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李秀保: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理事;入选南海名家(青年人才)和海南省领军人才等。
近几年,随着海洋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低调从事珊瑚礁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李秀保,突然成了媒体聚焦的对象。“我一个做研究的,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能说善道的人,没想到现在却经常跟媒体打上交道。”
4月2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李秀保的耕耘历程,让他和他守护的那片“珊瑚海”更被熟知。
“我觉得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如果有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珊瑚礁,也一起保护珊瑚礁,会事半功倍。”
研究珊瑚:从实验室走向广阔海域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占海洋面积的1/,为1/4的海洋生物、1/3的海洋鱼类提供庇护繁衍之所,珊瑚礁形成的奇观,被称为海底的“热带雨林”。不仅如此,珊瑚礁还扮演着“海岸卫士”的角色,对海岸防护起到重要作用。
但数十年来,珊瑚礁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甚至死亡。与此同时,过去80年,中国海岸带自然状态的海岸线急剧减少,由83%降至32%。
一场“珊瑚保卫战”迫在眉睫。
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李秀保进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读研,开始了对珊瑚礁生态学的研究。一次机会跟着导师去三亚,第一次下水之后便震惊了:“水下的珊瑚礁太漂亮了。”
年,跟着团队去了西沙群岛进行野外生态考察,对整个西沙群岛的很多岛礁进行了潜水调查,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壮观,以及它的高生物多样性。
能够看到那种斑斓景象,李秀保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但遗憾的是,2年后李秀保再次回访时发现,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出现急剧退化,覆盖率从60%多下降至10%,“退化程度几乎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李秀保痛心地说:“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修复和干预,那么珊瑚礁将无法再现往日绚烂。”
年开始,为了更近距离研究珊瑚,李秀保入职海南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在海南多处海域进行科考和培育珊瑚。
来到海南后,李秀保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海域做研究,科研团队也越来越大。每年珊瑚虫排卵繁育的季节,李秀保都会带着科研团队,到海南的多片海域监测珊瑚生长、修复破碎的珊瑚礁盘、耕耘珊瑚苗圃……
保护珊瑚礁先求解为什么退化
珊瑚礁过于脆弱、敏感,全球变暖、人类活动、污水排放等都能对珊瑚产生致命伤害,但珊瑚礁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珊瑚礁的退化原因以及如何培育珊瑚,成为李秀保的重要课题。
在海底培育珊瑚的过程中,李秀保发现由于人类过度捕捞,鱼类减少,导致大型海藻缺少天敌,仅几个月时间就能覆盖珊瑚,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雪上加霜的是,珊瑚的天敌长棘海星也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泛滥,二者一旦相遇,珊瑚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而长棘海星的“天敌”——大法螺,却由于过去的大量捕捞,数量变得十分稀少。
在摸清一系列原因后,李秀保既痛心于人类的无序活动导致珊瑚礁在全球大幅退化,又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深感无力。面对困境,李秀保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挽救珊瑚礁。
在李秀保和珊瑚礁同行的努力下,海南相关部门发动渔民和潜水爱好者下海捕捉长棘海星,保护珊瑚礁。还通过人工修复的方式,历时4年,移植珊瑚10种共多株,修复珊瑚礁面积达到1公顷,让三亚蜈支洲岛局部珊瑚礁覆盖率从不足15%增加至如今的23%。
李秀保研发的修复破碎化珊瑚礁等多项技术,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
浪漫的背后是艰辛和惊险
著名导演北野武曾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之于李秀保,亦是如此。
浪漫的珊瑚背后,更多的是艰辛和凶险。
12月的海南,气温骤降,最低气温可至10℃。有时早上五六点,天还没亮,李秀保就背着几十公斤的下海设备,乘船来到珊瑚礁培育处,一个纵身,跃入海底。海水冰凉,冻得人直哆嗦。但经费有限的李秀保顾不得许多,他要在水下的6个多小时里,完成诸多工作。先是利用钢筋铁骨打造成一个个人工鱼礁,由于水流阻力,在海底挥动铁锤变得十分费劲,每一下都是对体能的巨大消耗。而他们的海上午餐大多匆忙应付,顾不得休息又需要再次下海,监测珊瑚生长情况、有无天敌入侵等。等到下午三四点,回到岸上后,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吃晚餐时一个人就能干掉几碗米饭。这样的事情,李秀保一年要经历百余次。
当被问及有计算过自己的潜水总时长吗?李秀保诧异:“还真没想过,年轻的时候,一年上百次潜水,到现在上万个小时总是有的。”
在下海的过程中,李秀保及团队成员有几次险些遭遇意外。年8月,李秀保像往常一样在海南东北部海域潜水观测珊瑚,上岸潜水冒出的气泡浮上海面,一艘渔船以为水下有大鱼,正准备丢个“水雷炮”下去炸鱼,幸好一同出海的船长及时用手势沟通,阻止了一场人祸。还有一次是在三亚亚龙湾,一名科研人员从水下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一辆快艇从他头顶呼啸而过,头皮差点被擦破,如果再向上多游几厘米,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在不断的努力下,珊瑚礁的研究、保育、恢复,让珊瑚的生长都有了向好之势。
对于李秀保和正在从事珊瑚礁保护的人来说,修复珊瑚礁是一件漫长而复杂的事,他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珊瑚礁也正在被这些人和事改变着。
(华盛集团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