成想赶上一场大雪,两侧山脊上的雪都被风吹到山沟里,把他们的洞子给深深埋了进去。
■年9月,刘连仁被抓到日本北海道雨龙郡沼田町的明治矿业公司昭和矿业所,充当奴隶劳工。
三个人在洞里发现怎么睡天都不亮,这才知道已经被雪给埋进去了,只好再拼命往上挖出洞口,搞得洞里又全是掉下来的雪,然后再把雪弄出去,这可费了三个人老大的气力。四周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再重新挖一个洞是不可能的了,他们用一个草席子把洞口遮住,不让雪再掉到洞子里,还得不时用根长棍戳一戳草席,把上面的积雪抖掉,就这样提心吊胆地度过了在北海道野外的第一个冬天。
相比之下,另一名在关岛被美军赶进丛林里生存了28年的日军步兵第38联队伍长横井庄一他们挖出来的藏身洞就相当专业了。
■旧日本帝国陆军军曹横井庄一。
■关岛塔罗福瀑布度假公园里的一个模型显示了横井庄一的洞穴布局,他在二战结束后的28年里一直住在那里。
如图所示,横井和两个战友挖出来的地下藏身洞有2.5米深,有入口和通气孔,还有一个专用的便所,入口用草席盖上,既能防雨又不易被发现。当然,横井他们是熟悉当地情况的士兵,又有野外生存所需的武器和工具,这些条件是一介农民的刘连仁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关岛上重现的横井庄一藏身洞入口照片。
从照片上也可以看出,相比于刘连仁的寒区求生,在热带生存的难度的确降低不少,不仅不用担心低温问题,而且藏身洞也更好挖掘,能够帮助生存的材料也比寒带丰富多了。横井庄一甚至自己编制了一个捕捉鳗鱼的篓子。
■横井庄一的捕鳗器是他的得意之作之一。
第二年,刘连仁的另外两个难友也在逃避日本人的时候失散了,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这次在冬天来临之前他汲取教训,在两个山头之间找了块小平地,向下打了一个小坑,上面盖上竹子再撒上土,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又在边上留了一个小门用于进出。
诸事齐备,他打算进洞第二次冬眠。可是这次在洞里一烧火,烟又没地方出去,把他熏得一塌糊涂,好几天也不敢生一次火。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年开春化雪,雪水又都流淌到洞子里,把他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一点吃的都泡坏了。这下洞里全是水,里面没法待,只得爬出来在外面忍饥挨冻。
直到第三个冬天,刘连仁才算找到了挖藏身洞的窍门:得挑山顶上的高地,也不能太高。洞挖得不能太深,太深了下面就会出水或者太潮,也不能太浅,那样容易被人发现。开春了出来,要用土把洞子填上,不留痕迹。而且一年换一个地方,不住老洞子,免得引人来寻到。
■后来回到中国山东高密老家的刘连仁。
与热带相比,在寒区生存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食物难寻。
在野外的13年里,刘连仁基本上都是靠吃日本农民地里的土豆和海边的海带过来的。
逐渐的,他从山里种地的日本农民棚子里搜集到了洋火、铁壶,可以把土豆煮熟了吃。不过他从棚子里弄吃的,一个地方只弄一点点,怕弄多了被人发现,而且差不多每天都换地方,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那把铁壶,一直跟着他,成了他的忠实伴侣。那时候他发现,日本农民也很穷,因为棚子里只有土豆萝卜,从来没见过荤腥。
后来刘连仁还用废罐头盒做了个炉子,把竹子折断晒干,这样竹子在烧的时候就不会发出“啪啪”的爆裂声,可以留下来慢慢烧。
到第六年,他找到一件美式军用皮大衣,很暖和。后来他还弄到了胶鞋、雨伞、搜集了两个竹管针,大针小针都有,衣服、雨伞、胶鞋破了都能自己缝好。剃头、刮脸的用具也慢慢都有了,还搞来一把剪子。后来他的家伙事儿越来越多,要用一张大帆布包起来,俨然是个大行李卷了。
到年的秋天,他竟然发现一袋大米和一瓶火油。这十三年来,他还是头一回看到大米。这一年的冬天,有了大米和油灯,过得真是不错啊,他想。
年2月9日,刘连仁因为住的冬眠洞被一个叫做袴田清治的猎人无意中发现而被北海道警察抓住。起初,因为刘连仁独自在野外生活太久,讲话都很困难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当初干活的地方是哪里,日本政府不承认他的劳工身份,甚至有人怀疑他是秘密入境的间谍。
■年1月底,刘连仁在日本北海道石狩郡当别町当别山上的藏身洞被猎人袴田清治发现,才最终重返祖国和家乡。
幸亏日本札幌市华侨总会的席占明等人在自民党北海道支部保存的战时华人劳工名册上查到,“刘连仁系山东省诸城县第七区紫(系“柴”字之误)沟人氏,昭和十九年(即年)九月分发至北海道明治矿业公司昭和矿业所当劳工。昭和二十年(即年)无端退出(即逃亡),现仍在内地残留。当时矿业所所长为木崎文夫。”这些记载与刘连仁自己所说的情况完全吻合,这才确认了刘连仁的身份,也才让他能够在年4月15日回到祖国。
■左上图:被袴田清治所发现的刘连仁藏身的洞口;右下图:在“华人劳务者名簿”中找到刘连仁的相关记录。
年2月14日,身在札幌的刘连仁给父亲刘志元寄回一封久违的家书,可惜他的父亲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了,没能等到儿子回家。信上是这样说的:
“父、母亲二位大人台鉴:
自分别以来,已有十好几年了,连一封信也没有给你们去,想你们一定是很挂念,我觉得十分惭愧。请二位原谅我罢!现在我在北海道的札幌市。受到在札幌市的中国同胞们的关照,一切都很平安,身体也很健康,请二位放心好了。只是现在还有点事没办妥,所以还得在这里住一个时期。将事整理好后是要回去的。请二位不要挂念,将身体保重为盼。再是不知我女人怎么样。请代给她问个好罢。
祝合家平安。
儿刘连仁敬具二月十四日”
■年3月27日,刘连仁在东京的电视传真里看到了家人的照片,左起:刘连仁的妻子赵玉兰、刘连仁的儿子刘焕新、刘连仁的五弟刘连升、刘连仁的三弟刘连福。
年4月10日,刘连仁在日本东京登上“白山丸”号客轮返回中国。上船的时候,华侨协会把刘连仁在荒野求生时用过的那些东西收拾成一个大包裹给他带上,可惜的是回国之后这些东西并没有展出过,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了。与之相比,我们还能看到小野田宽郎当年在菲律宾的热带丛林中打游击时的随身物品,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做得比较粗疏。
■正在展出的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卢邦岛热带丛林中生存30年所使用的武器和个人物品。
刘连仁在寒冷的日本北海道荒山野岭中九死一生的野外生存,实在是一段悲惨苦难的经历。希望以后这样的经历,再也不要发生在任何一个中国人身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