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北新闻网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彭州市应急局获悉,发生在该市龙槽沟的“8.13突发山洪”事故,共造成游客7死8伤。(8月14日央视新闻)
据悉,位于该市龙门山镇的龙槽沟,本不是景区,却因沟内绿树成荫、水质清澈,浅滩、瀑布随处可见;盛夏以来周边众游客便慕名而来,于此戏水、纳凉,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太平盛世,百业兴旺,生活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物质、时间享受美好生活,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酿成“7死8伤”的悲剧,更加提醒了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牢牢绷紧安全弦。
此事故虽看似“天有不测之风云”,然冷静思之,面对众多“纳凉者”,如当地政府能头脑清醒,平时晓之以“危险”,快速给予提醒和劝告;如游客能保持应有之警惕,查询当地阶段性天气情况,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危险”,及时从沟中撤出,或许就可能避免惨剧的发生。但可惜的是,无论当地政府或游客,皆未能在“事前”做出正确的预案和预判,从而导致惨剧的发生。
时值一年之中最炎热之际,或到山林之中,或到河边、河沟,在户外避暑已成为当今的新时尚,但我们要看到,这些貌似“世外桃源”的安宁之地,却也潜藏着“危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挽回,面对正在兴起的“户外避暑”热潮,地方政府要绷紧安全弦,做到旅游、避险两不误。
一是“游客”要主动绷紧“安全弦”。安全是人第一需要,个人本身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为此,热衷于“户外避暑”的“游客”,要坚持安全第一,在选择“纳凉”地点与方式时,要将可能出现的“危险”都想到,将自身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二是当地政府需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很多“野生景点”并非景点,风险极大,并不适合旅游,相关部门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平时,在雨季多发期更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沟中、河边等纳凉之处,展开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险情,做好疏导工作。
三是要落实责任,强化问责。各司其责,各管一“段”,要像抓“环保”一样抓“户外避暑”的安全问题。如发现不作为、假作为等,给游客带来健康与生命安全问题的,要依据相关规定,执纪问责、严肃处理,不给拖懒者以侥幸之机。
“7死8伤”,毫无疑问,这血的教训为“户外避暑”者敲响了警钟。愿政府有关部门、全社会和广大游客,皆能从此警钟中汲取教训,绷紧头脑中的安全弦,让类似惨剧切莫再上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