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是老人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候,更为离谱的是还有极个别的子女到后来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然而,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却是个例外,他的身份仅仅是个女婿,但为了伺候生病在床的岳父,女婿任劳任怨未曾有过半句怨言。
说起这个女婿,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交口称赞,很快,他的“光辉事迹”就被县太爷知道了。为了表彰他的这种孝行,县太爷特地制作了一块写着“孝感动天”的牌匾。
就在县太爷要亲自将这块牌匾颁发给他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这一切都变了!
话说早年间在平安县有一位名叫赵丰俭的郎中,相传,赵家的祖上曾经在宫里当过太医,因为不小心卷入了皇位之争被贬出宫。贬为庶民后,赵家祖上就在一个小镇上隐居了下来。
赵丰俭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便立志成为一位名医。经过几十年的积淀,赵丰俭的医术越发高明,成了平安县赫赫有名的神医。
在赵丰俭二十岁那年,他娶了一位姓王的女子为妻,王氏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小两口恩恩爱爱,真是羡煞旁人。一年后,赵丰俭的宝贝女儿赵秀蓉出生了。
在秀蓉三岁那年,赵丰俭在街上捡回了一个冻僵的小男孩,见小男孩无家可归,赵丰俭两口子一商量便把小男孩收留了下来,并给他取名叫赵有凌。
在赵丰俭两口子的精心呵护下,赵有凌长大了。赵丰俭见他聪明伶俐,便将自己的医术悉数传授给了他。在赵有凌二十岁那年,赵丰俭还将自己的独生女儿秀蓉许配给了他。
然而,婚后仅仅一年,赵秀蓉就身患重病撒手人寰,女儿死后,赵丰俭伤心过度也一病不起。
在赵丰俭病重期间,赵有凌一直守在岳父的床前精心伺候,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数九寒天,赵有凌任劳任怨未曾有过半句怨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女婿,他的岳母王氏却时时处处看他不顺眼。在赵秀蓉在世时,王氏对他的态度可以用情同母子来形容,然而,随着女儿的死,王氏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或许是女儿的死让王氏受了莫大的刺激,她逢人就说是赵有凌害死了女儿,还说赵有凌表面上是个好丈夫好女婿,其实就是一个白眼狼。
对于丈母娘的这种说辞,赵有凌并没有辩驳,而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起来:伺候生病在床的老岳父就是最好的辩解。
从赵有凌的行动中,人们得到了答案,王氏的话渐渐没有人相信了。在人们眼里,赵有凌就是一个百年难得的好女婿,而王氏则变成了恶意中伤他人不知好歹的一个恶岳母。
虽说有女婿的精心照顾,但赵丰俭最终还是在一年后驾鹤西去。他死后,赵有凌不仅为他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还以儿子的身份给赵丰俭送终。这样一来,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好名声就落在了赵有凌的身上。
赵丰俭死后,赵有凌更是把王氏当作了世间唯一的亲人来孝顺,请安问好端茶送水无一不做,但这一切并没有换来王氏的好感。
就在赵丰俭去世一年后,一条关于王氏耐不住寂寞勾搭他人的传闻悄悄地在平安县城里传了开来。很快,在众多热心人的参与下,王氏被逐出了家门。
背着“不守妇道”的名声,王氏走出了赵家。
女儿死了,丈夫也死了,孤身一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左思右想之下,王氏来到了一棵大树下,解下腰带挂在了树枝上吊自尽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氏醒了过来。睁眼一看,自己正躺在一间屋顶漏风的茅草屋里,家里除了一张桌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家具,连床都是用几块木板临时拼凑的,躺在上面还“吱吱”作响。
就在王氏要挣扎着起身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子端着一碗热水走了进来:“大娘,你醒了。赶紧躺好,你的身子骨还虚着呢?”
王氏疑惑地问道:“小伙子,我这是在哪里?”
男子笑着说道:“大娘,这里名叫乔家沟,附近没有人烟,就我一个人住在这里。大娘,我看你年纪也不大,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呢?”
听男子这样问,王氏不由得落泪了:“哎!都怪我有个好女婿呀!”随即,王氏便把自己的经历对着年轻男子哭诉了一番。
听了王氏的一番哭诉以后,男子劝道:“大娘,你我素未谋面,但我能看出来,你不像是坏人。为了这样的人你死得不值。我劝你呀还是好好地活下去吧,事情呀,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不管什么时候,好人总归是好人,坏人无论隐藏得再好也会有露出马脚的那一天。”
听了男子的话,王氏失声痛哭起来,她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样顺耳的话了,思虑了一番之后,王氏说道:“孩子,多谢你了。对了,你爹娘呢?”
男子说道:“我爹娘早死了,现在就我孤身一人靠着砍柴为生。我名叫柳大宝,大娘,反正我也没爹没娘,你以后就在这里住下吧。”听了这话,王氏再次落泪了。
就这样,王氏便在这里住了下来,日子过得虽苦,但却无忧无虑。
转眼间,王氏在大宝家已经住了将近一年了,这段日子以来,两人就以母子相称。眼看大宝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了,但因为家中贫困没人愿意嫁给他,王氏便暗暗替着急了起来。
王氏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知道仅仅靠砍柴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于是便和大宝商量了起来。
经过一番商量,母子俩搬离了这里然后在镇子上开个小饭馆,这个主意是王氏提出来的,王氏做得一手好面,尽管只是一碗家常面,但却能做得让人吃了上顿牵挂下顿。
因为没有本钱,王氏便把自己身上仅剩的一根银簪当了钱置办了些东西,不久之后,“王记面馆”便开张了。
令王氏母子没有想到的是,面馆开张的第一碗面竟然是一个邋里邋遢的老道士吃的。
这天正午时分,一个老道士来到了面馆。见有客人上门了,大宝连忙迎了出去,出门一看,老道士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和乞丐并无两样,大宝喜悦的心情不由地凉了下来。
有道是“上门就是客”,尽管心里很是失望,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招呼着老道士坐了下来:“老人家,你吃面吗?”
老道士说道:“年轻人,我三天没有吃饭了,能给我口面吃吗?不过我身上可没钱。”
听老道士这样说,大宝便说道:“不就是一碗面吗?今天是面馆开张的第一天,你也是面馆的第一个客人,就冲这,这碗面我请了。不过,吃了这碗面以后,你要是觉得好吃,可得帮忙宣传宣传。”
不久之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便端了上来,老道士看来是真的饿了,不顾烫嘴便吸溜起来,很快一碗面便见了底。见他还没有吃饱,大宝便又给他端来一碗。
两碗面下肚后,老道士拍了拍肚皮,连句道谢的话也没说便走出了面馆。
或许是面条太好吃了,此后,老道士就像是认准了这个地方,每天一到饭点就会准时出现在面馆里,吃完面就走。
因为面馆紧挨着一条大河,在河岸边做苦力的人很多,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家,对食物也就不怎么挑剔,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而面馆不仅口味好,而且价格也低,很快,就把这些苦力吸引了过去,刚开张就异常火爆。
半年之后的一天,老道士又来了,吃完面条之后,老道士并没有着急离去,而是和大宝说起了话:“大宝,老头子我虽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但也有几分能耐,实话告诉你吧,你这几天可得小心点,不然的话可能会有血光之灾。”
听了老道士的话,大宝不由得笑了:“老伯,我就是一个买面的,不偷不抢也不和人吵架,哪里来的血光之灾?你不会是吓唬我的吧?”
见大宝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老道士摇了摇头没再说话,而是走出了面馆。
看着老道士的背影,大宝笑着暗道:这老道士也是的,说什么胡话呢?
傍晚时分,因为要往三里远的地方送一份面,大宝便离开了面馆。
就在他走后不久,两个年轻男子朝着面馆走了过来。
走到面馆门口,其中一个胖一点的男子指着面馆对另外一个瘦男子说道:“赵兄,你来这里也有好几天了,天天大鱼大肉估计也吃腻了,今天我就给你换换口味。你不知道,这家面馆的面可好吃了,保管你吃了还想吃。”
瘦男子笑着说道:“是吗?那我可得尝尝了。”说话间,两人已经走进了面馆。
因为大宝不在了,王氏正在后厨忙着,胖男子便朝着后厨高声叫道:“来两碗面。”
只听王氏在后厨回道:“客官,你先坐,面马上就好。”
胖男子只顾着招呼瘦男子,他并不知道,就在听到王氏说话的那一刻,瘦男子的脸色明显地变了一下。
不久之后,王氏在后厨叫道:“客官,面好了,你过来端一下吧。”
就在胖男子起身的那一刻,瘦男子叫住了他:“刘兄,这面馆好大的规矩呀,怎么还得客人亲自端面?”
胖男子笑着说道:“这面馆呀人不多,就娘俩,娘在后厨做面,儿子就在前面招呼客人,估计是儿子出去了。你还别说,我来这面馆的次数也不少了,可从未见过这做面的大娘长什么样子呢?”
不久之后,胖男子端着两碗面条走了出来。
就在胖男子将面条放到瘦男子的面前时,瘦男子不由得愣住了。
见瘦男子一直盯着面条看却丝毫没有要下手吃的意思,胖男子连忙问道:“赵兄?怎么了?赶紧动手呀,看什么看?这面呀就得趁热吃,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听了这话,瘦男子拿起了筷子,但在别人口中如同山珍海味一般的面条他却始终提不起食欲,好不容易吃了几口还如同嚼蜡一般,吃了几口,他便停下了筷子朝着后厨不停地看了起来。
见他这般模样,胖男子连忙问道:“赵兄?怎么了?可是面条不好吃吗?”
瘦男子连忙说道:“那倒不是,刘兄,这家面馆是什么时候开的?”
胖男子道:“应该是在半年前。”
瘦男子又问:“你说开店的是一对母子俩,这母亲长得什么模样?”
胖男子连忙说道:“你这可就问住我了,自从这店开张以来,那母亲就一直待在后厨,从未在前厅出现过,估计也是个怪人吧。”
不久之后,面条吃完了,或许是不对口味,瘦男子的面几乎没有动,在一阵抱歉声中,两人相跟着走出了面馆。
走出面馆之后,瘦男子就像是丢了魂似的不住地回头往面馆里面看。
就在两人走后不久,大宝回来了,匆匆忙忙收拾了之后,娘俩便关上店门在后院睡起觉来。
就在两人睡下不久,一个黑影悄悄地溜进了院子。
在院子里仔细看了一会之后,黑影朝着东边的屋子走了过去。
屋子里,王氏正在床上发呆。
就在这时,门突然开了,那个黑影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黑影,王氏并没有显得特别害怕,反而很是平静地说道:“赵有凌,你这个丧心病狂的东西,你还没纠缠够吗?”
黑影冷笑一声说道:“娘,你还好吗?你怎么知道是我来了?”
王氏冷笑一声说道:“哼!从不久前你进面馆吃饭的那一刻起我就闻到了你的气味,你身上没有人味,只有白眼狼的味道,你说我能闻不到吗?”
赵有凌依旧是笑着说道:“娘,这有些日子不见没想到你竟有这般本事了?我听别人说,你不是已经上吊了吗?怎么还好好地活在这里?”
王氏说道:“你就放心吧,我就是死也要把你带上。赵有凌,这些年你祸害得我家还不够吗?早知道你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年我两口子就该看着你活活冻死。”
赵有凌说道:“娘,我不想和你废话,你只要把那个东西交给我就行了,只要我拿到东西,从此以后我就不再纠缠你了。”
“哼!痴心妄想。”王氏冷冰冰地说道。
赵有凌说道:“我听人说你有了个好儿子,你不想他出什么事情吧?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陷害人的本事那可是花样百出呀,要想你的这个宝贝儿子平安无事,我劝你还是将那个东西交出来吧。”
听赵有凌把目标对准了大宝,王氏不由得有些慌了,情急之下,她起身就甩给了赵有凌一个巴掌。
对于王氏的举动,赵有凌根本没有防备,脸上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这一来,他可就不干了,上前就将王氏拽倒在地。
很快屋子里的声响就把大宝惊动了,他赶紧起身来到了王氏的屋子里,见王氏正被一个男子撕扯在地,大宝连忙上前就和男子厮打在了一起。
大宝身形瘦弱,也根本没和别人打过架,没几下就被赵有凌打得头破血流。但他并没有害怕,反而要和赵有凌拼命,赵有凌见状,便赶紧撒腿跑了。
在赵有凌走后,大宝急忙问起了原因,王氏这才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赵有凌其实并不是人们心目中所想的那样是个难得的好女婿,相反,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白眼狼。
被赵丰俭收留下以后,起初,赵有凌表现得十分讨人喜欢,可就在他娶了赵秀蓉为妻以后,这一切都变了。
赵丰俭家里有个名叫翠儿的丫鬟,这个丫鬟和赵秀蓉年纪相差不大,但此人天生一副媚骨,早些年,她便暗中看上了赵有凌。
赵有凌也是个色中饿鬼,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并不敢明目张胆地与翠儿来往,只能暗地里眉来眼去。
但后来,两人的事情还是被赵秀蓉发现了。起初,赵秀蓉还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劝过赵有凌,赵有凌也着实老实了一阵子。
但半个月之后,赵有凌便又和翠儿好上了,这一来,赵秀蓉不让了,便要将他俩的丑事告诉赵丰俭。
为了保住自己这份得来不易的前程,赵有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妻子的饭里下了毒药。赵有凌精通医道,而赵丰俭对他则是非常信任,根本没想到是他搞的鬼。
妻子死后,赵丰俭病倒了。在赵丰俭病重期间,赵有凌曾经多次向赵丰俭打听一本稀世医书的下落,就是他的这个举动,赵丰俭起了疑心,但这时他已经不能言语了。
用同样的法子将赵丰俭陷害以后,赵有凌又把目标对准了王氏。
自从女儿死后,王氏也对赵有凌起了疑心,直到丈夫病重期间,她才醒悟了。于是,她便将赵有凌的劣迹揭露了出来,但赵有凌这个人能说会道,又会来事,把周围的人哄得是团团转,于是乎,王氏的话自然是没人听了。
到后来,他又捏造出了王氏与人私通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将王氏赶出家门。在此时,那本医书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了,对他而言,赵家的这份家业已经足够了。
不久前,赵有凌来到此地拜访一个朋友,那位朋友也是好意便把他带到了面馆,想让他尝尝鲜。但仅仅听到王氏的第一句话,赵有凌便听出了说话的正是王氏。
那碗面一端上来,还没吃,熟悉的味道就让赵有凌确定王氏就在这里。于是,假装回到客栈后,赵有凌又悄悄地折了回来,目的就是要从王氏手中要回那本稀世医书。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宝怒火中烧,便要去找赵有凌拼命,但王氏深知心地善良的大宝根本不是赵有凌的对手,于是便将大宝劝了下来。
第二天正午时分,老道士又来了,看到大宝鼻青脸肿的样子之后,老道士问道:“大宝,昨天我和你说你有血光之灾,你还不相信,怎么样?你现在相信了吗?”
听老道士这样说,大宝不由得多看了老道士几眼,今天的老道士怎么和往日不太一样?往日里,老道士始终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今天的他眼睛里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光芒,就像是要把人看穿似的。
大宝连忙问道:“你怎么会知道我有血光之灾?你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神仙?你快救救我娘吧?”
老道士叹了口气说道:“看在你这小子一片善心的份上,老道我就帮你一把吧,附耳过来,我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见老道士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大宝连忙将耳朵伸了过去。
没想到老道士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将他吓了个魂飞魄散。
“孩子,你娘她不是人!”
听了这话,大宝不由得僵在当地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他才战战兢兢地问道:“神仙,你不会是吓唬我吧?”
老道士并没有说话,而是拽着他来到了后厨门口。
后厨里,王氏正在那里忙活着,那张原本和蔼可亲的脸,此刻变得非常阴沉可怖,一双眼睛向上翻着一条长长的舌头也从嘴里吐了出来,显得异常狰狞。
看到这,大宝顿时吓得说不出话来。
离开后厨,老道士对他说道:“孩子,其实在你见到她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死掉了。不过,我见你心地善良,便有心成全你的这份孝心,于是就让她暂时保住了躯壳,但其实她早已经死了,这也就是她为什么不肯外出见人的原因。”
大宝问道:“神仙,那既然是这样,她会不会害我呀?”
“傻小子,你这么心地善良的一个人,就是恶鬼也不会伤害你的。”
大宝又问:“神仙,那你能不能再施法术让我娘她活过来呀?还有那个赵有凌,人们不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那样的人怎么还活在世上?”
老道士叹了口气说道:“哎,赵有凌能有今天,也都怪赵丰俭两口子。想当年赵丰俭在世时不仅仗着自己有这点本事高价卖药,还用假冒的药材去以次充好,他的这份家业有不少是靠着黑心钱赚来的。对于丈夫的所作所为,王氏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过他,但赵丰俭却不肯听,因此他家才会有这样的报应。王氏有这一劫,也算是因果报应吧。至于赵有凌这个坏小子,还是由王氏来收拾他吧。”
正说话间,那赵有凌从远处走了过来,老道士一看,连忙将大宝拽在一旁:“不要说话,你只要看就行了。”
片刻后,赵有凌就走进了面馆里,进到后厨,见王氏孤身一人,赵有凌便又开口问她说起了医书的事情。
就在王氏回头看他的一瞬间,赵有凌看到了他这辈子最为恐怖的画面:王氏双眼通红,嘴巴长得老大,嘴里吐着长长的舌头,七窍中还冒着一股浓烈如烟的黑气。
转瞬间,赵有凌就被黑气包围了起来,紧接着,他就发出了一阵痛苦的惨叫,渐渐地黑烟散去了,赵有凌变成了一只恶狼跑出了屋子。
街坊邻居见了,顿时拿起家伙朝着恶狼打了过去,没几下恶狼就被活活地打死了。
看到这一幕,大宝差点吓得尿了裤子。
很快,王氏就又恢复了原状,只见她笑着朝老道士和大宝藏身的地方说道:“别看了,都出来吧。”
老道士拽着大宝出来后,只听王氏笑着对大宝说道:“孩子,你我缘分已尽,我也该走了。”
尽管心里已经知道王氏已经变成了鬼,但在大宝心中,王氏依旧是慈母一般,只见他眼含热泪对道士说道:“神仙,求求你救救我娘吧。我从小就没爹没娘,是娘给了我温暖,你就让她待在我身边吧。”
老道士叹了口气说道:“罢罢罢,看在你一片孝心的分上,我就成全了你吧。我仔细算了一下,这些天来,我一共吃了将近四百碗面,就按十碗面一年,我再给她四十年寿命吧。你看这样行不行?”
听了这话,大宝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对老道士磕头称谢起来。
老道士笑着说道:“事情办完了,我也该走了,临走前我还有件事情要告诉你娘俩。其实,你们本来就是母子!”
老道士的这番话把王氏和大宝都说愣住了,只听老道士继续说道:“王氏,你还记不记得你曾经生过一个男孩,在孩子三岁时下落不明?”
王氏点了点头,老道士接着说道:“其实,这都是赵有凌搞的鬼,小小年纪的他见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怕他在家中的地位不保,于是就把那个孩子带到了野外玩耍,然后便一个人跑回了家,谎称孩子走丢了。好在孩子命不该绝,被好心人救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大宝。”
听了这话,母子俩顿时抱作一团痛哭了起来。哭诉了一番之后,那老道士早已消失不见了。
事情过后,王氏母子便在这里生活了下来,一年后,大宝娶了个妻子,夫妻俩共同侍奉王氏,王氏晚年儿孙绕膝,享不尽天伦之乐。四十年后,她无疾而终。
而那本医书则被王氏连同赵家的家产则被王氏全部捐给了官府,不义之财,不要也罢!
(故事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