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由于多次深入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昆仑山腹地进行考古探险考察活动,而且是以以重装徒步的方式深入自驾越野车到不了的地方,自然免不了与狼打交道。所以本文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对狼的认识。
如何与狼亲密接触
正常人与狼亲密接触的方式一般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动物园饲养,一种是有些人家专门饲养狼,一种是自驾越野车的方式遇到狼,也有狼主动找到人类活动居住区。
上面这些方式相对来讲都是不太危险的,自驾越野的方式坐在车里不用怕狼攻击;假如狼来到人类活动居住区一般来说是找食物的,也不敢主动攻击人类。
笔者认为,与狼亲密接触最危险的方式莫过于只身一人以徒步的方式深入狼群密布的荒原。本人就是有这种经历。年9月至10月,笔者为了找寻昆仑山死亡谷一带的黄金宝藏埋藏地,专程以徒步探险的方式孤身一人深入昆仑山腹地,与狼亲密接触。
狼的基本情况
古代生物进化过程中,食肉性动物中进化最为完美的三种顶级动物,为泰坦鸟、剑齿虎、狼,今天我们只能看见其中的狼,而恐鸟(泰坦鸟)、剑齿虎都已灭绝。
狼在距今万年的时候起源于地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很多较具备强者实力的动物已灭绝,可狼却生存了下来,因为它们是群体集结生存,团体捕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也许正如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其实狼的天敌主要为人类,由于人们对狼根深蒂固的偏见,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东躲西藏,仍然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猎杀。
狼在我国,年前任何一个省都有野狼出没,尤其是中国的蒙古草原早年前曾居住着大片的草原狼,但因为多年前的“剿狼行动”,到了21世纪除了东北、西北和华北少数几个省、自治区外,其他地区已看不到狼的踪影。
狼群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群狼的数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谓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达到过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
狼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领地范围。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5年左右,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
本人的防狼措施:二脚踢
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今,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由于政策管制原因,大家不能携带管制性武器,我每次进山前一般都要携带鞭炮,主要是二脚踢。
二踢脚俗称两响,是爆竹的一种,它的火药被分割成两层。
火药被分割成两层,底端的“后门”堵得不严,下层火药爆炸产生的气流“乒”的一声冲开后门,向下喷射。向下喷的气流产生出向上的推力,将爆竹推向空中。这时候,导火线恰好又引燃了上端密闭的火药,又二次快速的燃烧——爆炸,二踢脚在半空中“啪”的一声开花了。焰火也是靠火药急速燃烧——爆炸产生的推力上天的。
藏族牧民的防狼秘术:乌尔朵
知道如何藏人对畜牧业的一大贡献,恐怕就是迄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乌儿朵”了。“乌儿朵”汉译“投石器”,它的使用可追溯到聂赤赞普时代。聂赤赞普,是西藏传说中的第一位藏王。传说中西藏山南地区的悉补野部地方首领,于前年即位,是为吐蕃之祖先,也就是说多年了。
乌尔朵是藏民用来放牧的工具,功能相当于甩石器,是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成小兜。其用法是将乌尔朵以小兜为中心对折,再将有小环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着在小兜中装上石子,最后挥舞乌尔朵,待惯性加大后,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标,以驱赶羊群或打向猎物。乌儿朵既可防止狼的侵害,又可当放牧的鞭子来使用。
“乌尔朵”,通常是用来放牧的一种绳套工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充当过武器,比如英国侵略西藏时,“乌尔朵”功不可没,藏区至今流传着用“乌尔朵”赶走英国侵略者的歌谣!
中央电视台人文纪录片《极地》讲述了21个生活在西藏的普通人的故事。其中第三集讲述乌尔朵技艺传承人边巴举办一场比赛,来唤起年轻人对乌尔朵兴趣的故事。
蒙古族牧民的防狼秘术:布鲁
布鲁在蒙古语之意为投掷,是蒙古族狩猎和放牧的工具。早期的布鲁大都是榆木制作的,后出现头部带有金属的布鲁。按用途和形状的不同,布鲁可分为“朱日很布鲁”、“图古乐根布鲁”和“海雅木拉布鲁”3种。
布鲁外观形同一端弯曲的大腿骨,材料一柄为榆木等硬质坚木制作,形状呈前端弯曲的镰刀柄状,全长约0.55米。
后来布鲁成为了一种体育项目,比赛分投远和投准两种,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年11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保护。
作者简介:周继来,致力于昆仑山考古探险。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