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说: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林徽因一生光芒万丈,令世人仰慕,不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还因为她有出色的才情,更是因为她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忱和包容,才活得有底气、从容优雅一辈子。
容貌是父母赐予的,每个人无法改变它。
而才情是从小积淀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当我们还在犹豫如何生活得更好的时候,恍然间,已然人到中年,容颜渐衰,兴趣愈少,日子变得乏味、无趣。
平凡人想要像林徽因那般生活得有声有色,好像已经来不及好好地规划或者重来。
庆山说:生活还要什么样子?心所要的,不是足够的多,而是足够的喜欢。
所以,心有喜欢,人有所爱,生活就会过得有滋有味。
1.林徽因:生活平淡无趣,但可以创造小热爱。
梁从诫曾经回忆母亲在北平家里的日常生活,他描述道:
中式平房中,几件从旧货店里买来的老式家具,一两尊在野外考察中拾到的残破石雕,还有无数的书,体现了父母的艺术趣味和学术追求。
院子里有高大的马缨花树,和开着白色和紫色花朵的丁香树。穿着一身优雅旗袍的林徽因便在这里教女儿写字,写院落里“摇曳的树影”。
民国动荡年代,一二老物件,三两花簇,几件旧家具……零零散散几个小玩意和小植物,林徽因将它们创意、摆弄,捯饬后家里显得有生气又文艺,尽显一种错落的美,更有怀旧之情。
从林徽因的老照片中,能依稀可见她家书房布置的雅趣,林徽因依在案几上,一脸明媚,一身优雅。
所以,生活的美好,是用心在酿造。心有小热爱,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活出一抹流彩。
同是民国才女的张爱玲,也有很多生活上的小热爱。
中学时,张爱玲在《大美晚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得到五元的稿费,高兴至极的她为自己买了一只心仪已久的口红。
当知道小热爱不但能滋养生活还能变现时,张爱玲一直保持着绘画的习惯,后来,她的插图作品真的派上大用场,《倾城之恋》《流言》多部书中的插画和封面都是张爱玲自己完成的。
她还给民国才女苏青创办的《天地》杂志供稿过不少插图,现在欣赏也还是经典之作。
所以,你的小热爱可以成为你的“小钱罐”,生活中,很多人发展了“副业”,像业余时间自媒体写作,像朋友圈“微商”等,其实就是将一种平时的热爱转化成了经济发展。
2.林徽因:只是爱好而已,没想到成就了自己
林徽因兴趣众多,涉猎广泛,她喜欢建筑、戏剧、诗词、绘画、舞台设计等文艺文学活动,而且每一份热爱,都有所成就。
青少年时期,在与父亲游历英国时,结识了身为建筑设计师的房东太太,在她的启蒙下从此爱上了建筑学。
后来,林徽因的这份热爱影响到了梁思成,留美时梁思成选择了深造建筑学,林徽因则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而遗憾转学它系,最终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宾夕法尼亚大学破例让林徽因如愿以偿转入建筑系。
因为热爱,所以坚定目标。最终,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成为中国第一批建筑学家。
年,林徽因与徐志摩一起登台演出话剧《齐德拉》欢迎泰戈尔访华,此后,“新月社”闻名于世。
“新月社”于年创办,林徽因是核心成员之一,但她那时并没有写诗,年4月《诗刊》发表了她第一首诗《那一晚》。
此后,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很多经典的作品问世。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林徽因的作品。而这套《林徽因经典文集: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两本书,不但有原汁原味的林徽因文学全集,还有讲述她爱情、亲情、友情及成长历程,是触及林徽因真实灵魂的毕生实录。
原价77.8元,双11活动优惠中,只需要一杯咖啡钱。如果喜欢,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因为对建筑学和艺术的热爱,林徽因写起建筑报告也是文采斐然,妙趣横生。
她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描述飞仙道:
而那后者,长裙飘逸的,有一些并着两腿,望一旁曳着腰身,裙末翘起,颇似人鱼……后者这种屈一膝作猛进姿势的,加以更飘散的裙裾,多脱去人鱼形状,更进一步,成为最生动灵敏的飞仙。
只有心存美好的人,懂得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灵巧、轻妙的仙子吧。
你眼里有多美,世间就有多美。你有多少热爱心,就会有多少创造力。生活终究不会辜负每一份热忱。
有一位朋友,孩子学绘画,闲来无事,他也陪着孩子学绘画。孩子从小学学到中学,上高中后就放弃了,但是作为父亲的他却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后来,这位朋友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品,从市美协发展到了省美协,再后来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给孩子做出了榜样,也成就了自己的爱好。
所以说,“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先决条件是热爱付出了更多精力和努力。就拿身边很多做自媒体的朋友来说,有人月入上万,有人不足百元,两者的差距其实是因对热爱的付出程度多少而决定的。
3.林徽因:生活再苦,也可以尝出草莓味
林徽因曾给沈从文去信说:
在黑暗中,在车站铁篷子底分别很有种清凉的味道,尤其是走的人没有找着车位,车上又没有灯,送的打着雨伞,天上落着很凄楚的雨,地上一块亮一块黑的反映着泥水洼。
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一家从武汉、长沙、湘西、昆明、李庄……在辗转转移中,尝尽了颠沛流离的滋味。
林徽因有严重的肺病,到了西南边陲后身体每况日下,加上战乱各种必需品非常短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她对生活的热情却依旧不减。
年年中,林徽因在昆明寻了一块地,借地建造了一处的新家,费时半年许,面积约平方米,由两排独立的平房组成,每一间她都规划得好好的。
周惠斌在《梁思成林徽因的昆明客厅》中描绘到:
正房坐南向北,三楹五架;中间是书房和卧室;东西两侧分别为林徽因母亲和女儿的卧室及客厅;正房西面山墙外,后又加建了一小间低矮一些的10多平方米的耳房,有门与客厅相通,那是他们一生的朋友、哲学家金岳霖寄居的房间……
整个建筑与当地乡村相融合,又独具特色,显得清雅、明净、大方。
为了修建这一套房子,林徽因和梁思成耗尽了积蓄,甚至为此举债一度让家庭陷入生活窘迫中。
但正是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渴望,让他们读过了艰苦年代。在昆明短暂的安宁中,林徽因邀请了很多朋友家中做客:傅斯年、金岳霖、冯友兰、李济、陈梦家、董作宾……她说希望“真诚的朋友来赏识它真正的内在质量”,这是一份对家的热爱。
生活再苦,也有属于它的草莓味。
说起这份苦,对这份苦的理解,“男神”苏东坡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在贬谪黄州的时候,无房无地无积蓄,因为心中的坦然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与妻子王闰之在黄州修建了一个家,取名“东坡雪堂”,苏东坡名字也由此而来。
他们务农、养牛、酿酒……农人能做的活苏东坡无一不拿手,也就是这个时期,苏东坡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文学成就及达巅峰。
无论是林徽因,还是苏东坡,经历过人生苦难后,他们依旧能在艰辛里品尝到生活的真情味。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中说:“苏东坡是年来,最懂生活的生活家;旅行最想结伴的人选排名第一名;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学苏东坡。身行万里半天下,一书识得的苏东坡。”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推荐这本苏东坡传记,感受他正直、赤诚、豪情、逸趣、旷达的生命姿态和人生信条,帮助浮躁、焦虑、迷茫、无助中的你找到生活的小热爱和前行的新方向。如果喜欢,点击上面链接了解。
小喜欢,成就大热爱。
愿你一生小欢喜,愿你此时有欢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