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大散文蛇行虎踞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5/23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蛇行虎踞

文|陈学书

八角山在黔北湄潭的随阳山一带,是以山顶顶上的八个小堢堢和庙宇而著名;恢复高考不几年,这一带是以考起的大学生多而著名;这几年它是以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宜居乡村寨子而著名。

春风和煦,百鸟争鸣,花繁似锦。这时候,我来到了八角山。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清粼粼的大湖。大湖有一个半篮球场大,睡美人一般的,安静地静卧在八角山山麓,丰腴而温润,湖中有红的、白的、黑的各种鱼儿在自由的漫游,有的老态龙钟,有的从容不迫,有的急躁飞驰……

春天的柔风把她吹醒了,使她重展丽姿。这湖水也就润滑、清纯起来了!

我们一家三人,是在下午才从随阳山到达,那就只好在八角山“喜来乐”农家住了下来。

“喜来乐”农家,就坐落在这个秀雅温顺的湖畔。

正是因为这样,使她在这个山乡里更具有了几分质朴的韵味。房屋是一栋大约平方米的楼房。它三楼三底。装饰得富丽堂皇,高大气派。这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设施完美,舒适悦人。它得天独厚地坐落在湖畔,更使八角山显出了更多的富足和惬意,文明而端庄,温馨又安康。我们一住进去,就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要知道,八角山这个寨子,这样的房屋,还有很多,它们都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小青瓦,白粉墙,翘屋檐,很有黔北民居的建筑特色。而且,这个宅子,村民们的文娱生活,文化建设起码在全县,甚至全市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原藏湖泊,湖泊伴山乡,山乡蕴灵气。这就是它的特殊地理环境。

这时,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八角山,右边,八座高大的山峰,成线状排列,如巨蟒向山峰上爬行;左边,是随阳山的主峰,叫尖山子。正前方,八角山显得高大巍峨,一匹老虎一般,静卧着。很有一番蛇行虎踞的气势!

人们常说,到了八角山,不去爬它是可惜的。那是不能真正算是到过八角山的。

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我们一家三人在“喜来乐”农家吃了饭,就轻装而行,爬八角山去了。

我们一家三老幼,我、妻子和我女儿,还有我老表凤敏,我们一行四人,就顺着中间的栈道,沿着山脊轻装逶迤而上。

这天,天气正好。虽然不是晴空万里,可也算碧云蓝天。春风和煦,有鸣仓庚。左边的那一排山脉,似乎排着队正欢迎着我们。这也就增加了一种生活的惬意感。什么叫宠辱皆忘呢?这就是!

沿着栈道拾级而上。左边,山花烂漫,有紫色的野樱桃,有红色的桃花,有白色的梨花,有蓝盈盈的李子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五颜六色的花,它们都开在这野外,自然就叫它们野花了。这对它们来说,也无所谓,反正他们生活在这和煦的春风里,尽它们的心意自由自在地生长就行了!

山花飘洒出馥郁的清香,直往人的鼻子里涌,那香,多么让人沉醉啊!这就是生活,生活的真实就是舒适和温馨。

山野里,前后左右,都有不同的鸟儿,扯着长长的声音鸣叫着。这些鸟儿叫声,粗犷中夹杂着温柔,豪迈中参和着低沉,勇敢中混合着呢喃。它们特点各异,却也表现了一种生命的本质!

我们四人沿着山脊向上爬着。凤敏是当地人,自然就给我们带路。女儿小渊,由于年纪小,爬这个栈道,对她来说是不怎么吃力的;妻子也无所谓,她们都勤快地向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对于我这个平时不怎么爱活动的人来说,就吃力了。而凤敏呢,却轻快地顺着栈道的木梯迈步而上。有好几次,看着那长长的栈道,我都想停下来,走下坡去算了,免得受这份罪。可是,看见她们三人那轻松的样子,我又充满信心,鼓足勇气,沿着栈道大步而上!

鼓足勇气,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半腰。半山腰上,修建了一个亭子,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那里依偎着,我们本想进去歇息一会儿,但看他们那亲密劲儿,也就不忍心去打扰他们了。从这亭子的建筑外观来看,还有建筑的残渣,显然,它还没有彻底的完工,正在修建之中。

我抬头放眼开去,右边的山下,莽莽苍苍,碧云朵朵,在山间飞扬。那云朵之间,都冒出了清一色的,馒头似的小山包。随阳山的两个风水宝地,尖山子和四轮坡,一左一右,高挺在远处,让人浮想联翩。……

我坚持着,迈步着。这时,反而不感到怎么吃力了。我的背上,哪怕是汗津津的,就有了一种英雄般的硬气!一种战胜自己,战胜险阻,战胜猥琐的豪壮。我想,爬山的意义也莫过如此!

大概用了将近一个钟头,我们就爬在了山顶顶上去了,这时,我一看手机的计步器显示,多步,站在山顶顶往下一看啊!——那心旷神怡的劲儿,简直没法比咯。

我们沿着山东边的侧面,也就是它的山脊上,爬上了坡顶顶。在爬山的过程中,我注意看了。而今眼目下,虽然修了木栈道,可是,古老的石栈道,也就是石梯,不时从石栈道下隐隐而现,像蛇行一样,忽而就不见了,没入了树丛中;忽而又钻了出来。

在快要到达山顶顶时,大约有一百米的地方,就没有了现在修的木栈道,完全依着古时候开凿的石梯,我拉着身边的树木,或栏杆,拾级而上。这时,汗水已经打湿了背心,可我一看见女儿她们三人,总是走在我的面前,就又雄赳赳,迈腿而上了。

我一边走,一边就在想,从山下到山上,一共多步,那时要从山下开通一条石栈道,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啊。多步,一上就有5华里,如果一两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开凿,不知要开凿到何年何月啊!我想,那可能就是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在农闲时,他们分段,分片开凿,那一定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可以想象,那时山脊上,到处都是人,吆喝声,口哨声,铁錾子开凿时,与石头碰击发出的叮当声,响砌在大山里,那声音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欢乐!我甚至还想,那开山的人力物力,是八角山的老百姓自己出工出劳力,还是在外边征集募捐的,留给我们后人的就只有一种猜想了。

我一边想着,一边爬山,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顶。我再一次仔细观察了这地势,才发现了它的特点。

八角山山顶,相对有一个较为平坦的坝子,山的东面比山的西面,地势要约高一些。

我们从右手边上拾级而上,转过了一个圆形的山顶以后,就来到了山的西面,也就是它的背面。这里,是一个相对平旷的坝子。坝子里,正在修建观光的楼台。两栋独据形态的建筑已经快要完工了。这两栋建筑,都是仿照竹笋的形态来修建的:一栋是厕所,一栋是观光楼。它们都涂成了蓝绿色。它们的下边不远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崤坑,石头栽下去听不见落底的声音,只听见里边轰隆隆地响……据当地人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个当地的人,不小心跩下去了,尸骨都不知落到洞里的哪里去了!

在春风丽日下,与四周的清山绿水一道,绿莹莹的,到处都具有一种生命的底色。

我们就站在这平旷的山顶顶上,朝四面八方遥望。我不由得面向西边远眺着,只看见永兴那个方向,大象坡在春日的气韵里,显得是很突出的,它高过其它的山。其它比它矮的山头,乖乖地拱卫着它,让它具有了君临臣下的一种气势。永兴一带的房屋鳞次栉比,清晰可见。我这时才感到了八角山的地形地貌,蛇行虎踞,得天独厚。东边的四轮坡、尖山子,这两座山的中间,就是随阳山。东西两个方向的山脉走向,如同椅子的两个扶手,而八角山就坐落在它们的怀中。……

随着阳雀“归桂阳”的阵阵叫声传来,我再一看八角山这蛇行虎踞的地势,忽然明白,恢复高考后,八角山有那么多的人考上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遵义医学院的原因了。这有点神话,就是峻山丽水,必出贵人。其实这也不是神话,更不是迷信。那就是人们居住在一个清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必然开阔大家的眼界,使大家知道为了自己人生不虚度,如何去拼搏罢了。这考起大学的人里边,有不少是我的同学,或学生,我起码是知道他们的脾性的。!

在山顶看够了,满足了,就准备下山了。沿着下山的石梯,我们慢慢走着,真是应了那句话,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杆闪。我们从右边上,从左边下去。我惊奇地发现,山顶原来四面都用石头、石块垒成了围墙。而今,那围墙虽然随着岁月的风雨,历史的尘埃而远去,坍塌了。沿着那围墙走完以后,就是一个残破的山门。可以想象,当年把山门一关,听着围墙外呼呼的风声,而墙内是何等的雅静,只听见和尚,或是尼姑们,口诵佛经,念念有词,那声音荡漾在大山里,该是多么的惬意!现在,那山门的痕迹至今都还在,似乎还在隐隐约约地诉说着她们不平常的经历!……

据我奶奶、外婆、母亲给我说,八角山顶顶有一个尼姑庙,后来迁到长岗岭、水口寺一带去了。长岗岭的水口寺里,的确,居住着一个尼姑。年9月,我和几个学生到倒钩藤去玩,水口寺就在从随阳山到观音阁,那路上的左边,那个老尼姑还健在。后来随着庙子被拆掉,那老尼姑也不知道,究竟葬身在哪个荒郊野岭去了……

尽管,下坡脚杆闪。可是,相对于上坡脚杆软来说,还是要省力得多,舒服得多。上坡,我们用了一个钟头左右,而下坡,我们最多也就半个钟头。来到了“喜来乐”农家乐,我们就坐在那大湖边的躺椅上,享受这劳累后带来的舒心。

在湖边的桌子上,凤敏老表给我们一家三人,每人泡了一杯绿闪绿闪的“湄潭翠芽”,这茶正是清明前采摘的,细葵花米一般的,泡在高高的明亮的玻璃杯中,我看着翠芽在水中似丽人跳水一般的,舒肢展臂,秀雅而灵活。这就是随阳山一带的特产。而随阳山种茶,是要追索到明代以前的,我也是随阳山人,我的老祖宗从“国”字辈起,来到随阳山就是一靠种茶,二靠养柞蚕为生;当然,他们也以种水稻为生。距现在,已经有十四五代人了。

我想到这些,看着玻璃杯中的片片绿芽,心中的那个“喜”啊,绿茵茵,亮闪闪的。我看着四周那铺天盖地的绿,包围着我,容纳着我。我再一看,侧面的八角山,浑圆而大气,豪迈而奔放。给我一种千军万马疾驰而来的感觉。这是恍惚中的感觉,我定睛一看,蛇行虎踞——它还是原地不动的,丝毫不改那的雄浑和大气。而这山里的大湖,湖水清粼粼的,一眼就看穿湖底,她给人的感觉是端庄而大方。

我们喝着绿绿的茶液,那清香馥郁,直透五脏六腑。妻子、凤敏和渊儿,她们正高兴地谈笑着,想来,她们心中正在酿造着生活的甜蜜,生活的诗。

我呢,一边喝着茶,一边读着随身带来的一本散文集子,叫《瓦尔登湖》的。我想,我也在酿造和分解生活的蜂蜜和诗句。我忽然就杜撰了如下的句子:

集江湖之气,聚日月以灵。养苍天之正,蓄莽野于博。泡一壶清茶,享五行精髓。品一册旧书,味四季人生。

作者简介:陈学书,字著作,号静斋居士。于黔北湄潭的八角山下,青波湖畔,喜来乐农家,是也!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