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资源 >> 正文 >> 正文

民族文化屏山县清平彝族乡宜宾市唯一的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10/7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屏山县清平彝族乡

宜宾市唯一的花苗聚居区

温涛

说到宜宾市的苗族聚居区,人们往往会想到筠连、珙县、兴文3个县,最多再想到高县文江镇棕树村、叙州区凤仪乡民族村是苗族聚居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宜宾市屏山县西端的清平彝族乡民族村,还有一个苗族聚居区。而且特别的是,这里居住的苗族是花苗支系,而宜宾市其他地方居住的是白苗支系。所以,屏山县清平彝族乡是宜宾市唯一的花苗聚居区。

一、族源与迁徙

苗族传说中的祖先是居住在中原的九黎部落,其首领名叫蚩尤。在五千年前,九黎部落在与炎黄联盟的战争中战败,遂离开中原南迁。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随着秦统一中国,苗族先民西迁进入今贵州,并以贵州为大本营向周边迁徙。

苗族在迁徙过程中,其语言、服饰、习俗、文化等逐渐产生了差异,形成了许多支系,有的学者把苗族分为白苗、花苗、青苗、红苗、黑苗等多种支系。在宜宾市的筠连、珙县、兴文3个县和高县文江镇棕树村、叙州区凤仪乡民族村的苗族,为白苗(另有几户散居的花苗),自称为“蒙”;而在屏山县清平彝族乡的苗族,是花苗,自称为“阿卯”。

清末至民国,苛捐杂税兵款繁重,导致苗族不断迁徙于崇山峻岭中,被称为“游耕”民族。民国28年(),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乐山)所辖的雷马屏地区(今即雷波、马边、屏山三县,现分属于凉山、乐山、宜宾)开始垦殖活动,招募农民入垦,承诺在垦区不派款、不派捐、不抓壮丁,入垦时还分发粮食、种子、农具,并允许砍树木搭建简易住房。入垦第一年免交粮食,第二年起每年只需交产出粮食的十分之一。垦民平时务农,一旦有事即为兵。

雷马屏地区的垦殖活动,对当时处在“游耕”的一部分贫困苗族产生了吸引力。民国29年(),贵州省威宁县、云南省彝良县的一些苗族辗转迁到屏山县今清平彝族乡民族村一带,随后的民国34—35年(—),一些苗族家庭又从贵州威宁县、云南大关县和彝良县等地陆续迁来20余户。迁来的苗族有的参加了垦社,也有的找当地的彝族作保,租得一片土地自己开荒。于是,在彝族、汉族杂居的今屏山县清平彝族乡一带,形成了苗族聚居点。

由于迁到屏山清平的苗族都属于花苗支系,因此就形成了今宜宾市唯一的花苗聚居区。年,清平有苗族人;年,清平有苗族人;年,清平有苗族人;年,清平有苗族97人;年,清平有苗族人。清平苗族人口发展不快,主要有迁居城市、外出打工等原因。

清平苗族的聚居地在民族村2组,除在清平以外,在屏山新县城也有少数苗族定居。

二、姓氏与家庭

苗族姓氏分苗姓和汉姓。花苗中的苗姓有“卯娄”“卯蚩”“卯嚷”“卯简”“卯展”“卯鲁”“卯荡”“卯日”8个姓。清朝初年对贵州威宁县等地实行“改土归流”,苗姓改用汉姓,一个苗姓含几个汉姓。“卯娄”含张、安二姓;“卯蚩”含杨、刘二姓;“卯嚷”含马、苏、龙三姓;“卯简”含李、罗二姓;“卯展”含朱、潘、赵三姓;“卯鲁”含吴、陶二姓;“卯荡”含汪、王二姓;“卯日”为韩姓。

在清平彝族乡,苗族有王、张、陶、汪四个姓氏。清平苗族均已采用汉姓,苗姓已很少人提及。

苗语称家庭为“干义”,以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及老人组成。丈夫承担全家生产重任,应付各种事务。妻子参加生产劳动、料理家务、承担全家衣着、照看老人,饲养家畜,应酬宾客事务。子女必须参加家庭劳动;成家立业后,有供养父母和家庭中残疾人员的义务。父母年高、丧失劳动力时,随其意愿可与某子女共同生活;无子女者,由侄子或侄女供养,故苗族从古至今没有乞丐。

三、语言和文字

全国的苗语分为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为东部方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方言下又分有次方言。其中,屏山清平苗族的方言属苗语西部方言区中的滇东北次方言,而宜宾市其他地区的苗族属西部方言区中的川黔滇次方言,二种次方言中有60%的同音词。清平苗语与其迁出地——贵州威宁等地的苗族一样,以单音节为词素单位,音节为词根。苗语分古语和现代语,古语多用排比、比喻和对应进行表述,保持传统语言特色。

苗族文字分为“老苗文”和“新苗文”。“老苗文”是屏山清平苗族的迁出地贵州威宁在20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和李司提反(汉)、张约翰(苗)、杨雅各(苗)等创制的。20世纪40年代时,被迁入屏山清平的苗族带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国家为苗族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分为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黔东苗文和湘西苗文数种。

由于清平苗族人口较少,苗语只在内部使用本民旅语言,与别族交往则用汉语。由于彼此间接触时间长,绝大多数苗族人都通晓汉语,商贸来往,社会交往,语言交流无问题。清平苗族的语言生态保持较好,多数苗族能说苗语。又因汉语比较普遍,根据实际,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汉字。至于本民族文字,只有极少数人使用。

四、服饰与头饰

屏山苗族的服饰与贵州威宁等地花苗的服饰一样,极具民族特色。其上衣为无领无扣对襟衣,分礼服(花衣)和便衣两类。花衣由披肩、吊块、袖子、内衬、肩带、系腰6个部分组成。颜色以红、白、青为主。花衣的主要部分披肩用白麻线、背、红羊毛线按对顶角和坐标原理针线挑织而成。图案有虎背花、孔雀花、蕨草花3种。男女礼服披肩花纹均同。便衣为白色无领无扣对襟衣,袖为青色,袖口小,配腰带,是平时便服。女性穿的裙分为6类,即漂白布花裙、麻布花裙、麻布花格裙、麻布靛染花格裙、麻布靛染裙、白麻布裙。以漂白布花裙为精致,由裙基、裙身、裙脚3部分组成。

屏山苗族的头饰分男饰和女饰。男饰又分为军饰和民饰,军饰头戴冠,顶插长雄尾;民饰老的剃光头,包白帕,青壮年留长辫发或于后脑挽尖发髯,额前剪为弧形。女饰也分古饰、新饰,古饰是在头发里加青羊毛线,挽尖发髻,年轻妇女在喜庆时节加戴冠和耳镯,少女发里加青羊毛线,挽尖发髻。额前为弧形,戴耳镯;女新饰为妇女在发里加青羊毛线,头顶挽圆平发髻或尖发髻,少女、青年妇女用圆发器在耳朵上方挽髯,其状有圆的、尖的、椭圆的,以缠花线和插梳子作装饰。

屏山苗族以往还有打绑腿的习俗,现已消失。随着时代发展,清平苗族在平时多着便服,只有盛大节日和家族聚会时,才穿上本民族的服饰。

五、居住与饮食

屏山苗族的建房宅基取向阳,在择定地点掘一小洞,置入三颗粮呈三角形,盖上石板,次日查看,以粮食仍在、有发芽迹象为佳。破土施工择冬、春季雨水少的月初,时辰用本人属相及牛、虎、兔、龙、马中之一日均可。房屋结构早期为横木垒房,盖松叶,中期为竖木“千脚房”,盖毛草,后期为土木结构,盖草或松叶,少封尖,少留窗或窗口小。房内隔间,人畜各居,门留侧面。家具、床铺摆设简陋。

新中国成立后,屏山苗族聚居区渐兴砖木结构,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清平苗族的住房已全部新建,与汉族、彝族的差别除装饰风格外,建造质量上已无差别。

屏山苗族饭菜热吃为主,少用凉拌。在野外带生粮和熟食品,故以烧吃和冷吃为多。外出吃以带干粮,如粑粑、炒面,故以干吃和凉水拌吃为主。饮料除白酒外,还喜饮用新鲜菜汤、甜酒、炒面、凉水,少饮茶。调味以淡、酸、辣为主,少用甜食。以往苗族饮食因受经济条件和地域制约,故重量胜于重质。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条件改善,饮食由过去的汤菜合一、酒不上桌,逐渐改为饮食多样、汤菜分开、酒上桌。

六、婚姻与丧葬

苗族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包办极少。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有央媒“求婚”和直接“带婚”两种方式。求婚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带婚选喜庆和节日。

苗家的媒人通常为男性。提亲时,要带上两个人——即未来的新郎和一名陪伴,一般叫作“陪郎宫”。方式很简单,只须带上1—20个熟鸡蛋(由陪郎官携带),进屋由媒人交给女方父母:要是女方同意,就接收鸡蛋,否则不接。同时,男女双方也得见面,互相认识,并当面表态。假如女方害羞,也可托要好的女友代为表示。若双方满意,以后即可择期完婚。

婚期选定后,男方得带上一对鸡、20个以上熟鸡蛋、一小袋炒面以及酒和糖果之类,去到女家通知。结婚之日,男方将送给女方的哥哥姐姐们每家一对鸡、一小袋炒面和10个以上熟鸡蛋,对其他亲朋好友们也送一对鸡;对女方父家也备一对鸡,加上半边猪肉的前半部分(不含猪头)、60斤左右的糍粑和熟鸡蛋个以上,炒面50斤左右,再由媒人、新郎和陪郎官等随带去女家迎娶。接亲人数必须是单数。新娘的送来人通常是3—9人不等,但必须是单数,也必须是未婚女性。接亲、送亲人数是单数,但接完亲后接亲方多了新娘子,送亲方少了新娘子,一增一减都变成了双数。新娘和送亲人穿着一样,到了男家,一般走在第二位的是新娘。婚后一个月,新娘才能回门。

屏山苗族实行棺木土葬,死者衣穿为单数,系腰不打结,用白布包裹,严禁金属、皮毛、化学物品入棺。灵柩置于正堂屋上方或中间,头里脚外。抬丧途中换肩棺勿着地,掘井时先主后客。葬前揭开棺盖让逝者最后观看世间。上土前,抓碎泥散入井里,将生魂吓出。葬好返家时,不能沿送葬原路,要绕道而回。至家门口,先洗手,由在家的一长者拈火入水驱邪后方能进屋。葬后坟垮或子孙不宁,均要重新垒坟。

七、春节与端午

屏山苗族的纪年、记日与汉族相同,即公历和农历并用,记事多于公历,耕作多用农历。清平苗族一年有两大节日——春节和端午节。时间与汉族相同,在庆祝方式上也无多大差异。

屏山苗族在吃团年饭时不能吃蔬菜,也不能用汤泡饭。据说是吃了菜,来年地里草就长得多,难以除尽。不用汤泡饭,是为了避免下年发生水灾。除此,在吃团年饭前,必须“封磨”——在磨心里满填玉米,加上当晚要吃的菜肴各一点。磨“封”以后,要到正月初三日才能开用。这是因为人们认为石磨“辛苦”了一年,该让它休息两天,并表示谢意。在除夕日到初一这段时间,人们除必须做的事如烧饭、喂牲口外,其他工作都不用做,尽情欢乐玩耍。一切农具(包括菜刀),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二都不能使用,目的仍是让它们“歇一歇”。

屏山苗族中害怕蛇的人要在初一天最早起床,将房前屋后的垃圾收拾烧掉,当天更不能看见秤杆。能做到这些,就可一年内都不会遇到蛇。妇女们则在初一日早晨将头天剩下的饭上满一甑,蒸时看哪方先冒汽,即可判断本年度的麦子熟在哪方。还有就是早上如果先听到乌鸦叫,则今年仔猪价钱好。另外,苗家人在春节期间喜欢走亲串户、休闲娱乐。

屏山苗族在端午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赶花场”。赶场当天,青年男女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到清平场、冒水场和雷波的柑子场等去赶场。清平苗族还保留着传统的芦笙舞,每首芦笙曲都有统一的舞蹈动作,每到节日聚在一起,芦笙手们和跳舞者合奏合舞,形成一个快乐的场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温涛

供稿:屏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