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央视出品高口碑自然纪录片,敢正面硬刚春晚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4/6/3
说到自然纪录片,所有人都会想到BBC这个王者选手。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在技术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画面美轮美奂,音乐恰到好处,拍摄人员也相当敬业,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荒野间谍》《地球的力量》等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拍不出的。特别是《地球脉动》第二季,豆瓣评分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9.9。神作无疑。而在国内,我们很少能看到这样高口碑的自然纪录片。直到它的出现——蔚蓝之境。为什么中国拍摄自然的纪录片这么少?一是需要设备和技术。很多小昆虫植物的微观镜头,不是在自然条件下就能拍摄出来的。有时候需要摄影棚里模拟自然环境生态,再通过影像技术合成。而且不同的自然环境,就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再来是耗时耗力,还烧钱。自然纪录片的拍摄时间,动不动就是以年为单位。即便是一小段荒郊野外的片段,都可能需要多个拍摄人员蹲守超过一年,甚至更久。年,第一季的《地球脉动》,当年足足出动了71名摄影师,耗费天,去了62个国家,个地区,光投资就花了万英镑。再拍第二季,已经是十年后了。《地球脉动》第二季耗费天,用了42名摄影师,去了40个国家个不同地区完成拍摄。摄影团队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一拍就是八九个小时,大到雪豹小到蚂蚁,都要精心布置拍摄。当时为了拍摄金雕捕食这几秒的镜头,摄影师足足在冰天雪地里,等了几百个小时。为了拍摄飞翔的蝗虫群,摄制组追了半个马达加斯加。每天坐车、坐船、坐直升飞机……追虫子。经历了一路的腹泻、颠簸,终于发现了蝗虫群。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如此壮观的画面。所以在《蔚蓝之境》刚开始播出的时候,很多人以为央视引进了BBC的纪录片。另一个原因是央视太过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宣传。首播时间还挑在了大年三十晚,这个时间,大家都在看春晚呢。敢直刚春晚,还是因为有料——这次是真真正正的“中国智造”。中国纪录片团队首次以自然纪录片的方式拍摄海洋故事。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为全面的海洋拍摄行动。为了能够更全面的展示国内海域,摄制组奔波4年,拍摄了约个物种。本片的声音都是后期拟音或音效制作而成的,所以光后期声音设计这一部分,起码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正是因为这群人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专属于中国的海洋故事。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界的光怪陆离,还有弱肉强食的悲凉凄惨。生命的壮阔和脆弱,自然的神秘和多变,都在一帧帧绝美的画面中徐徐铺开。欢迎来到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蔚蓝之境——从北到南,从海岸到海底,辽阔且多变。四季更迭,冰封、雪覆、狂风、巨浪,生命所要面对的,是各种考验的无数轮回。渤海辽东湾的冬季,浮冰逐渐覆盖海面。对人类而言,海冰是一种困扰,却给某种新生命提供庇护。一头斑海豹,出生仅三天,它还不会游泳,甚至还不能自如爬行。没有母亲的保护,幼崽将无法存活。但海豹宝宝只能在妈妈身边生活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它必须完成换毛、断奶和下水的成长过程。然后离开母亲,独自面对生活。渤海和黄海北部,世界上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域,也是斑海豹在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相比高纬度地区,这里的浮冰融化得更早,所以留给斑海豹的时间也就更紧迫。海豹宝宝在吃着吃着奶,突然,“吨”地一声……咦,妈妈不见了?这是个信号。海冰正在融化,或许小海豹是时候学游泳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海豹宝宝第一次离开浮冰。渤海这边,小海豹的成长才刚刚开始。广西北部湾的神秘白色精灵悄然登场——它就是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它们世代生活在沿海25米以上的浅层水域。摄制组努力蹲守,光一个早上就拍了多G的视频素材,就为了拍出白海豚最好的画面。这只尚未成年的灰色中华白海豚映入眼帘。它跟随妈妈来到广西党江入海口,与其他家族成员会合。同时,这只小崽子要在这片觅食地学习捕猎技能。北部湾大陆架,拥有厚厚的沉积层,为它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母亲借助声呐锁定目标,快速冲向猎物。小白海豚紧随其后,有样学样。白海豚们的身体柔韧灵活,更适应在浅水区域生存。目前,这些“海中大熊猫”,在中国近海仅存数千头。除了人类非法猎捕和杀害,在寿命方面,中华白海豚的一生也就三四十年,这是它们数量如此稀少的原因。蔚蓝无垠的深海,各种生命的奇观处处上演。浩瀚海洋与浅海湾不同,对于巨型捕食者来说,往往食物难觅。布氏鲸,海洋中最神秘的访客。这头年轻的布氏鲸,身长达10米,体重约20吨。这个吨位的体重,自然需要大量的食物。为了维系生命,它必须在夜晚追随食物深潜,白天上浮前行。只为在春季之前,赶到北部湾。是否能在海湾迎得期待中的盛宴,谁也无从料定。春回大地,海面不动声色。一次史诗般的洄游,就在这个季节发生。抹香鲸,鲸类中的旅行家。成群结队的抹香鲸穿梭在海洋中。极具灵性的它们跃出海面喷出水雾柱,在阳光的折射下构成一道转瞬即逝的彩虹。春天时,它们从热带出发,迁往高纬度海域,它们中不乏怀孕的雌鲸。抹香鲸的孕期长达16个月,比整个洄游的周期还要长,只有跟随群体才能确保安全。目的地十分遥远,保持正确的航向至关重要。需要时,它们能发出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动物叫声。分贝的巨响,足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叫声不仅能沟通家族成员,还能通过回声定位,描绘出一幅海底地图。可是,长途的旅行,依然难免有迷途的危机。一头怀着身孕的抹香鲸,出现在广东大亚湾,形单影只。它迷路了。近岸浅海,是巨鲸的“鬼门关”。这里遍布的渔网是致命的陷阱,过低的水位随时会让它搁浅。得知这一情况,救援船只马上赶到,并在抹香鲸身边制造声响,驱使它离开海湾,回归深海。好在,营救暂时获得了效果,雌鲸转头向深海游去。救援船只在后头守护着它。但经过长途洄游,它过于虚弱,而且孤立无援,人类能做的非常有限。这里,成了它一生旅途的终点。当鲸在海洋中死亡,它的尸体会缓慢沉入海底,并提供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死去的鲸鱼如同一座点亮生命之光的深海绿洲,持续为海底生物提供养分。这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人类赋予这一过程一个诗意的描述——鲸落。而这头误入大亚湾海域的抹香鲸,最终却没能完成“鲸落”的生命仪式。这座巨大的身躯在人类的打捞下,第一次离开大海,走进城市,如今栖息在惠州的一间展览馆里,以标本的形式获得“重生”。为了纪念这头把生命中最后三天留在大亚湾的抹香鲸,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浪花。据现场目击者回忆:第四天死了之后,她的眼睛露出来(水面)。当时很多摄影记者也拍到了那个画面:她的眼睛黑乎乎的,无光泽地露在水面上,好像死不瞑目。这个就是她死亡的过程。一头怀孕抹香鲸从活着被发现到搁浅死亡,这在全世界也属罕见。一般来说,母鲸在生下孩子之后,通常会把小鲸鱼托出水面,帮助它呼吸空气。所以有人猜测,这头抹香鲸奋力挣扎在浅海地带,是为了让小鲸鱼在出生后可以直接呼吸到空气。可究竟是什么原因,如今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接受它再也回不来的事实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只落单的抹香鲸,意外地被海中的渔网缠住,又没有同伴帮助,长期没有进食的它,最终无力支撑。沈晓鸣,是当时一直在现场参与救援和协助的工作人员。他曾向记者透露。导致抹香鲸死亡的渔网,有可能是渔民随手丢下海的。以前的渔网破了会补一补,现在的渔网成本低,破了就往往随手扔进海里。我还在海里面捡到过游泳衣,当时它挂在一块珊瑚礁上,被游泳衣盖住的那一片都白化了。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相信大家在近些年的新闻里都已经看过不少。各种触目惊心。被塑料勒死的开普软毛海豹。同样被渔网缠绕的海龟。潜水员正在解救塑料绳里的海豹。纵观这片海洋世界——从珊瑚礁到海藻床,从基岩港到泥沙湾,从红树林到盐场,这片生物多样的富足之地,也是海洋最危急之所。人类的索取、占有和排放,让它不堪重负。这片生物与人类共同享用的海湾,是诸多生命实现物种存续的根基,也是我们的海洋获得健康的希望。每个物种都在为同一个使命而奋斗,那就是将生命传递下去。它们为此拼尽全力,并构成地球最伟大的奇观——那就是,我们的海洋。它的美丽和脆弱,无时不在提醒我们。海洋遭遇怎样的过往,人类期许怎样的未来。它的神奇和丰饶,精彩和活力,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取决于人类的,一念之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