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野外生活 >> 野外生活前景 >> 正文 >> 正文

获奖科普作品选登29夏日防溺水安全伴

来源:野外生活 时间:2023/5/3
                            

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由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于近期圆满结束。本次创作大赛为我区首次针对网络开展的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把科普主题课件作为一个比赛类别,大赛的覆盖面比较广,得到了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科普创作者支持。大赛征集作品权威性高、贴近性强、趣味性足,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广西科协新媒体平台将分享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夏日防溺水安全伴成长

春已去,夏已至,炎炎夏日,在水里游泳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运动。玩水固然有趣,但是安全问题不能小觑。为了做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相关工作,保障同学们生命安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

广西各地市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通过上安全课、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可是,广西是沿海、沿江省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和江、河、湖、海打交道,比如乘船过渡、游泳、海边游玩等,因此发生溺水事件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仅五一劳动节当天,广西就发生4起溺水事故。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面对游泳的“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做?遇到危险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和南宁海事局邕江海事处的叔叔、阿姨一起学习如何下水游泳以及了解溺水真相。

一、预防溺水有高招

5月1日上午9时许,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1名12岁男生到岭蒙水库下水玩耍时溺亡。

5月1日下午15时40分,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1名14岁男生溺水身亡。

5月1日下午,百色市田东县1名中学生擅自下河游泳溺亡。

5月1日下午17时左右,百色市乐业县幼平乡1名6岁留守男童私自下河游泳溺亡。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倍感痛心!对于每个人来说,掌握预防溺水知识,是一门必修课。

(一)身体生病,精神或情绪欠佳不可下水游泳。游泳前准备好游泳帽、游泳圈等装备,在下水前必须先做伸展操暖身,并淋浴做好个人卫生。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可在航道、港区、急流区、礁岩区、码头边,以及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游泳。

(三)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如果在海边游泳,要了解海浪、风力、潮流如何影响海水的状况,要认识警示标志。

(四)不准擅自下水施救,可以拨打、或向大人求救。如自己遇险或抽筋时应保持镇静,及早举手呼救或利用漂浮物等待救援。

二、安全知识要牢记

溺水后可以大声呼救吗?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其实这些都是认识误区。真相是什么?快来听听南宁海事局邕江海事处的叔叔、阿姨如何说。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真相: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是这样,而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儿童。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真相: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人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这里的水草可能缠住他们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他们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他们的脚……让他们无法施展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且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人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溺水者

真相: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施救者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看到同伴突然溺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手拉手救人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集体溺水事件!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的认识: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儿童来说。

误区四:在平静的海面游泳不会溺水

真相:有一个“海滩杀手”叫离岸流,它成射束状,是狭窄且强劲的水流,任何季节都可能出现在海滩上。它表面平静,不易察觉,可一旦卷入其中就会被它越冲越远,发生溺水事故。在海边游玩,看到白浪边上有绿色的海面,很可能是离岸流,赶紧上岸。如果你已经处在浪涡里,首先不要想着往岸边的方向游回去,你能做的是游向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这是自救的唯一办法!

同学们,夏日游泳意外猛如虎,希望大家牢记防溺水安全“六不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意外,大家千万不能大意,多学习一些安全知识为自己保驾护航,度过一个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暑假。

作者:李媛毛小伟/文张月娥/图

供稿|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丨潘凌刘林明

初审丨黄祥豪

终审丨韦克广

原标题:《获奖科普作品选登(29)|夏日防溺水安全伴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