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道“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坟旁长一物,后代子孙富”,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阳宅是我们人住的地方,而坟墓是逝者住的地方,筑土为坟,穴地为墓,根据《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古者墓而不坟”,说的就是古人死后一开始只埋葬在平地里,不用土堆起来作坟茔。“墓”表示平地而葬,“坟”表示垒土而葬。
古人对房屋和坟墓都非常重视,建造的时间、建造的方位以及周边的一草一木都很有讲究,因此就形成很多关于房屋和坟墓的老话。
一、穷不改门,富不迁坟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人穷的时候不要老想着改门,而家庭富裕的时候不要想着迁坟。那么有没有道理呢?
门是房子的的门面,同时提到门人们就会想到财神,很多人在贴财神爷时都喜欢把它贴在入户的门面上,以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财进宝。因此有的人认为自己贫穷与“门”有关,就会想着改门,但是老祖宗说了“穷不改门”。
一个人是否富裕与门无关,本来就已经很穷了,还想着花费金钱和时间去改门,这样只会让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要想改变命运,那么我们不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如果你懒惰、怕苦怕累、没有上进心,那注定碌碌无为。穷很可怕,但是最可怕的是你没有上进心。
迁坟是非常有讲究的,老人说“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说的就是“能不迁坟就别迁坟”。人都想图个清净,人死了也一样,在没必要迁坟的情况下去迁坟那是对逝者的不敬。还有一些人想着通过迁坟来改变运势,这种光想着自身利益而去迁坟,更是不可取的;还有的人想着现在生活好了,就想着去重新迁坟建造坟墓,以表示对逝者尽孝,但是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孝敬老人是生平对他们好,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那么什么情况下要迁坟呢?我认为只有遇到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时才应该去迁坟,就比如遇到滑坡、泥石流、修路等会对坟墓造成损害时,才应该去迁坟。我的观点是,能不折腾尽量别折腾,孝敬老人我们不能“愚孝”。
二、坟旁长一物,后代子孙富
在古代坟墓一般都会修建在野外,而时间久了,坟墓周围可能会长出树木、可能会长出奇花异草、可能会有动物定居,这是地球自我修复的现象,坟墓会慢慢消失,因此人们会定期的去扫墓,扫墓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对先人进行缅怀,而是防止杂草杂树淹没坟墓,这两者都是孝道的表现。
那么“坟旁长一物”,这一物是什么?
既然是自然长出来的,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是树木,树木意味着“生机勃勃”,象征着家族兴旺发达,因此很多人认为坟边自然长出一棵树是吉利的象征。
但是我们细细想就会发觉不对,我想说的是坟边长草长树太正常不过了,反而坟边不长植物才是不正常的。坟边长出的树木可以通过树根而萌发,也可以通过风或者鸟类所传播的种子萌发,
这里的“一物”其实并不指具体的东西,它表示寓意好的树木,也表示名贵的花草。就比如坟边长了榆树,那么就寓意财源滚滚,这是由于榆树的果看上去像铜钱,因此坟旁长榆树古人认为是好兆头。
其次,如果坟旁长了人参或者灵芝那么也寓意非常好,人参和灵芝是神话故事里的仙草,它们都是名贵的药材,古代普通百姓很难食用到,而且它的生长也不会破坏坟墓,因此坟边长人参或者灵芝意味着“财富”,是非常吉利的。人参和林芝也是比较长寿的东西,有个词语叫“千年人参”,因此坟旁长人参或者灵芝也象征着子孙长寿、有福气。
但是后半句“子孙后代富”明显就太夸张了,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坟旁长一物,后代子孙富”,这是人们的慰藉心理,人们对好的事物总会联想到美好的寓意,这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要想让生活变好,我们不要老想着“天上会掉馅饼”,富裕的生活只有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同时要想富裕,还需要有个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坟旁长一物,子孙后代富”,这句老话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有2点原因:一是古人的认知有限,而强行把坟墓与后代联系起来;二是古代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从而对美好生活产生强烈的期盼。
你认为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