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晚报报道,12月8日,合肥植物园科研科普中心主任詹双侯在植物园附近的董铺水库边观测时,偶遇一群鸳鸯在水中休憩,他赶紧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经过详细观察,詹双侯发现,这批“造访”合肥的鸳鸯共有22只,这也是合肥首次在野外记录到大群野生鸳鸯,数量为合肥有记录以来之最。
22只鸳鸯董铺水库边“秀恩爱”
合肥植物园紧邻董铺水库,为附近的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8日上午8时许,詹双侯带着相机来到了植物园附近的水域观测,一群游弋觅食的水鸟吸引了他的注意。它们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偶尔掠过水面,惊鸿展翅。詹双侯赶紧按下了快门,经过仔细辨认,他发现这群意外“造访”合肥的水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鸳鸯。
“鸳鸯雌雄异色,雄鸟嘴巴是红色,羽毛色泽艳丽,雌鸟嘴呈黑色,头和整个身体是灰褐色的。”詹双侯告诉记者,鸳鸯特性明显,在野外比较好辨认,不过他也是第一次在合肥看到数量如此多的鸳鸯。这是因为鸳鸯多在中国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一般10月下旬开始迁徙,作为过境鸟,鸳鸯在合肥停留的时间非常短。而现在距离首次发现已经过去了3天,董铺水库边仍能观测到鸳鸯的身影。
合肥首次在野外记录到大群野生鸳鸯
为何这群鸳鸯会出现在董铺水库边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找到了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虞磊。据虞磊介绍,虽然早在年3月,就有人在南艳湖观测到了野生鸳鸯的踪迹,但当时鸳鸯的数量仅有2只,并且短暂停留了1天后,就离开了。时隔2年后,这次发现的鸳鸯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停留的天数而言,都创下了合肥有鸳鸯记录以来的历史之最。“这也是合肥首次在野外记录到大群野生鸳鸯,对于研究董铺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那么大批鸳鸯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生态环境改善呢?虞磊认可这种说法,他说,鸳鸯作为水鸟对于栖息地的水质和水中植物要求很高,它们选择在水库栖息,与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
喜于林间筑巢市民遇见勿扰
对于鸳鸯为何出现在植物园附近的水域,虞磊也给出了解释。
“鸳鸯虽然是水鸟,却不在河边筑巢,而是在高大的树上找一个树洞筑巢。它们的幼鸟刚一出生就要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刚出生就要从高高的树洞中跳下来,落在草地上,如果幸免于难,就由成年鸟带着它们进入水中游泳和潜水。”虞磊表示,鸳鸯一般生活在树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开阔的江河并不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而植物园附近林业资源丰富,迁徙途中,这里更适合鸳鸯歇脚休憩。
通讯员虞磊合肥晚报记者卫晓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77.html