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六。尽管眼下已是初春时节,但北方的室外,仍旧寒风凛冽。一个孩子穿着秋衣正在写作业。尽管室外很冷,但这个孩子头上已经渗出汗水,因为他所处的是一个草莓温室大棚,旁边还有用来给草莓称重的电子秤。
孩子的母亲姓梁,来自河南驻马店农村。年,小梁跟随丈夫、带着3个孩子,来到河北沧州小王庄镇西花园村,承包下4个温室大棚种植草莓。自那开始,全家5口人住在农村的这个荒郊野外的温室大棚中至今。小梁说,“今年春节,都没有回河南农村老家,新年是在这个温室大棚中度过的。”
小梁的丈夫杨东海,今年40岁。自14岁初中毕业开始,杨东海就跟随父亲外出闯荡打工,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年至年,杨东海一直在广州的一家养猪场打工,负责收集饭店里的剩饭作为猪食,因此被剩饭中的牙签或玻璃瓶子划破手是常有的事。最让杨东海不能接受的是,由于手脚经常接触饭店的剩饭,剩饭中的盐、碱把他的手脚腐蚀,直至手脚都患上甲沟炎。“手指甲都拔过好几次,脚疼的走不了路。”因此,杨东海决定放弃这一行。
后来,杨东海跟着别人学种草莓,搞果蔬大棚。年,杨东海以每个元的价格,承包西花园村一农民的4个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去年4个大棚都没挣钱。杨东海说:“就连今年的草莓苗钱都是借亲戚朋友的。”
由于没挣到钱,今年春节,杨东海一家没回河南农村老家过年,全家的新年就是在这荒郊野外的温室大棚中度过的。杨东海夫妇的3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两个读小学,3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错。“老大是全班第五名,老二是全班第三名……”杨东海说,“平时几个孩子就在这温室大棚中写作业,因为温室大棚中比我们住的地方要暖和很多。”
杨东海一家的住所,就是温室大棚后的这栋小房子。其实,这栋房子最早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存放农具以及看护温室大棚的一个临时处所,而现在成为这一家人的避风港。但由于年久失修,四壁透风,屋内甚至比屋外还要冷。
而且,屋内不但冷,还黑咕隆咚。尽管有暖气装置,但为节省,暖气没有生,全家人的取暖装备就是厚厚的棉被和热水袋。对此,杨东海的妻子小梁却很知足:“这比我们在其他地方承包大棚好很多,原先在河南那边承包大棚,都是石棉瓦的房子。”
然而屋内几个孩子的奖状贴满整面墙。小梁说,虽说今年的草莓销售不怎么好,但也要坚持,因为带着孩子到处走,实在是太受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