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由中美两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显示,规模较小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存在极大的灭绝风险。在未来年,15个大熊猫种群灭绝的几率超过90%,另外有3个种群灭绝几率大于50%,8个种群的灭绝几率大于15%。这25个小规模种群大熊猫个体总数头(每个种群个体数量少于33),占野外大熊猫个体总数的14%。研究人员指出,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保护小规模的大熊猫野外种群。他们的结果发表在《NatureEcologyEvolution》上。
近年来,由于保护力度的加强,野外大熊猫数量有所提升,栖息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级别由“濒危”调整为“易危”,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熊猫野外种群的恢复。
然而,受到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大熊猫野外栖息地正进一步碎片化,野外种群变得更加孤立。目前,野外大熊猫有33个独立的种群,但其中25个,其个体数量不足33头。这些小规模的野外种群因为近亲繁殖等原因,灭绝风险极高。
而且,气候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的碎片化,以及种群的分化和孤立。研究指出,在RCP8.5气候变化场景(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上升3.7℃)下,现有的33个大熊猫野外种群将继续分化成56个,其中41个种群在百年内灭绝的几率超过50%。有35个种群的百年内灭绝几率更是超过90%。
由于大熊猫的自身特性,他们的野外种群极易变得孤立而缺乏交流。阻挡大熊猫种群间相互交流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山脉、河流、公路等都可能妨碍大熊猫的种群间交流。为了更合理地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熊猫国家公园由此成立。但新的研究显示,这些措施远不足以保护所有小规模的大熊猫野外种群,特别是那些处在边缘地区的种群。因此,研究人员呼吁,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策略保护这些动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