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随着我国城市管理对精细化与人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学生通学、居民生活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已成为热门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在提升通学路与生活区道路安全性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并编著了汇集优秀案例的对策集。
目前,日本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已经由“增量建设”向“存量提升”变化,且由于目前面临“少子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使其高度重视学生通学与居民生活区域的交通安全问题。平成31年1月(公元年1月),日本国土交通省道路局汇集了全日本的优秀案例,编著出台了《为了确保通学路·生活道路的安全,交通管理者的对策实施例》,并面向政、产、学等社会各界公开。该《对策实施例》在形式上主要采用了“改善前后对比(beforeandafter)”,图文并茂,便于直观理解;在内容上主要涉及速度的抑制、交通量的抑制、步行空间等的确保、提升驾驶人的视认性和与利益相关者协作等五个方面,且较为系统地搜集了交叉口和路段的相关案例。
为了解日本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同时为理解我国相关规范提供辅助资料,我们翻译了该《对策实施例》。表1涵盖了《对策实施例》里的全部对策措施及实际事例,按照路段与交叉口的不同,从速度、步行空间、交通量、驾驶人、利益相关者五个方面进行列举。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将以系列的形式向大家分别介绍相关措施及对应事例。
表1:《对策实施例》内容一览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对策实施例》中对于路段处实施速度抑制的措施及相应事例(见表1红色部分),具体如下:
一、路段速度抑制措施一安装隆起带
一般来说,在经常有学生通行的道路和生活区道路上,若车辆通行速度较高、路段较为平顺,可以采取安装隆起带的措施来抑制车速。该措施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当车辆以较快的速度通过隆起带时,驾驶人会感到不舒适,从而迫使其在通过隆起带之前就减速;此外,通过隆起带的连续设置,可以实现对整个区域的速度控制。根据路段情况的不同,隆起带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的隆起带极少采用国内常用的铸钢减速带或橡胶减速带(规格通常为宽30cm×高5cm),而是普遍采用所谓的“平顺隆起带(smoothhump或humptable)”,主要是因为铸钢减速带和橡胶减速带会造成较为明显的不适、噪音和急刹车,甚至对非机动车产生危险。
在车辆通行速度高的生活道路上设置隆起带。图1为冲绳县浦添市的具体做法。
图1:设置隆起带后的道路
在车辆通行速度高的生活道路安装了包含路侧带的隆起带。图2为佐贺县佐贺市的做法,该市主要考虑到路段有自行车通行,因此留出可供自行车平顺骑行的通道。
图2:设置隆起带前后的路段情况对比(左:对策前,右:对策后)
在没有步道的生活道路内设置隆起带。如图3所示,广岛县福山市在没有步道的生活道路内,根据车道宽度设置隆起带,以便留出足够的行人步行的空间。
图3:广岛县福山市的隆起带设置
在车辆通行速度高的车道内进行隆起带设置试验。如图4所示,鹿儿岛县鹿儿岛市该项实验的具体内容为:在相邻的两条车道中的一条设置隆起带,另一条不设置隆起带,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条车道上的车辆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隆起带对车速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图4:鹿儿岛县鹿儿岛市的隆起带设置实验
将隆起带与人行横道合并设置(见图5)。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在车道内利用隆起带来降低机动车的通行速度,另一方面使得道路两侧的步道与人行横道之间的高度差减小,步道与人行横道之间的通行变得更加顺畅。
图5:隆起带人行横道图解及实拍(来源:琦玉大学交通规划组)
二、路段速度抑制措施二缩窄改造
在车辆通行速度较高的路段,也可以采取“缩窄”的方法来改造路段,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抑制。所谓缩窄,指的就是通过物理的或者视觉的手段,将机动车通过路段的宽度缩窄,机动车驾驶人因此会降低速度。需注意的是,其抑制速度的效果不如隆起带。
在通行速度高的路段两侧进行缩窄改造。如图6所示,爱知县稻泽市生活区车道的标准宽度为3.0m,但是出于抑制车速的考虑,在通行速度高的路段两侧不仅进行了标线缩窄,并且设置了橡胶杆进行物理缩窄。
图6:爱知县稻泽市采用缩窄后的路段
在通行速度高的路段的人行横道处用路缘石加以突出并缩窄机动车道(见图7)。该措施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了强调人行横道的存在,即过街行人与车辆驾驶人更容易观察到彼此;二是为了抑制人行横道附近的车速。
图7:东京都文京区人行横道附近的缩窄
三、路段抑制速度措施三设置双急转弯
在车辆通行速度较高的路段,还可以采用安装双急转弯的方法来抑制路段通行车速。双急转弯一般包括曲柄型(クランク,crank)和障碍滑雪型(スラローム,slalom,国内也译为“蛇行”)两种(见图8):曲柄型是通过线形的直线变化使机动车道曲折,障碍滑雪型是用曲线变化使机动车道蛇行。此外,通过安装短柱(ボラード,bollard)或者植栽花坛形成的双急转弯,其造价会相对更低些。
图8:曲柄型(左)和障碍滑雪型(右)双急转弯图示
双急转弯能够增加车辆通行时左右摆动的宽度,从而降低驾驶人开车通行时的速度。根据路段具体情况的不同,双急转弯的安装也会有所区别。
将障碍滑雪型的双急转弯安装在通行速度高的区间。以爱媛县为例,在未对图9中的车辆通行速度高的路段进行改造前,由于行人多、机动车流量大,加上人行道宽度较小,道路安全性较低。有鉴于此,爱媛县将该处道路改造为单行道,并设置了障碍滑雪型的双急转弯,同时采取了“无电柱化”(即移除电线杆或建设电线共同沟)的方法拓宽了人行道。
图9:改造前后的道路对比图(左:改造前,右:改造后)
将曲柄型的双急转弯安装在事故多发的区间。如图10所示,爱知县名古屋市通过在道路两侧改造人行道、设置曲柄型的双急转弯,并对交叉口进行彩色铺装,从而达到抑制车辆速度的目的。
图10:改造前后的道路对比图(左:改造前,右:改造后)
四、段抑制措施四铺装弹石路面
除了上述三种措施以外,铺装弹石路面也是一项抑制路段通行车辆速度的有效措施。根据路段情况的差异,弹石路面的铺装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均铺装上弹石路面(见图11)。长野县饭田市借助该对策实现了对车辆速度的抑制,并防止车辆侵入。
图11:铺装上弹石路面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注:此为单向出口道)
为了抑制狭窄道路的速度,铺装弹石路面。如图12所示,东京都杉并区在行人较多的狭窄道路上铺装弹石路面,以此来达到抑制速度的目的。
图12:在行人较多的狭窄道路上铺装弹石路面
五、路段抑制速度措施五设置路面标示
将车辆通过速度较高路段的道路中央分隔标线擦除,重新分配道路空间。图13为和歌山县和歌山市的具体做法:实施该措施前,该路段上有很多超速行驶的车辆;实施该措施后,由于中央分隔标线的擦除,减小了机动车行驶空间,并使路肩得到扩幅。
图13:擦除道路中央分隔线实现速度抑制(左:对策前,右:对策后)
六、路段抑制速度措施六设置警戒标志
在通学路区间设置告知标识。图14左为北海道的一处通学路,未曾设置诸如标有”通学路“字样的警戒标志来告知驾驶人;如图14右所示,为保障通学路安全,北海道开发局旭川开发建设部在该路段设置警戒标志,告知驾驶人通学路区间的存在。
图14:在通学路设置警戒标志(左:对策前,右:对策后)
七、路段抑制速度措施七设置速度检查传感器
在路段设置速度检查传感器和可变表示器。韩国首尔市在这方面的措施较为典型,图15即为韩国首尔市的具体做法:当车辆超速时,驾驶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及时获取超速信息并调整车速。
图15:速度检查传感器的设置
(注:由于文中主要内容由日语翻译而来,为了尽可能体现原著意图而采用了“直译”手法。如将日文片假名“スラローム”译为“障碍滑雪型”,原因是“スラローム”即为英语单词“slalom(障碍滑雪)”的日文音译。当然,国内似乎翻译为“蛇行”的更多。本系列中此种情况很多,但相信并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因此恕不一一解释。)
下期预告:
除了上述对路段的改造措施以外,日本在交叉口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达到速度抑制目的?具体的设置实例有哪些?敬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