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书页翻到了北宋宣和五年(年),五十万宋军浩浩荡荡开进燕京府及周边地区,这标志着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即将实现。那一刻,北宋举国欢庆,无数人热泪盈眶,彻夜痛饮。然而短短两年之后,宋军便损兵折将黯然退出燕京府,并在随后40天内被金国打穿河北、山西,兵临汴梁城下。这两年中北宋、辽、金围绕燕京进行了哪些不为人知地博弈?燕京发生了什么波谲云诡的事情?本文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告诉你一段详细、真实的燕京风云。
壹为梦想而战的北宋
北宋宣和四年(年),辽国陪都燕京成为北宋、辽、金三国的争夺焦点。横空出世的金国女真铁骑虎视眈眈,死而不僵的辽摆出鱼死网破之势,一身赘肉的北宋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三方势力都对燕京势在必得,哪一方都不可能再和平居有燕京。其中最不利的是辽国,辽、金仇恨已经无法化解,北宋又背盟身后插刀欲联金灭辽。但辽国绝不可能主动撤出燕京,那意味着契丹人将彻底失去占据近两百年的燕云地区,被赶回草原和大漠。燕京形势错综复杂,风雨欲来,就像一块插在刀尖上的肥肉,武力强大者方能居之。
这年四月十四,宋徽宗亲自送行,十五万宋军在宣抚使童贯率领下,浩浩荡荡离开汴梁,开始 次北伐。
北宋朝廷上下充满乐观氛围,一致认为这是一场必胜之战。蔡京还派儿子蔡攸做童贯的副手,借机镀金。蔡攸毫无本事,却深晓历史典故。临行前,他故作轻松地看着宋徽宗身侧两名美丽宫女,嬉笑着说:“等臣得胜归来,请陛下将她们赏赐给我。”宋徽宗听完哈哈大笑,也不以为逆。
宋军就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出发了。遗憾的是,宋军不是秦军,童贯也不是王翦,很快战争局势便偏离了预期的方向。
北宋一朝,从来没有哪名将领能全面负责一场战役,总是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即便派来一位统领全局的大人物,也只是表面傀儡,时时、处处受制于遥远的汴梁城,受制于那些完全不懂军事的宰相们。倘若一位将领真正地拥有独立指挥、调动军队的权力,那么通常他的死期也不远了——狄青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便做到枢密使,也被文官羞辱而死。
进入辽境的宋军又一次面临这种情况。童贯将宋军分为两路,一路由种师道指挥,一路由辛兴宗指挥。这不仅分散了宋军兵力,也使他们变得互不统属,为随后两军配合不力埋下隐患。原本的西军统帅种师道事实上失去了军队指挥权,只能机械执行童贯命令。
但童贯却不愿主动开战,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西军。一者所谓号称天下精锐的西军,也就欺负欺负西夏这只胆肥兔子,当面对纵横草原的契丹人时,西军的羸弱就暴漏无意。二者宋军战力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上层无必胜之志和指挥体制刻板,更在于宋军始终不曾找到在野外浪战中克制敌军骑兵的战术方法。三者宋徽宗的奢靡无度和连年征战,使北宋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加之方腊起义将杭州这个南方 的粮草物资基地毁坏一空,此次出征不得不靠加税拼凑军费,特别是刚刚平定方腊起义的西军因连续作战中疲惫不堪,士气并不高。因此,童贯寄希望于和平拿下燕京,先后几次派遣使者去见天锡帝耶律淳,劝说其投降。结果辽人将这些使者全部砍了头,尸体仍出城外。
就在宋军犹豫不决之际,辽国却果断进攻不请而来的宋军。种师道、辛兴宗分别遭到迎头痛击,不得不狼狈退回。最不堪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宋军发生溃营,黑暗中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打了败仗的宋军士兵惶惶不可终日,再无一战勇气。
面对这种情况,宋徽宗只好下令班师。宋军 次北伐,历时不足两月,便以这样仓促、恓惶地方式尴尬结束。种师道做为替罪羊被迫致仕,最该负责的童贯却未受任何处罚。不仅如此,随后两次进军中,童贯继续担任整个北方前线权力 的宣抚使职务。
有意思的是,几个月后北宋就发动了第二次北征。原因有三:一是宋军退兵仅仅十二天之后,天锡帝耶律淳就病死了,辽国在燕京的残余势力大乱;二是占据涿州、易州的郭药师投降了,北宋不战而胜获得两州之地,并把战线推进到了燕京城下;三是和金国约定两面夹击辽国,这种情况下似乎想不赢都难。
于是宋徽宗大手一挥,再次果断进兵。这一次,北宋出动了几乎能出动的全部军队:五十万大军。
来到卢沟河畔后,遥望着燕京,宋军统帅刘延庆踌躇满志。对面前来堵截的萧干只有几千残兵,宋军就是闭着眼睛推也把他推死了。此时郭药师出了一个主意:如果避开萧干主力,直接攻打燕京城,他在燕京城内安排的有接应,可更迅速拿下燕京。
刘延庆点点头,毕竟皇帝陛下渴望早日收复燕京的愿望十分迫切。于是他派遣大将高世宣跟随郭药师一起突袭燕京城,并安排儿子刘光世予以接应。
郭药师和高世宣趁着夜色顺利地进入了燕京,城内厮杀之声震天。正在郭药师逐步控制燕京城之时,萧干迅速派出三千骑兵回师救援,把郭药师堵在了城内。而刘光世的援军不知道是怯战还是什么原因,迟迟未曾到达。郭药师见形势不利,急忙用绳子坠下城墙逃跑了,高世宣和五千士兵却成了辽人愤怒的打击对象,最终全军覆没。
最不可思议的是刘延庆,他远远看到辽人夜战点起的火把,以为有大批辽军援军赶来,二话不说丢下部队率先逃窜。刘延庆充分证明了自己无愧“长腿将军”这一称号,一口气跑回了一百多公里外的雄州。这一“成绩”仅次于另一名西军大将姚平仲——此人在汴京之战中偷袭金兵失败,害怕被追责,扔下军队直接从汴梁跑回陕西,在华山下隐居了好几十年。
当然,并非西军所有将士都畏敌如虎。数年后,当他们目睹女真人的残暴,从尸山血海中绝地反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军将领,证明了自己完全有一战之力。韩世忠、吴阶、刘琦、吴璘、李显忠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显然目前这只西军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宋军在刘延庆这样的草包将军带领下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打胜仗很难,打败仗却很容易。于是大批宋军莫名其妙跟着主帅拼命往回跑,多数士兵跑的筋疲力尽后被辽军轻松收割性命,一百多公里路上遍布宋军尸体和丢弃的各种辎重。这次失败对北宋来说屡见不鲜,不同之处是把数十年来囤积的作战物资损失殆尽,宋军再也无力发起新的进攻了。
贰用财宝震慑敌人的皇帝
北宋两次出兵数量不同、过程不同,但取得了同样的结果:惨败。与此同时,金国却一鼓而下顺利攻克燕京。被现实上了一课之后,北宋动起了别样心思:花钱从金国手中把燕京买回来。这似乎是个好主意,然而他们却忘了一条真理: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又怎能轻易得到?
宋金的谈判一波三折,金国步步逼近,北宋步步后退。首先达成了北宋把给辽国的二十万银、三十万匹绢的岁币转给金国的协议。此后金国提出一系列索要金银财宝的无礼要求。
宋徽宗对金人的贪婪十分不满,必须遏制这些野蛮人的嚣张气焰。于是他派遣使者携带一批极其华美、 的工艺品北上,将其摆在两国谈判场所,以此“震慑”金人,使其明白天朝上国的繁荣昌盛,不是他们这些野蛮、原始、没见识的化外之民所能想象。
宋徽宗这一骚操作果然令金国很吃惊——面对猛虎,亮出的不是猎刀,而是白花花的肥膘,此等诱惑怎能忍耐得住?震惊之余,金国提出新要求:好吧,岁币说定了,但本来大金国每年从燕京可以收到很多赋税,现在燕京给你们了,这赋税总得赔给我们吧?反正你们大宋不差钱,那就每年赔个六百万贯吧。
北宋使臣赵良嗣被这一数字吓坏了,当年澶渊之盟,宰相寇准曾对负责谈判的曹利用说:“岁币敢超过万,我杀你头!”而今金人张嘴就是六百万贯,谁敢答应?谈判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经过双方反复拉锯,最终北宋在每年给金国岁币基础上,额外增加一百万贯燕京租税。金人一看北宋这么好说话,马上又提出先把去年岁币结一下吧。
此时宋徽宗的执念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只要拿到燕京,他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又没了。即便如此,以为北宋能顺利拿到燕京的话,就低估了金国的狡猾。
宣和五年(年)三月,赵良嗣带着国书拜见了金国皇帝。他刚磕完头,金人就笑眯眯地拿出一份名单,上面写满了赵温信、李处能、王硕儒等辽国降宋官员名字。
赵良嗣非常为难,这些人既然投靠了北宋,便是北宋臣民。如果将他们交出去,将会大失人心。但他也只是为难了一下下,就果断下令将赵温信逮捕交给金国。我大宋士人何止千万,治理燕京,还差这几个降官不成?
赵温信早就见识了金人残暴,坚信自己这一去将再无活路,他长跪不起,甚至抱着赵良嗣大腿嚎哭不止。这一番苦苦哀求没有换来任何同情。赵良嗣安慰道:“大丈夫生死皆有道,生亦为民,死亦为民,借你一身灭两国的兵灾,你是做了大好事……”
每次读到此处,我都会被这段鬼话气笑。
出乎意料的是,金国并没有将赵温信治罪,反而授予不低的官职让他为金国效命。索要赵温信等人,只是一次试探。紧接着金国就提出燕京地区所有百姓都是己方战利品,应该由他们带走。并且双方约定,除了燕京等地的原住民之外,其余在战乱时期从北方逃来的人,都必须移交给金国。
这项条约的恶毒之处就在于倘若真的实施,那么所有生活在北方的人,无论是女真人、契丹人、汉人,都将是北宋的敌人。明白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后来南宋时期秦桧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有多大危害。
北宋当然不愿意,这一次他们采用了“拖字诀”,以甄别困难为由,迟迟不履行约定。金国大为不满,表示如果无法按时移交逃亡者,那就先挑出名、重量级的交吧。这次金国选定的目标是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
这个方案更不可能,郭药师已经成为北宋最重要的防御力量。此时,一名官员想到了替代方案:用燕京百姓来代替常胜军。他认为这样既保住了军队,又可以在燕京百姓被赶走后,以他们的房屋、土地来赏赐和供养军队,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居然得到多数北宋官员同意。于是他们郑重向金国提出这个方案。
金国大喜,这本就是他们希望的啊。于是,金人将燕京地区富裕人家三万户尽数集中起来带走,还说他们之所以背井离乡,是因为被箪食壶浆迎来的“王师”抛弃了。
猜忌、离间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无休止疯长。人心的天秤就这样渐渐偏离了,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的人,都在唾骂和痛恨北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土地与人民,乃是国家之根本,任何时候都同样重要。那些叫嚣着只要土地不要人民,亦或只要人民不要土地的主意,都是亡国之策。遗憾的是,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短见之人。
但北宋并不在意这些,马上就要收复燕云之地了,这才是重中之重。四月十四,西军大将姚平仲威风凛凛的率领所部兵马进入燕京,随后李嗣本率领的河东军、种师中、杨可世率领的西军主力、马公直率领的河北、京畿兵马,浩浩荡荡地陆续进驻燕京及周边地区。宋军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周围两百里地密密麻麻遍布宋军大营。这甚至让阿骨打和完颜宗翰吃了一惊,因为与此相比,金兵只有区区数万人。
此时,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年多后,北宋就再次失去了燕京,并且走到了亡国的边缘。
现在我们来理一下燕京局势的发展脉络。虽然宋军人数众多,但战力堪忧。之所有能维持暂时和平,是因为人手严重不足的金人需要时间消化占领的辽国地盘。于是双方在燕京地区经过短暂对峙后,坐下来谈判。然而宋军实在无法成为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北宋的使臣们也怯懦和缺乏底气,被刚刚开化的女真人在谈判桌上牵着鼻子走,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金国轻而易举拿到了岁币、数以百万计的财富、数十万石粮食,外加大批辽国降臣及燕京百姓。北宋只得到面子上的荣光和一座空荡荡、没有一点社会秩序、狐狸和豺狗乱跑的空城。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宋史》《金史》《三朝北盟会编》《陷燕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汴京之围》。特别向《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老师致敬。
历史并不如烟,它如一位温念君子,一手持书,举手投足之间皆是精彩;一手舞剑,划开天幕,留下血与火、开拓与奋进的故事。
我是赵子晟,终南山下读书人,长安城中一书生。喜欢,就加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