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市场 >> 正文 >> 正文

今天,致敬最美的她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5/7

草长莺飞,春山可望铿锵玫瑰,美丽绽放今天女性朋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第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国第99个妇女节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玉溪日报全媒体推出特别策划选取玉溪的女铜匠、女法医女电工、女骑手等从事着被默认为男性专属的“他”职业的女性代表以图文的形式讲述她们与众不同的故事为每一个奔跑在奋斗路上的她点赞、加油同时也从她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3.8

李琦:抽丝剥茧为逝者发声

对待工作,李琦总是一丝不苟。

上午9点,在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刑侦大队,90后女法医李琦来到实验室,娴熟地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拿出现场检材开始检验。作为法医,她的工作地点随时可能变换,所需勘查的现场可能在街巷民房、冷冰冰的解剖室,也可能在山野之间。

今年27岁的李琦是个澄江姑娘,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从警3年多,李琦见证过各类的非正常死亡,虽不曾亲手抓捕犯罪分子,却为破案提供了关键线索。“我的岗位很平凡,之前一直在派出所做内勤,年才调到红塔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从事法医工作。”李琦谦虚地说。

面对各类案发现场甚至高腐尸体,心里会有恐惧吗?李琦坦言,害怕是人的天性,但恐惧和紧张在探寻真相面前从来都不堪一击,因为在勘查时,大家都把专注力放在查找线索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害怕。

李琦记得,她刚从事法医工作不久,在同一天接到了3起出警电话。“第一起案件死者是上吊身亡,我们赶到现场时天色已晚。这边案件刚处理完,又得火速赶往下一个事发现场。等到工作结束,已是深夜。”李琦说,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她深刻认识到肩上的职责,作为一名法医,就是要用知识与技术接受抽丝剥茧的挑战。年,李琦参与了一起尸检工作,看着受害者年纪轻轻就遇害,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找出有用的线索——唯有让犯罪分子伏法,才能让逝者安息。最终,在李琦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案件成功告破。

参加工作以来,李琦立足法医专业技术,参与勘查各类案件余起,出具伤情鉴定余份,在一起起案件侦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就是法医的职责所在。”李琦说。

3.8

刘思:在大街小巷快乐穿梭

刘思享受着很辛苦但很自由的外卖骑手工作。

随着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在城市大街小巷穿梭的外卖骑手俨然成了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在玉溪美团外卖(红塔站点),记者见到了90后外卖女骑手刘思,在别人眼中很辛苦的行业,对她来说却有不同的乐趣。

“穿梭在玉溪大街小巷,见证各种街头趣事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今年26岁的刘思家住红塔区李棋街道,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她来说,在这个“外卖小哥”占大多数的行业里,女性骑手显得格外稀罕,也要承担更多的苦累。“比如说,有时候客人点了24瓶一件的矿泉水,我也得扛着爬上七楼……外卖骑手虽然很苦,但相较其他行业来说比较自由,站点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调配班次,让我们能在工作赚钱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家庭。比如孩子在幼儿园要放学了,站点可以调班,让我能去接孩子,兼顾工作和家庭。通过跑单,我一个月也能有多元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刘思说。

“今年‘三八’节,站点有很多关怀措施,比如邀请女骑手聚餐,给女骑手放假半天,还会给我们送花。美团平台也会在这天给我们发放暖心大礼包。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家庭奋斗。”刘思一边说着一边骑上电动车,愉悦地投入到下一单工作中。

3.8

丁杨:自信的女调酒师最美

丁杨在认真调制鸡尾酒。

晚上7点半,丁杨到达自己经营的弥生酒吧,打扫干净后开门迎客。

在学调酒前,丁杨经营着一家旅行社。年,丁杨和好朋友一起开始学习调酒,还考取了调酒师资格证。受疫情影响,旅行社收益下跌,年夏,丁杨和好友商量之后接手了弥生酒吧,正式踏入调酒师行业。

从学习到入行,丁杨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学习调酒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论知识太多,特别考验记忆力。开始调酒时,最困难的反而是质疑自己的能力。虽然练习过几百次,但将一杯酒递给客人时,还是会对温度、口味等产生一些怀疑,而且从事调酒师职业的男性占比更高,女性调酒师不可避免地会被质疑调酒能力。”在一次次自我和他人的质疑中,丁杨反复练习,不断试错,调酒能力越来越熟练,得到了客人的称赞和肯定。

丁杨说,女性要慎重入行,因为能接受调酒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年轻人。而且,入行很简单,但想要做到极致就很难。“调酒师的能力有多强,取决于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听觉和嗅觉这两大感官的能力是天生的。”丁杨认为,作为一名经过上百次调酒练习通过考试的女调酒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不轻易质疑,用作品说话。“不能让顾客看到你是女生而想要尝试调酒,而是要用专业的调酒让别人惊讶于你是女生,打破刻板印象用的一定是实力。”丁杨说,成为调酒师之后,自己也变得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试错。

3.8

胡春凤:千锤百炼铸铜器

胡春凤打铜已有20多年的时间。

通海县杨广镇大新村委会蔡家山村,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打铜为生,制作的铜制炊锅、乐器等手工艺品一直颇受欢迎。在这个“铜匠村”里,不乏女铜匠的身影,胡春凤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胡春凤家,她正在劈柴、生火,为打铜做准备。胡春凤今年52岁,年开始学习打铜。“我丈夫蔡从田祖上都是打铜人,受他的影响,我慢慢了解打铜知识,对铜器产生兴趣,开始学习打铜。”胡春凤说,刚开始,她并不能直接制作成品,需要一点点了解步骤、修炼技艺。“要先学习烧炭,再慢慢学习锤击手法。两三年后,我才把制作铜器的各种手艺学完一遍,自己也成功打出第一个成品。”胡春凤笑着说。

每天早上7点,胡春凤夫妻俩就开始烧炭,经常要到晚上9点、10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遇到订单多的时候,会一直忙到深夜。从炖罐、炊锅、米线锅等铜炊具,到酒杯、香炉等生活用品,现在胡春凤和丈夫做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玉溪,产品还远销四川、北京、香港等地,走向了全国。

在胡春凤眼中,用千锤百炼来形容打铜再合适不过。“打铜是一件非常繁琐和辛苦的事情,刚开始觉得很累,但慢慢就习惯了。每当制成一件成品,就会很有成就感,想打出更多更好的东西。”胡春凤说,她的丈夫是第五代打铜人,儿子现在也学会了打铜。正是有了先辈们的执着与坚守,打铜技艺才得以传承。“希望这种坚持不懈、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能继续保持,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胡春凤说。

3.8

张艳娇:快乐的海豚“老师”

张艳娇陪海豚玩耍。

今年21岁的张艳娇,是澄江欢乐大世界海豚之家的一名海豚驯养师。

张艳娇说,她比较喜欢小动物,对海豚也好奇,一开始接触时又爱又怕,但久了就发现它们非常可爱:“海豚是非常温顺的动物,教它们吐水,陪它们玩耍,我就像一名幼儿园老师。”

“跟海豚相处非常轻松愉悦,你只要对它好,它就会亲近你。我照顾的那只叫小旋风,因为它转圈比较厉害,就取了这个名字。它非常调皮,有时候见我陪其他海豚玩,就会跟它们打斗来争宠。看到我在岸上,它就会游过来,把头靠在我手上。它还会对着人拍水、吐水,或是对着我欢快地叫。它还能感知到你的心情,你严肃地看着它,它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会过来哄你,而当你开心的时候,它就会主动过来与你嬉戏打闹。”张艳娇笑着说。

工作时间,张艳娇每天早上八点半来到公司,做好卫生清洁,投喂第一餐,检查体温、呼吸,进行一些医疗动作的训练。休息一会儿,又开始准备第二餐,之后进行尾拍水、前空翻、抱球等动作训练。下午两点,她又要清洁池底,陪海豚玩耍,三点左右开始新的训练、表演,直到下班。

4年多的朝夕相伴,张艳娇与海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我爱它们,也跟它们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分开久了会很想念,就算休息日也要专门跑回去看看它们。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照顾好它们,也希望每一名游客都像我一样爱它们,能够开心地与它们玩耍。”张艳娇觉得,每天的工作虽然都在重复但很充实,也很治愈,她很快乐。

3.8

许艳斌:俯身大地为农民

俯身大地,许艳斌是良田的“保护神”和农民的“知心人”。

春暖花开,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初发时节。每到这时,通海县秀山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许艳斌就忙得不可开交——查看种子的生长情况和水肥是否供给到位,指导农户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今年50岁的许艳斌参加工作26年来,不仅负责基层农技推广、科普惠民兴村、全民科学素质道德提升等工作,还承担着农机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工作的重任。她心系农民,一有空就不断研究各种业务技术,组建了通海县清禾卫士植物保护协会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起“清禾植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