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贞这个人物的形象和人设是通过评书、戏剧、影视剧等为大众所熟知。他武功盖世,豪侠仗义的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影视剧,为了塑造他的形象,甚至将他生活的年代由晚清搬至到了民国。历史上确有马永贞其人,只不过他生活的年代是晚清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初年,并非民国时期。
在《邱县志》、上海《黄浦区志》、《上海民族志》等地方史志中,记载了关于马永贞的诸多事迹,我们根据这些方志记载可以对马永贞的短暂人生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马永贞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山东临清邱县的陈村(今河北邯郸邱县陈二村)。俗话说“十马九回”,陈村确实是回族的聚居地。据《邱县陈村回族马氏族谱》记载,马氏的先祖马敏忠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年)先是从山西省潞安府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藕泽村,迁至京师广平府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寺头村,到了明弘治四年(公元年),马敏忠的六世孙马堂又迁徙到了邱县陈村定居,马永贞是马敏忠的第十五世孙。
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的回民自古就有习武强身的风气,在回民中广为流传的有查拳、八极拳、华拳、腿拳、炮拳、洪拳和弹腿,济南地区的回民中还流行八大架,包括六角式、二十四式、老架拳、鹰架拳、串拳、行拳、短打和,埋伏拳,而鲁北地区的回民中则比较流行八极拳。在这些武术拳种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和十趟弹腿为回民所独有。在武术器械上,山东的回民比较喜欢使用鞭子杆、梢子棍、峨眉刺、鱼刺拐、五虎群羊棍、查刀、查枪、查和龙爪钩等。
正是在这种武术氛围下,邱县陈村的回民世代练习回民所独有的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和十趟弹腿等武术。马永贞自幼在村中习武,主要练习查拳、弹腿,年轻时就以武艺高强闻名四方。每每遇到不平之事,马永贞都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
至今,在马永贞的家乡还流传着一段关于他为民除害的故事。有天晚上,马永贞正在野外的河边练功,此时两个身背麻袋的男子鬼鬼祟祟的走来,形迹十分可疑。联想到最近村里总是失窃,马永贞顿时心里明白了大半。于是他站在路当中,等二人靠近时,突然给他们每人一脚,两人应声倒地。
马永贞打开二人所背的布袋,里面全是金器银盏等值钱的东西。之后马永贞将两个人连同布袋轻轻拎起,一路飞奔到县衙,将二人连同赃物扔在县衙门口,敲了敲县衙值班房的门便闪身离去。县衙值班房的衙役听到敲门声后急忙打开门一看,见外面躺着两个人便立即上报。
那二人醒来之后,发现竟身处县衙,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遇上了神仙。经过一番审讯,二人果然是近来频频在陈村一带作案的盗贼。这件事一经传开,陈村一带从此再无盗贼出没,一方百姓得以安宁。
马家世代在邱县陈村以务农为生,农忙时节,马永贞在家务农,农闲时就外出做生意。自清咸丰元年(公元年)上海出现跑马厅后,贩马的生意就格外好做。清咸丰末年,马永贞跟随同乡马兴同父子来到上海,三人在跑马厅找了一份厅喂马的差事。但马永贞不愿意当马夫,于是离开跑马厅以卖艺为生。
而马兴同父子在跑马厅工作一段时间后,眼见贩马的生意不错,于是开始为洋人贩马。有了一定实力之后,便脱离了洋人,自己做起了贩马生意。在这期间,或许是因为卖艺生存不易,马永贞跟随马兴同父子多次前往蒙古、热河、察哈尔一带贩马,习得了一身相马、驯马和骑马的本领。
清咸丰十一年,上海跑马厅按例举办秋季赛马会。当时的赛马场上鲜有中国人参赛,洋人一枝独秀。不知道马永贞处于什么目的,这年秋季的赛马会他报名参加了。他所要挑战的对手是连任两届赛马冠军的英国人史蒂夫。
马永贞在马术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只见他倒骑在奔跑如飞的马背上作出“大鹏展翅”、“鹞子翻身”、单腿于马镫之上等惊险且优美的高难度动作。同时,他还能骑在飞驰的马背上,手持钢刀砍斩空中掷来的银元。马永贞的精彩表演在跑马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终战胜了两届赛马官军史蒂夫,为国人争了光。
在当时上海的回民圈中,不乏武术界的知名人士,马永贞以精谙查拳,擅长弹腿功而著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之后,马永贞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便开始在上海开设武馆以授徒。他有一身的好武艺,但因为太年轻,不通世故,所以有点狂妄。他在河南周口、江苏扬州一带多次比武打擂显绝技,并在擂台上挂出“拳打南北二京,脚踢五湖四海”的对联,口气非常之大。
清光绪元年,马永贞已经在上海小有名气。当时上海出现了一个外号“无敌”的西洋大力士,此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经常无端羞辱中国人。马永贞知道后,决定长长华人的志气,灭灭洋人的威风,便和这个西洋人以打擂比武的形式进行较量。
在擂台之上,首先比试的是手力,二人都将面前叠加的石板徒手劈断,第一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回合又比试腿力,只见二人面前各树立着12根木桩,马永贞和西洋人先后将所有木桩踢断,第二局又打了个平手;第三回合,双方开始比试拳术。起初,马永贞采取闪、展、腾、挪的武术技法与西洋人周旋;接着马永贞又使出进步、连环步的套路,并用两只手向西洋人脸前一晃,然后转身就走,故意露了个破绽,西洋人大喜,向前猛攻,马永贞趁机回身以玉环步、鸳鸯腿还击他,西洋人吃不住劲,跌至数步之外。好半天才缓缓站起,踉跄着离开了擂台。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第二天,这位西洋大力士因内伤太重而去世。此事让国人无不觉得扬眉吐气,纷纷称赞马永贞为豪侠。马永贞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找他拜师学艺的络绎不绝,就连松江府都聘请其担任正营武备教官。
有了官府的这层关系,加上同乡马兴同的父亲已经做到了上海跑马厅负责马群事务的总管,马永贞凭借这些关系和自己一身的武艺,开始控制上海贩马生意的渠道。凡是来上海的马贩子要想生意顺利,就必须走他的路子,按照他的规矩行事,向他交保护费。胆敢不从者,必定会受到惩罚。马贩子对此深表不满,但慑于马永贞的高强的武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清光绪五年四月的一天,河北宣化府的马贩子顾忠溪和徒弟马连等人带着一批蒙古马来上海贩卖。初来乍到,因不懂上海贩马市场的规则,并未前去拜会马永贞。这引起了马永贞的不满,于是他以买马为由,用20两银子的价格牵走了顾忠溪的一匹上好蒙古马,但并未支付买马的银子。
事后,顾忠溪差人向马永贞讨要买马的银子,却被马永贞手下的伙计以不懂上海马市规矩为由一顿奚落,双方言语互斥、争执不休。于是,双方就此结下了梁子。回想此事,顾忠溪心中愤意难平,一心想对马永贞进行报复。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公元年4月13日),马贩子顾忠溪约马永贞前往大马路(今南京路)“一洞天”茶楼(原址在今南京东路金华路)吃茶和解。表面上看顾忠溪想以喝茶赔罪为由解决这次事端,实际上他已经暗中安排十几个壮汉,埋伏在“一洞天”茶楼,要对马永贞进行一番教训。
当天,马永贞应约赶到“一洞天”茶楼,刚一落座就有一包石灰迎面飞来,顿时迷住了他的双眼。惊慌之余马永贞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防身铁尺进行回击,但因双眼看不见而被对方又刺伤了头角。他挣扎着胡乱还击,此时一把利刃砍向他的右脚,踝骨齐断,紧接着左脚骨头也被砍断,马永贞顿时倒地,躺在了血泊中。
就在这时,还有人在他的胳膊上狠狠的砍了两刀,在意识逐渐模糊之中,他听到顾忠溪指挥手下杀手快逃,声称:“有我抵命,无累诸君也!”马永贞不顾全身的剧痛,拼尽全力操起旁边的板凳向顾忠溪掷去,不偏不倚砸中了顾忠溪的头,顿时血流不止。当马永贞再次拿起板凳掷向顾忠溪时,感到恐惧的顾忠溪跳窗而逃,晕倒在了窗外的大街上。
和所有警匪影视剧演绎的一样,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巡捕赶到,立即将马永贞和顾医院。当天夜里,马永贞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后来,马永贞的亲友按照回民教规将其安葬于上海潮阳楼公墓。
民间传说,马永贞在遇害之后,他远在山东老家的妹妹马素贞来到上海为兄报仇。据说她的武功不在其兄马永贞之下,并最终手刃仇人。不过马素贞为兄复仇的事,不见于任何记载,杜撰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搞清楚马素贞这件事的真实性,曾有学者亲赴马永贞老家进行调查。据马永贞老家同村、同族人所说,马永贞没有一个叫马素贞的妹妹,这个人纯属虚构,但是马永贞有儿女倒是事实。
《马氏家谱》是马永贞出生前14年所编订的,以后每出生一个男丁都会写入家谱。在《马氏家谱》中,出现了“马永祯”和“马永真”两个人,但是没有“马永贞”这个人。从《马氏家谱》的记载来看,马永祯和马永真都是有子嗣传承的,马永祯之子为马临额,马永真之子为马临朝。其中马临朝去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而传说中的马永贞是清光绪五年(公元年)遇害的。如此看来,马临朝之父“马永真”肯定不是传说中夫人马永贞。
关于马永祯之子马临额,马氏家族的人,包括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不知道此人,因为《马氏家谱》中,“马临额”之后就再也没有续写。从《马氏家谱》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永”字辈出现的时期大约是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传说中的马永贞是成年之后离开家乡的,所以家谱中应该有马永贞的记录。但是马永贞携带妻子儿女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家谱中只记录到他儿子这一辈,之后的就无法记载了。
如此以来,《马氏家谱》中的“马永祯”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马永贞”。可能是当年修谱之时,由于笔误将“贞”写成了“祯”,也有可能是“马永祯”在离家之后,因“贞”比“祯”好写易记,且又是忠贞、贞节的贞,于是改了名字。再者今天马氏家族的族人都认为传说中的“马永贞”就是他们的先祖“马永祯”,而且邱县陈二村至今还保有马永贞故居。
因此,历史上的确有马永贞此人,他就是今天河北省邱县陈二村人。至于历史上的马永贞究竟是中国之精英,还是市井混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